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更加通俗易懂,相较于枯燥的数学问题直截了当的提出,将数学与生活关联起来,学生在生活视角下,对数学的理解相对会更加深刻,教师可从生活中搜寻有关数学的信息,将其融合到课堂上来,引发学生的生活讨论,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数学迁移到生活中,实现数学的学以致用,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很多的形式,不仅要贴近生活,更要贴近学生的习惯,让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经历重合,在熟悉的感知模式下推进数学的互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的逻辑感较强,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在数学的探究中,学生经常会感到茫然无措,找不到数学的核心所在,由于对于数学始终抱有疑惑情绪,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数学认知也相对较为浅薄,而教师此时及时的通过生活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看到更加宏观的数学内容,可短时间的消除学生的疑难杂问,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实用空间,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1.活用教材,贴近生活
教师应对教材活学活用,从教材中挖掘出生活启发性元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生活教学要充分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数学的生活内容要满足学生的求知好奇心,目前使用的教材较为统一化,无法满足学生独特的生活视角,教师可展开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预先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结合学生的喜好展开数学的分析,其中融合当地的一些人文特色、环境问题等,按照教材的设定推进生活化的数学互动,期间教师要充分的预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见闻,通过学生的生活感悟,让数学理解由浅入深,另外在生活的数学问题探究中,为激发学生的互动活跃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多样化。例如:装配机器、糊纸盒等,既忽视了练习的有效性,也削弱了学习兴趣。生活问题的导入应避免重复性,如学生喜欢糖果,教师在计算上总是利用糖果来形容问题,学生久而久之就感到枯燥,要注意将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或重复无效的习题、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增删修改,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笔者认为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为提高教学效果,要科学灵活使用教材。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现原来生活中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探索问题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打电话”时,教师一开始上课先用多媒体播出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的视频,音乐悲伤凝重,学生深受感染。教师接着说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调集人力前往灾区救援,成了指挥部首要考虑的问题,现在要通知附近7名负责人火速赶往灾区,假定通知一个人需要一分钟,你能够推算出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创设了这个既现实又有意义的情境,一下子就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渗透了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等教育思想,学生踊跃发言想办法,深怕自己耽误时间造成人员伤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为新课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3.巧设活动,快乐学习
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为突破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条件有关系,再让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测量事先提供的3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并把长度填入表格进行对比,发现直径变短周长也变短,直径变长,周长也变长,周长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这个实践操作学生很容易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教师接着启发:“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于是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试验,有一部分学生用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发现这三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老师又启发是否其它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学生建议找身边的圆再试。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满突破了本课的难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猜想,分组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的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愉快地体验了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巧设活动中,游戏活动特别受到学生的喜欢。游戏活动能将枯燥的语言、难记的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只有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充分延伸活化知识,让学生能及时将课内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真正体现“学以致用”,领悟數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如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家里某个空间的瓷砖面积,教室的空间大小;又如学过“人民币的认识”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后就要求设置合理的游戏规则等等。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不仅布置纸质作业,也可以布置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所学数学知识的作业。例如:在讲到克、千克等重量单位时让学生了解自家标有重量单位的物品;在学习了“秒的认识”,让学生回家继续感受1分钟、1秒钟有多长,能做些什么事?
结束语
教育必须首先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才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高毅.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合理实施策略刍议[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11):160.
[2]鲁静.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寇靖玉.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洛川县交口河镇京兆社区中心小学 7274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9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