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要让朗读远离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朗读回归课堂是应该思索探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关键词:朗读;回归课堂;寻根探源;失乐园;对症下药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74
  当人们想起学校这个词,首先出现在脑海的恐怕就是朗朗的读书声。自古以来学校似乎一直与朗读挂钩。古时的私塾给人印象最深的不就是一群孩子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么,可时代发展至今,朗读似乎正在一步步远离学校,远离课堂。除了每周少有的几次早读课以外,学生开口大聲朗读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又显得尤其重要。可时下,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高容量,老师们不得不在有限的40分钟里去掉朗读部分。记得以前的语文课本里经常能看到课后要求有这样一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在现在的语文课本中很难再看到这样的要求,即使在早读课,学生的任务也是如小和尚念经一般地背诵某篇古文,笔者认为,背诵和朗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其实越来越被忽视的朗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朗读非常重要。
  那么,到底什么是朗读呢?所谓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了“读”的重要意义。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它的重要性在语文《新课标》中也可见一斑: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每篇课文都少不了。可现状是朗读不通顺的学生占大多数,更不用说有感情地朗读。甚至若有同学试着去有感情地朗读时,其他学生还会群聚而笑之,朗读似乎已经成为另类的代表。这种朗读能力高速下滑的现象引人深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语言则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可这把钥匙正被人们抛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朗读回归课堂是应该思索探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寻根探源
  近年来学生整体朗读能力下滑,发人深思,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不重视,认为朗读是可有可无的,即使花时间去读对自己的成绩也不会有任何的帮助。反而认为朗读浪费了时间,学生甚至功利地认为花半小时去读书,还不如做半小时的习题。所以哪怕是难得的早读课学生也大都白白浪费在讲废话、做作业上。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认为朗读太花费时间,因课堂时间有限,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是怎么都不能把宝贵的40分钟用于朗读的,并且,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师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功利,与其追求有感情地朗读不如狠抓背诵,可以在高考中多得几分,毕竟,高考不会考你能否流利地朗读。所以很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朗读,还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朗读只需把课文字音念对就行了,缺乏对学生朗读技巧声、韵、调的指导,所以朗读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第三,大环境的影响。这个因素有很多,比如地区方言对普通话朗读的冲击。记得在重庆读大学的时候周围的同学甚至老师大都操着方言交流,有时候连上课的老师用的都是方言,逼不得已说的普通话也是很有标志性的“川普”,试想,中文系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系了。笔者的同学告诉笔者,他们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从小学开始老师上课就是用方言,好一点的也就川普。所以,这些人在国家普通话等级考试中经常是过不了关的,这些人毕业后大多做了语文老师,然后他们又用他们的普通话去教育学生,如此恶性循环,可能有一天课堂上再也听不到字正腔圆的朗读了。再比如说高考机制的影响,正像学生和一些教师所想的那样,高考不直接考朗读,所以没必要去重视。殊不知朗读的作用好比润物细无声,是潜移默化的。正因为有那么多原因的影响,朗读不得不被迫一步步淡出课堂。
  二、失乐园后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么一段文字: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笔者的理解就是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有助于记忆,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为作文打下基础。可见朗读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决不能忽视朗读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因为它是提高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关键点,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多了,揣摩多了,自然而然便能理解文意,久而久之便能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但根据眼下朗读所处的困境,笔者是否可以这样试想:多年以后,国家极力推行的普通话将不复存在。各地区的人操着各自的方言“鸡同鸭讲”,文字变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未来的语文课堂可能不再有读书声,学语文也会变成学英语一样的只会单词语法的哑巴英语。学生变成死记硬背名句语法的工具。所有的语文学习不再与陶冶情操有关,不再与提高审美有关,不再与养成气质有关,所有一切只为了分数。没有了朗读教育的语文课将变得索然无味,学生没有了语感记忆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试想,没有了语感,全凭语法知识,笔者该如何去做试卷中的语段阅读?朗读是祖宗留给我们的法宝,而我们却弃之如敝屣,呜呼哀哉!
  三、对症下药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如何让朗读有效回归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丰富形式内容,让朗读妙趣横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才是改变朗读困境的关键。教师不要把朗读默认为是全班同学预备起读,朗读其实有很多形式,比如试读、范读、领读、仿读、接替读、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这些方法不一定都要用,可以结合教师、学生、课堂等具体情况穿插使用。如果教师本身在朗读方面基本功比较扎实,就可以在课堂上范读,力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轻重适宜、速度适中、语调生动、感情真挚,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教师读出文章的美感,把学生引入文章胜境,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之感,然后加以模仿。记得一次笔者上一节公开课,上的是一篇古文《秋声赋》,由于时间多了出来所以临时加了一个环节就是由我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文表情达意不似现代文那么直接,可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马上领会到欧阳修倾注于字里行间的落寞与豁达,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课后这个环节也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出人意料地成为本堂课最出彩的地方。第二天早自修我很欣喜地发现有几个学生在模仿我昨天的朗读。虽说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笔者始终坚信量变才能迎来质变。除了教师范读以外还有一种朗读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那就是分角色朗读,这个方式可以延伸为角色扮演、文言补白等。比如,在必修5课本中有一篇课文《罗密欧与朱丽叶》,整篇课文就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独白和对白,表达了他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这样的课文很难用平时上课的形式去讲,笔者索性就花了半节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他们自由分配角色,完全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体验男女主公之间的深情,边读边落实文句的理解,这样取得的效果反而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朗读的形式很多,应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经常变换形式,或者同一篇课文综合运用多种朗读形式,给予学生新鲜感,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朗读。
   2. 加强方法指导,让朗读有据可依
   为了使朗读发挥应有的功效,对朗读的要求也应了如指掌,而且必须严格落实朗读。(1)发音要正确、清楚。按普通话语音的声、韵、调来读。严格按照普通话标准音读准每一个字音,要克服方言的影响。(2)语气、语调要恰当。语音是有规律可循的。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命令、号召等句子,朗读时语调要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叹、请求的句子,朗读时语调要前高后低。(3)轻重要恰当。轻重,指音量的强弱、大小。对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把握得当,才能将课文读得生动悦耳。(4)停顿要准确。停顿是句子、句间、层次间、段落间的间歇,也是语言的一种节奏表现。停顿,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语法停顿即时时要注意把句子当中的各个成分读完整,不可打乱。(5)注意速度。速度也就是节奏。读感情热烈、气氛紧张、欢乐愉快的句子速度加快;读沉郁、凄凉的句子速度要放慢。(6)不要随意改字、改词、添字、减字、颠倒等。教师对朗读加强指导,特别是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指导。那么,学生对朗读就有法可循了,知道应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读出文章的妙处,这就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3. 采用多元评价,让朗读持续给力
   以往学生朗读完以后大都是以教师简单一句好或者不好做评价,更多的是老师只给学生指出字音的错误,长此以往,学生当然就没有朗读的欲望了。其实教师不妨改变一下评价的机制,比如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现代教育理論认为,自我评价能消除被评者自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分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认识、完善自我,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学生读完之后让他自己评价然后老师提示,然后再读,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在朗读评价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当学生朗读的不尽人意时,教师应尽量发觉其闪光的地方,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才会爱上朗读。
   总而言之,朗读关乎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讲好普通话,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大环境没有办法改变,但我们必须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的效率。不要让朗读渐行渐远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如果不想继续让朗读行走在消逝中就行动起来吧。任重道远,从我做起,永不言弃。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象山第二中学 315700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