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高要区气象为农服务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介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为农服务现状以及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发展改革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肇庆市高要区气象为农服务经验做法,提出未来气象为农服务发展趋势,对进一步开展高要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气象;为农服务;问题;发展趋势
一、肇庆市高要区气象为农服务现状
高要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地区,属珠三角经济区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全区总面积为2 196 km2,总人口约78万(其中农业人口67万)。一直以来,肇庆市高要区高度重视加快农业发展工作,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2014年,肇庆市高要区被中国局定为“三农”试点县,2015年底被中国局评定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经过近年来的“三农”项目实施,有力促进了气象服务工作向乡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延伸,扎实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
目前,肇庆市高要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得到发展。服务对象从地方党政领导到气象业务分管人员,从各镇街气象负责人到种养殖大户及村级的气象信息员,服务内容从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到气象科普下乡和进校园,服务方式从电话短信到微信、显示屏和气象大喇叭等,都为本地农业生产的增产、防灾减灾做出较大贡献[1]。通过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发展改革对为农气象服务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以往为农服务工作的问题和经验,提出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发展趋势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为进一步开创高要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新局面提供指导意义。
二、肇庆市高要区气象为农服务总体思路和方向
(一)气象为农服务总体思路
开展需求调研,明确调研目的和内容;根据需求制定服务方案,明确开展服务的时间和具体内容;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获取观测资料;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利用指标库开展为农服务工作;建立全方位服务平台,加工气象为农服务产品;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针对性发布服务信息;开展服务效果调研,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
(二)农业气象服务方向转变
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业气象服务方向向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水果和蔬菜等在内的大农业的气象服务转变;由过去为单一农业服务方向向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脱贫致富服务方向转变;由阶段性服务向全程系列服务转变;由粗放化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2]。肇庆市高要区气象部门把握当地农业气候[3]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方向和思路,结合本地农业发展战略规划,拓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在省局气候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完善水稻、肉桂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高要区罗非鱼养殖气候适宜性区划和高要区罗非鱼养殖低温阴雨风险区划,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气候资源、降低农业灾害风险、调整农业结构提供科学支撑。
三、肇庆市高要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肇庆市高要区气象部门始终把气象为农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高要区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农业生产实际,顺应农业农村改革。但是,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三农”项目需求的提升,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曾遇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业服务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播普及率不高;四是农业气象人才紧缺,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高;五是现有的农业气象预报准确率和农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亟待提高[4]。
四、肇庆市高要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
(一)加強农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
县级农用天气预报业务能力较为薄弱,现有的气象为农服务人员主要长期从事地面测报和预报工作,不熟悉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因此从事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前应具备一定的农气观测基础,掌握当地主要作物发育期和生长规律。通过购置一批专业气象制图软件和气象统计学的书籍,加强软件技术培训和统计分析的学习,丰富为农服务产品。例如,利用GIS制作本区风险和适宜性区划图,利用Sufer制作预报服务产品的区划图。
(二)细化气象为农服务产品
