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任何学课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单纯地进行知识讲授的这种传统教学法都是不可行的,尤其是数学这个及其注重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更多的是侧重思维的运用,填鸭式的数学教学不但不利于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更会扼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出一个问题情境,降低难度,提高兴趣,在此基础上培养出初中生对数学科目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情境教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97-01
  引言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一般很难发挥出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会占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去讲解书面知识,舍本求末,一味的追求教学计划,忽视规律。固有的教学模式造就了现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刻板,学习效率低,学生在课下问题少,知识点模糊,更有甚者会造成学生对数学恐惧,不愿花费时间去钻研。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营造问题情境势在必行,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自处理问题,如果有可能更要激励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将不同的题型分类对比,提高对数学科目的兴趣。
  一、营造问题情境
  初中生之所以对数学缺乏兴趣,是因为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是被动的,对于新知识也只等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而不去主动的学习,不主动学习就难以发现问题。教师只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结合教学内容营造情境教学的氛围,鼓励学生提前学习新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提前学习图形的三视图和透视,把不理解的知识点留下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讲解透视时,可以运用当下比较火的3D打印笔来绘图,用比较流行的方式引导学生,激发求知欲,提高兴趣。
  二、诱发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提供情境式教学,一方面是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观察的细节,善于发现数学问题,巧妙的运用身边的素材,先发现,再思考,培养成一个习惯。初中的三个年级,虽然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但是他们的见闻和对问题的理解,以及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不同,这里就需要教师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对问题的接受度来设置不同的情境。再选择教学用具和素材的时候,多倾向于时下热门和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们走进数学,爱上数学,发现数学的乐趣所在,激发求知欲。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研究注水问题,在洗菜或者出去游泳的时候,注水的同时也排水,在水排出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只需要控制好水流入的速度,就可以很好的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这个问题。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发现问题是基础,那么提出问题便是关键,只有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才有意义。这里就要求教师营造出一个轻松平和的氛围,降低学生的紧张感和怯场心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有益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在上课时故意留出明显错误,由学生指出,增加学生自信,提高兴趣。在课上将学生问题集中起来讲解,鼓励会的学生主动讲解,即使在讲解错误时,教师也不要直接将答案说出来,要引导学生做出完整表述,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可以时刻提醒他们不再犯此类的错误[1]。
  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更利于思考,同样,情境式的教学也更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独立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多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先自己解决,找寻多种解题思路,翻阅同类题目,找到它们的共同之处。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再与同学讨论、探究,减少教材和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影响,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充足的时间,为其创造条件,培养其相关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教师先不要把解题方法告诉学生,引导他们想象出具体情境,给他们留出充足的时间自主思考,分析题目,捋顺思路,并借鉴同类型题目。其次,请同学主动讲解,完整表述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经过思考后的思路,再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与有不同思路的学生更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探讨,尊重每位同学的想法,维持每位同学的积极性,给每位同学发言机会。最后,從中挑选出大部分学生们最能接受的一种方法来深入探讨,同时也要尊重同学们思维上的差异性,鼓励部分学生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题,丰富每位同学的思维[2]。
  五、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前文所说的轻松、平和的学习氛围是很好,但是如何构建也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人与人之间友好的关系,利于增强个人的表达能力,激发潜能。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教学计划的实施会更加顺畅。教师要着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提问、探讨,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以便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来鼓励、引导学生发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束缚,让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与情境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用学生喜欢、教师熟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入问题,讨论问题,学生要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分析、质疑、归纳、总结,争做学习的主人。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培养就需要教师在世纪教学过程中多加思考,强调学生的主人地位,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创新新模式。教师只需担任好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与知识间的桥梁这样的角色,不断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表达看法,学会质疑,不单是质疑自己,还要质疑同学,更要学会质疑教师。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提高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温爱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3):7-7.
  [2]林生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7(11):192-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