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亲述“故宫七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双黑布鞋,一袭中山装,退休后的单霁翔似乎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4月11日,刚刚退休3天的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现身杭州市委党校,分享他“入宫”七年间的紫禁城新变。
回应“5个月穿坏20双布鞋”传闻纯属误会
布鞋,是单霁翔先生最醒目的标志之一。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接待国家元首的外事场合,他总是脚蹬一双黑色方口布鞋。关于“他用5个月的时间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走烂了20双鞋”的报道更是“漫天飞舞”。
这一次刚开讲,他就直接回应:“网上有很多传闻,比如‘我穿坏了20双布鞋’。真实情况就是有一个媒体问我老穿布鞋,这布鞋好买吗?我说秘书刚给我买了20双,第二天网上报道就说我穿坏了20双鞋。
坦言管理故宫,曾向杭州学习
“你想在故宫看到垃圾,很难!”
单霁翔先生在讲述过程中透露,故宫变得越来越干净了,其实还与杭州西湖有关呢。
“现在,故宫整片开放区一片垃圾都没有,就和西湖一样。我是学西湖的!有一次到西湖参观,我对其中一个情节很受启发。原来故宫是有垃圾的,矿泉水瓶子、冰棒棍儿、餐巾纸、废票根……你扔她也扔。后来,我们借鉴西湖,重新制定了招标文件,要求一片垃圾落地,两分钟内必须要有人捡起来。条件很严苛,依然有几家单位投标。他们把地面打扫得很干净以后,大家都不忍心扔第一片垃圾。没有第一片垃圾,就没有第二片垃圾。所以,我们现在的清洁人员每天的状态就是,眼睛不停地看着四方,终于有一个游客扔了一片垃圾,于是兴致勃勃地把垃圾扫掉。工作量大大减少。”
现场“抖包袱”“打伞”段子道出深意
面对经常“抖包袱”的单霁翔先生,网友直呼他是一个“被‘看大门’事业耽误的段子手”。
这不,在现场,单先生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打伞”的有趣段子。
“北海和景山中间,位于神武门西北处的大高玄殿是很大的一座院落。1950年,有关部门说要办展览,就把它借去了。结果,60年以后才还给我们,还给我们的时候已经一片狼藉了。我们用4个月时间拆除临时建筑、违法建筑,然后还是很高兴地召开了‘故宫大高玄殿修缮工程开工仪式’。那天虽然下雨,但是大家情绪还是很高涨的。我们第四任院长张忠培教授讲话的时候,我们第五任院长郑欣淼先生给打伞;我们第五任院长郑欣淼先生讲话的时候,第六任院长单霁翔给打伞。什么叫传承?这就叫传承!就是一项工作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每一代都要为下一代做好工作、打好基础,一起把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3天前,我们故宫迎来了第7任院长王旭东先生,他会把故宫管理得更好。”
保护文物的出路,就在于“让文物活起来”
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让曾经“曲高和寡”的文物珍存走近百姓、走进当代?单霁翔先生总结在故宫工作的七年经历,认为自己在平衡“风险和保护”中找到了诀窍。
“故宫博物院院长是一个高风险岗位,有今天没明天。文物损坏,我们真能承担这个责任吗?承担不了,我们真正有这个能力吗?没有这个能力。怎么办?我们今天找到了出路,我们的出路就在于‘让文物活起来’。过去,我们责任大,觉得拿出展示的文物越少越安全,拿1%给大家看看就行了,99%都在库房里;过去,我们责任大,想着只开放一点区域就行了,大部分都不开放。安全吗?该出事还是出事。今天,有个很好的词叫‘层层分解压力’,就是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只有让每个人都应该获得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文物才更安全。”
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大门”的体会
如今,单霁翔先生終于“平安”退休,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祝贺与祝福。回忆总结这七年间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里看大门的经历,单先生在现场与我们分享了他内心的感悟。
“什么是好的文物保护?就是让文物走进社会生活中,有尊严、有魅力地在我们生活中存在。什么是好的博物馆?就是能融入人们生活的博物馆,人们在业余时间喜欢去的博物馆,人们去了以后就不想走的博物馆,人们走了以后还想来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过去,我们叫‘文化产品’,就是把我们的书画挂在那、放在那,很少有人买。今天,我们知道要在文化产品中间抓“创意”两个字。什么叫文化创意?第一,要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包括需求、变化。与生活对接的东西,人们才喜欢。第二,要独一无二,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与人们的生活需要和时尚相结合,人们才喜欢。”
“欢迎到故宫博物院,我给大家做讲解”
“我64岁了,在中国,像我这个年龄早就退休了。”一年前,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单霁翔便感慨道。如今,已经退休换了新身份的他,却仍然不想离开这座“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单霁翔先生在现场动情地表示:“我这辈子不想离开故宫了。我会去故宫研究院搞搞研究,或者当个志愿者。欢迎到故宫博物院,我给大家做讲解。现在退休了,有时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8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