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现如今的时期,我们国家开展地理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培养越来越多的地理学家,而是要让学生们通过学习相应的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和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和落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关注的首要问题,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文对如何在地理授课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与各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时枯燥、乏味,对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深入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构造人文性氛围
1、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地理知识
老师在给学生们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们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们很难能够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知识所产生的共鸣[1]。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老师在授课之中穿插进入生动有趣的实例,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把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之中,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透彻,促进学生们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比如,学生们在学习《世界的气候》这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不同地区的居民的生活方式作比较,来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各个地区气候所存在的差异,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趣事,以此来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让学生们养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认知传统的教学模式
伴隨着我们国家科学实力的不断增长,多媒体这种全新的教学设备也逐渐的课堂之中得到了普及,通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多媒体,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摆脱传统枯燥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成为教学环节之中的主体,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有效性,比如,老师可以授课的时候运用ppt的形式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来给学生们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增加学生们的直观感受。此外,对于一些知识,老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的视频,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二、地理教学与艺术、美学素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赫特纳曾指出:“在理论的地理学以外,还有一种美学的地理学”。经过长期构建的地理学,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门充满美学意意义的课程。地理涉及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可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审美的情趣与自身内在美的气质[2]。
如: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在于图象丰富,这又为地理课堂的美育提供了特有的良好素材。在地理图象中,既有景观图、地形图,又有示意图、统计图等等,这些图象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图片、挂图,也可以是课本的插图、地图册,还可以是教师的板图。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图象本身已具备了美的特性,色彩的美,利用好地理图象,不但可以在地理课堂中进行美育,而且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生气盎然。
三、冲破学生思维定势,构造新的人文理念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冲突传统教育挂念的枷锁,把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老师要清楚的意识到,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给学生带来最好的学习体验,是处于从属地位的。
1、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发言
老师在给学生们进行授课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偷偷的隐藏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要抛弃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教育理念发展的趋势,构建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3]。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之上给学生们组织各种各样的辩论比赛,通过哪个地方有台风,哪个地方发地震,哪个地方有洪灾、旱灾等等各类话题,让他们对他们阐述对它们的认识,讲述利害得失。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让学生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能够走出片面化的误区,变得更加的客观。另外,在学生们的激烈讨论之中,也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地理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思维
在学生们学习地理这门课程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这样的学习形式,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前进一大步[4]。比如,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地图》这一节的内容的时候,前布置学生完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课堂上针对学生路线图中的问题结合“地图三要素”导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课后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正路线图,并向班主任汇报。学生们通过以上的方式学习,不仅能够在学习之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启发了学生们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诸多的好处。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除了教材以外,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样是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可以利用实践活动之机,让学生投身大自然,在真实中感受自然美,在高山中感受其博大,在流水中感受灵动,在万物葱郁中感受生机,这些触手可及的高山流水,明月清风,树木鱼鸟等,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体验,自可唤醒学生潜藏的审美之心,培养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这样的体验,远比枯燥的“小草也有生命”之类的简单警示有用得多。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趋势下,在初中地理教学之中渗透进入人文素养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因为人文素养本身追求是无形的,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中,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教师首先树立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识,再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引导,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艳.人文精神渗透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98-100
[2]邓兴.地理学科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6):40+42
[3]曾志彬.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J].当代教研论丛,2016(01):64
[4]李忠民.试论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3(04):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