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的语言科目,所以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朗读正是锻炼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大有裨益,能够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养成勇于表达自我的良好习惯。但是在现阶段的朗读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阅读思维不够活跃,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老师针对朗读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稳定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着很多内容,其中朗读教学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老师在实施朗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更快速准确的掌握文中的重点内涵,需要老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进一步确保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一再强调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仍有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带领着学生进行跟读,然后将文章主旨思想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相对被动,使得朗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无法施展。这样也就形成了学生朗读兴趣不高,在朗读时只是动嘴不动脑,无法与文中描述的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普遍下滑[1]。
  二、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为了将这种枯燥乏味的朗读模式变的生动有趣,需要老师以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手段为基础进行创新,尽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刺激小学生的朗读欲望。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鼓励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小学生在不断积累语文素材中,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并且老师要在朗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进行边朗读边思考,而非毫无意义的跟读,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质量的高效提升[2]。
  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朗读教学,以便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制定不同的朗读教学目标,朗读《雷雨》时,老师就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进行基础的朗读,中层的学生要在朗读中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变化,提升感知能力,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以上的基础知识,还要进行拓展思考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这样就可以使每一阶层的学生都能体会在朗读教学中收获知识的喜悦,逐渐提高学习自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语文水平和素养。
  三、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指导学生在初次朗读时整体感知课文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精选的文章,因此文章的精华之处是需要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用心体会与理解的,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学习差异性的存在,他们在朗读课文时有可能不能很快理解与掌握文章的要点,甚至对于学习的课文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的困惑,不能把握课文的整体内涵。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课文前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布置不同的朗读目标,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在朗读前要把本课的生字生词作一记忆与理解,这样在朗读课文时就不会因为生字与生词的障碍而影响对于课文整体的理解与把握。对于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中心内涵,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前作一简略的提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且不盲目地阅读[3]。
  2、及时改进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及时的改进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把时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应该适当提高,而且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应该让其自由支配,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其次,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要及时转变课堂身份,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不能够指挥学生去学习,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4]。最后,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盛行,老师也应该优化教学方案,适当延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则做好监督工作,进而保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3、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以正确的朗读方式学习意义重大。一旦相应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他们有更好的朗读习惯意义重大。这就需要老师在朗读教学的时候,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加强相应的引导,改掉他们身上不良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朗读习惯。
  4、品读文章,尊重情感体验的个性化
  品读文章指的就是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挖掘文章中的内涵,去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情感交流,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讲解《鸟的天堂》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询问学生他们眼中“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朗读文章后,要求学生将课本合上,拿出一张空白纸,在教师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认为的鸟的天堂画在纸上。在教师朗读后提问:“同学们,在老师朗读文章的过程中,你们是否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下面就拿着你画的《鸟的天堂》对文章进行朗读,细细地去品味文章的魅力所在。”
  5、建立多元化的朗读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朗读教学同样也不例外。所以,在应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且尽量使评价体系多元化,从不同角度对小学生朗读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老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从而使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
  結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轻易得知,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必须要引起老师和同学的高度重视。需要语文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运用创新的理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为提高语文水平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香芹.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127
  [2]王雅婷.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105-106
  [3]后巧红.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117-118
  [4]杨章来.对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江西教育,2017(18):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