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经过一定时期的油气田开发,油气井产能逐渐下降,油田综合含水增加,油田产能下降。因此,当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来增产,以保持油气田持续高产稳产,达到油气田开发的效果。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中后期;增产措施
1 油气田开发概述
油气田勘探开发指的是油气藏的合理开发。通过技术手段将油气开采出地表,经过一系列油气集输流程,最终取得了合格的油气产品,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石油资源,保证了资源和能源的供应。
2 油气田开发后期的特点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经过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采油方法。在注水开发油田中,油藏产能是通过注水开发来实现的。在油气田开发的后期,高渗透油层过早地暴露在水中或被水淹。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是一项困难的工作。然而,在一些注水无法到达的地区,出现了死油区。在第三采出阶段,通过注入聚合物等组分,扩大了喷油器的波及体积,可以产生更多的油流,满足油田连续稳定生产的需要。在油田开发的后期,提高油流产能、降低油井含水率是关键任务。否则,产量的急剧增加将给油气集输设备带来巨大的压力,增加电能和热能的消耗。这也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合格石油的数量是有限的。通过采用各种维修再利用、节能技术措施,提高了油田生产机械设备的维修频率,降低了油田开发后期的生产成本。为了满足生产的经济要求,否则油井的产油量会逐渐下降,生产成本会逐渐增加,导致油田生产效率的极度下降。因此,有必要采取最佳的技术措施,节约能源,降低消耗,通过科学研究,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技术、新设备,以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生产需求。
3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措施
为了提高油气井的产能,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达到预期的开发效果。根据油气田自身的特点,各种增产技术措施各有优缺点。
3.1 压裂技术措施
压裂液用于向井下储层挤压新的裂缝,支撑剂用于支撑裂缝,提高储层渗透率。压裂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增加油流的流动通道,使油流在井內流动,达到增产的效果。
3.2 酸化技术措施
通过酸溶液的化学腐蚀作用,溶解储层岩石中的水泥,提高储层岩石的孔隙体积,提高孔隙流体的流动状态。酸化技术措施,可以实现矩阵酸化,酸洗和压裂酸化技术,实现压裂酸化效果是最好的,是开放的裂缝储层压力,注入酸,继续解散裂纹,大大提高地下储集岩的渗透性,并增加地下储层流体流动,提高石油和天然气井的流动的力量,减少流动阻力,实现生产的目的。
3.3 振动采油技术措施
解决了大泵提液的难度系数过高,潜油电泵受到高温限制的问题。利用振动源可以产生振动波,提高油流的生产效率。振动形式包括人工振动、液压振动和液压冲击振动。根据油田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振动模式,通过人为地通过地面产生振动,形成低频波,提高油层的流动性,提高地层的渗透率,达到增产的目的。水力振动通过井筒内的水力振动机械产生振动脉冲波,可以缓解近井段的堵塞,提高储层的渗透率,满足增产的需要。应用多种振动采油技术可以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原油粘度和流动性发生变化,振动波的存在可以提高采油效率,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生产要求。
3.4 堵水工艺技术措施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气田,当油层过早暴露在水中或被水淹没时,油流的流动受到严重影响。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清除废水,恢复油气井的正常生产。为了达到最佳的堵水效果,需要通过水探测器的试验确定水层的位置,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来实施堵水设计。堵水的作用是改变水流方向,实现注水开发的效果,避免因出水而影响油流的正常流动。它可以采用化学堵水剂的方法,最好是化学堵水剂,只堵水,不堵油,达到更好的堵水效果。
3.5 混合气吞吐技术措施
一定量的蒸汽被注入油井,蒸汽的热能增加了井筒内的温度,降低了井筒内油流的粘度,提高了油流的流动速度。向井筒内注入热蒸汽或热载体,并在一定时间内关闭井筒,达到井浸泡的效果。消除了油井附近的堵塞情况,通过高压热蒸汽等循环,使整个油流通道畅通无阻,提高了原油的生产能力。在使用混合蒸汽增产措施时,要注意混合蒸汽与地层流体的配伍性,不允许化学反应产生沉淀,避免堵塞岩石孔隙通道,以达到预期的增产效果。
通过研究刺激措施在中间和油气田开发的后期阶段,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刺激来满足需求的中、后期油气田开发,以不断提高油气田的生产能力,增加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终极回收率,实现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目标。分析了影响因素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挖掘潜力,增加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层,并使用压裂、酸化、堵水、防砂,洞充填等技术措施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储层的生产力和满足中、后期的需要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剥削。
参考文献:
[1]李佳营,向涛.浅谈采油新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9).
[2]钱伟,曹杰锋.采油工艺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和意义[J].中国化工贸易,2016(5).
[3]李君,孙雷.中国油气田开发现状、质量控制和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9):84-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