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游戏,我做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主游戏不仅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同时也是孩子自主、快乐地展开广泛学习的途径。本文重点阐述了对自主游戏推动幼儿快乐学习的认识、并从环境创设、介入指导、交流分享多个角度梳理了在自主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从而推动幼儿快乐学习。
关键词:自主游戏;自主性;创造性
随着《指南》的深入学习,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游戏逐渐成为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主要活动,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形式。而自主性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以一物代一物,能脱离真实情景和物体的直接信号刺激,进入假设想象的世界,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现实生活是幼儿自主游戏的源泉,他们未来的生活不应该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简单重复,作为老师应该引导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发展游戏。为了确保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正常开展,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适合的游戏材料,并能适时地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
游戏观察、指导,在游戏中尊重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在小班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老师们普遍认为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的特点,自主和创造扯不上关系,所以老师在小班自主性游戏中培养的着重点大多停留在角色的简单分配和一些材料的摆弄等一些表面现象上。
2、小班游戏中材料的提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自主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3、教师的指导介入不够,放任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自主和创造性行为。
问题的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以为幼儿自主游戏是完全由幼儿选择内容进行,教师不需要给予任何指导和帮助,在游戏时让幼儿随心所欲,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也放任自流,对游戏活动不闻不问,教师处于旁观者地位使游戏成了一种无计划无目的的活动。
2、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因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同一个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也不同,老师提供的游戏的材料仅是成品材料或现成的玩具,缺少半成品材料,缺少让幼儿自主,创造的机会。
3、教师对小班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如何在自主性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呢?
(1)按意愿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要。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工具,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幼儿能在游戏中快乐的操作,并以操作材料作为新主题、新情节的生长点,促进幼儿交往,达到让幼儿游戏更为自由自主的最终目标。对小班幼儿来说,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老师必须了解幼儿的兴趣,然后从兴趣入手提供游戏材料,选择游戏内容。老师可以投放大量的半成品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选择,鼓励幼儿动手寻找自己需要游戏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尤其奶粉罐和易拉罐是小班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物品,孩子们对它们都不会陌生,因为它贴近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奶粉罐更是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事物。于是,我发动了家长和我们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奶粉罐和易拉罐投放在活动区里供幼儿游戏用。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小班的孩子们的游戏是简单和快乐的,幼儿在玩一玩,用一用中学会了用同一种材料进行不同的表现手法来满足自己的游戏需要。
他们在玩中欢笑,探索,创造。奶粉罐和易拉罐可以排成长长万里长城、用个小球滚滚就是保龄球、五个一捆就变成了梅花桩、竖着放即可变成套圈的玩具······我发现,简简单单奶粉罐和易拉罐在小班孩子手中变出了许多有趣的游戏玩具,这些半成品的材料成为幼儿最喜欢,利用率最高的“游戏伙伴”。所以它给予小班幼儿更多的想象、自主、创造的空间。
(2)通过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鼓励幼儿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是主体性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表现。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积极的活动离不开教师及时、恰到好处的指导,而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更能激发小班幼儿自主和创新意识。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之前在游戏环境及材料提供方面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利用半成品和非成品材料,让幼儿在玩中探索和体验材料的变化和应用,尽可能地拓展幼儿创造的空间。在整个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其次才是适时适度的指导。如:娃娃家的“妈妈”一味的抱着娃娃,而“奶奶”就一天到晚烧菜,娃娃家的每一个人都是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处于几条平行线上。当幼儿出现这类现象的时候,教师应适当介入暗示幼儿,帮助幼儿提高认知水平。又如老师可以以做客的形式启发娃娃家的小朋友:一直抱娃娃手一定很累的;家里的东西好像有点乱。通过类似的疏导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激发幼儿思考:娃娃还可以有谁来抱,家里的东西谁整理等。长此以往幼儿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认知水平也会慢慢提高。老师敏锐的捕捉孩子的游戏信息,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就会重新点燃孩子的兴趣,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之获得成功感。
(3)愉快的分享交流活动,挖掘幼儿的自主和创造的能力。每个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经验与情感体验是不同的,教师应重视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及时地进行这方面的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分享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样的交流与分享可不拘形式,一对一式的、小组形式的、集体形式的均可,通过交流不但可使孩子们的游戏努力得到积极的评价,还有利于使幼儿的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与做法有机会积极地启发和影响同伴,进而引发幼儿更具创意的游戏实践。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经验缺乏,游戏中极易出现问题和行为不当的现象,老师应该用拟人交流法或直接将幼儿引入情境中引出交流分享的话题,面对问题利用游戏的分享交流,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通过互相启发,互相纠正,最后获得正确的认知经验和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过程的体验对小班幼儿是最重要的,老师作为游戏活动的支持者,不要过早的对结果作以肯定,只有提供幼儿体验过程的机会,才会让幼儿拥有更多的空间,才能真正挖掘幼儿自主和创造的潜能。而老师在分享交流中的问题设置,就犹如老师为幼儿搭建的感悟的支点,使幼儿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充分自由的表达,我认为这样的分享活动才真正促进幼儿自主和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但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是需要教师更隱蔽、更策略、更有效地指导,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在游戏中隐含教育意图的能力,在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中将教学的内容客体化,使幼儿在作用于环境和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具有对幼儿发展进行日常观察与评价的能力,教师善于在游戏中发现幼儿正在进行的无意性学习,并给予及时支持,或者善于从游戏中捕捉与教学目标相关且与幼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内容,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主发展。
总之,在开展自主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大的耐心、最有效的指导,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自主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2002年(7、8)期〈自主性活动课程〉
[2]裘柏钧、林茅主编《幼儿园游戏课程探索》
[3]朱家雄主编《游戏活动教师参考用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