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人说:“没有知识的人是次品,而没有道德的人是废品。”一语道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认为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应该以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着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类似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概括更精炼:“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一、言传不如身教
对小学生泛泛地讲大道理,向他们提出各种行为要求,而后老师再去检查、判断对错,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极差的。习惯不是通过单纯的言语教出来的,言传只是手段,身教才是根本,身教重于言传。作为班主任,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乐于亲近自己,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诲,做学生的贴心人。唯有如此,我们的言语才具有说服力、感染力,进而对他们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表率,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语言表达、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做的事,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守的规则,自己也应该遵守,给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激励学生,使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趋于规范。
二、养成不求速成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教育中积累培养的。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
(一)小事入手,奠定基础
比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衛生习惯,可以从刷牙洗脸、勤剪指甲、勤洗手做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可以从“您好、谢谢、对不起”做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课前准备、专心听讲做起……总之,要从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循序渐进,逐步扩展,层层深入,慢慢提高。
(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对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以制度、规范为依托,反复抓,抓反复,时常提醒学生养成好习惯。通过持续性的行为训练,才能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使习惯成自然。
(三)开展活动,合理评价
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模拟购物”、“排队乘车”、“打电话”等小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从中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开展“整理书包”、“戴红领巾”、“系鞋带”等比赛活动,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习惯。开展各类主题班队会,规范小学生行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习惯。除了开展一些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之外,我们还可以适时布置一些实践作业,比如为培养学生自理习惯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间、洗袜子、洗红领巾等,在生活上锻炼自理能力。
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给予合理化的指导,促使孩子不断进步。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反思,表彰做得好的,激励后进的。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强化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训练,才能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实现德育素质的养成和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2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