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高效给我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是有效,在此基础上再实现高效,而高效课堂是一种高标准高要求的理想化课堂,但现实课堂的教学及目标的达成,总上演"水桶效应"的现象,然而我认为要实现课堂有效乃至高效,应将“五同”落到实处。
  关键词:五同;高效;举措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活动,全员参与才是高效的基础与保障”怎样在课堂上实现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形成同思认识的共鸣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悟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心理学认为,认识支配行动,要让思想化为行动,认识的开导是先决的,也是关键的,可通过举例子、讲道理的形式进行灌输,启发教育,对于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首先要思考,经过大脑的分析、知识的联系,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或判断,只有在共同的思考时才能发挥问题的作用,体现问题的价值,只有在全部掌握的情况下,问题的落实就有了保障,目标的完成也会顺利进行。当出现一个问题时,专心的、反应快的学习者便大脑快速的行动起来,而一部分学习者则游离于这个圈之外,往往认识不到位,思维跟不上,学习上就掉队的现象,做到“同行动”并非易事,“同”是以认识为基础,自觉为先决的自主行为,认识到问题是给大家的,思考也是留给大家的,是全体的任务,共同的智慧碰撞,才能体现问题的价值,当问题提出前后,教师釆取一些吸引注意力的动作、口令、提示语、视频等,使学习者聚焦之后,思维同步时再进行,思考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不同提示的眼神,使学生最大限度的集中到问题上来,专心的投入学习。
  二、养成良好“同读”的习惯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巴金。良好同读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同读是提高阅效率的需要,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读文能力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只有训练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其有声音洪亮,富有节奏,可以烘托气氛,激发阅读兴趣,树立读文自信心,从当一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课文时,应以要求和提示做朗读的前奏,为后续的朗读做好铺垫,全体准备就绪,同读的节奏也就跟上了,使学生心里清楚地明白,一生读文,我们跟读,一生大声,而我们是在默读,同样在读,只是形式不一样,是我们一起在读,读是我们大家的任务和行为,不是一人的独霸课堂,“同读”手不离书,目不离,更不能口在动,眼在四处望,手在急着做小动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提出读文的遍数,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解内容,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三、培养善于同说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具有日常囗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教学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一生能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就应当学习会倾听,同时注重补充,自我表达。培养成良好的同说的习惯,养成善于表达的能力,积极参与发言交流,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交流,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走进文本,与智者对话。对于一些需要识记的内容,在同说的时候,应自言自语,练习说话,培养心理素质,锻炼说话的能力。
  四、重视发挥“同写”的作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写一遍。有名学生,背文用时短,口齿伶俐,但最大的不足就是黑字落不到白紙上,每次作业寥寥不见完整正确的几个字。别人出笔他找笔,别人写作他发呆,别人上交他溜走。同写读后感、片段、作文时,“同”很重要的,在学习"写给XXx的一封信"时,在让学习者了解了信的内容后,再进行练写回信,练习写信时同写才是掌握书信格式的关键,全班同学动手写,一边指导一边学习,同步进行,人人当堂动笔,一个个批改,作文课目标将完成快,效果明显,只要同写的内容、时间、质量等,在学生的心里清清楚楚,同出笔,同收笔,并且当堂完成,同结束,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及时掌握了学习内容。
  五、落实“同做”的到位
  做是认识的再实践,同做是提高素养的重要一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也做了明确要求,在巧用形式的支撑下,做的内容更易落到实处,自学、对学、群学的学习形式,人人参与,步调一致,行动统一。
  三角形内角和的求证,从实际操作入手,鼓励全体学生课前动手做一做,自由画几个三角形,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来,试着拼一拼,然后想—想,自己得出结论更好,若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就难点说一说,证一证,得出结论。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不可使部分学生只是看客,丢掉动手实践的过程,坐享其成的“结论”,就没有做到同做的预设不求尽同,只求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设想的提出,求证,只有在实际行动中见证,说得窄易,做起来难,充分说明做的重要怔和必要性。
  结语:
  学中做,做中学。做是身心的全面参与,积极投入的做,是学更好的实践形式,理论来自实践,实践得出真知,同做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