全面提供本地农业产前阶段、产中阶段和产后阶段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为细化气象为农服务产品提供理论基础。产前阶段围绕当地特色农业或主要经济作物开展多种形式的气象服务,提供当地各农业经济区域的长期农事天气预报,及时提供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运输储存、供销等有利与不利的气象条件信息及保障措施。产中阶段需提供种养殖业各类产品各生育期适宜的气象条件和气象保障措施。产后阶段主要提供各类产品的储运、保鲜等所需的气象条件,为各类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提供气象参考信息,根据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对气象条件的具体需求,提供最佳上市期,同时发布最佳上市期间的农业天气预报。
(三)完善新型农业经营“直通式”服务方式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其实际需求,建立完善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库,制作更具有针对性、有参考价值的服务产品;根据实际需求适时开展“直通式”服务对象培训,如高要区气象部门多次联合高要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农业部门开展适用性技术培训班,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技术培训班、罗非鱼病害防治培训班。
(四)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为各镇村气象服务站制作与发放气象信息员服务卡、气象农家历和本地主要种养殖物知识手册[5],如《肉桂农业气象服务手册》《罗非鱼的气候适宜性及气象灾害防御》。根据高要区各镇的农业生产状况,制作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农作物生育期农业气象服务对照表宣传栏等科普宣传栏。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组织科普宣传讲座进校园、进农村,发放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电视台传媒宣传,为《天气预报》开辟为农服务专栏,可定期外聘兼职主持人,如幼儿园小学教师等。联合农业推广技术基地建设气象超市,提供平台展示气象科普与为农服务产品。 (五)开展大型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为本地重大活动开展气象保障服务,如龙舟赛、桃花节等政府或民间自发举办的大型活动。气象部门提前成立专项活动小组,专门制作活动服务方案,提前7 d开展滚动式服务,活动期间开展3 h滚动服务,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六)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选取当地主要经济性作物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如以南药设施农业基地开展步骤为例:调查南药基地塑料大棚内作物分布情况,选取种植面积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农产品作为首先调查对象。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棚作为实验点,在大棚内安装小气候自动仪和人工观测仪。安排人员进行为期3 a的24 h人工温湿度观测工作,作为对小气候仪器的资料订正。如果人手不够,可每个季度选择7 d安排人员监测,建立室内外温湿度相关模型,做棚外温湿度预测棚内温湿度的预报和完善作物气象指标。农主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适宜的氣象指标、气象部门预报的棚内温湿度,对大棚作物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害防治。
五、肇庆市高要区气象为农服务发展趋势
(一)保障人员经费和后期设备维护费用
首先,建立健全的下乡补助制度和示范基地人员经费制度。其次,向市、省政府申请相关的小项目,用小项目支撑大计划,解决设施农业服务基本数据问题。区域自动站设备、气象预警信息显示屏示和气象大喇叭是乡镇为农服务的重要支撑,为乡镇提供实现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传播,将这些设备统一整合外包,后期维护经费整体纳入政府专项建设经费,减轻本局人员压力。关于乡村气象信息员,可联合农业、林业等部门聘请,按国家要求重点培养一批优质信息员,并给予一定奖励和颁发证书,定期开展座谈会,可深入了解乡镇服务需求。
(二)发展智慧农业气象
在保证气象信息时效性和覆盖面的基础上,加强对当地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主要农产品的储运、流通领域的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开展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共同打造集农作物产品制作、农事技术咨询、种植技术推广、产品供销于一体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和手机APP,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广泛传播气象为农服务信息[6]。同时,考虑前期无偿免费使用,吸引大量用户,后期通过植入广告方式或者针对性产品的有偿服务获取经费,用于维持后续服务的开展,打造共赢的气象为农服务局面。
(三)积极开展课题项目研究
省市级层面应积极鼓励面向实际应用的课题立项,充分发挥科研的支撑作用,与当地农业生产接轨,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作为基层气象部门,可将作物生长适宜气象指标、主要农事活动适宜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本地化,对本地主要农作物气象条件进行适宜度分析,积极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评价等,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为农服务产品中。
参考文献:
[1]郭新,闵东红.气象为农村发展改革服务的思考[J].陕西气象,2009(4):50-52.
[2]赫东敏,隋岩,任广治,等.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中国农业气象,2009(s2):313-315.
[3]温坚培,陈达炎,罗锐轩,等.高要市1961~2010年气候变化特征[J].广东气象,2012(1):27-31.
[4]中国兴农网.做好西部大开发和“三农”气象服务工作[EB/OL].(2004-05-19)[2019-04-08].http://www.cnan.gov.cn/.
[5]杜尧东,陈新光,王广伦.广东“三农”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气象,2006(4):1-4.
[6]赵蓓,刘蓉蓉.农业现代化中的气象服务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6(2):61-63,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