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编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代民族声乐作品已经得到了丰富的创新,在民族声乐的创作中,慢慢地呈现出更多个性化的特征,由于每个演唱者嗓音条件的不同,情感表达的不同,进而对作品有了不同的,更加个性化的完成。教学的时候更多的时演唱的是这一类的作品,在学习演唱这类作品的时候不但要注意不丢失民歌原本的风格韵味,更要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技术,带入真挚的情感。在此过程中演唱者要做到:一,声音不捏不噪,音色大气柔和。二,吐字清晰准确。三,情感真挚细腻。演唱者在演唱前时常要自我思考,我为什么要唱这首歌,我要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我怎样树立自己的风格特点,才能杜绝千篇一律的演唱。在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再进行演唱会有更好的演唱效果。
关键词:改编;民族声乐;演唱
现如今,民族声乐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改编民族声乐作品,这些新式民歌深受大众的喜爱,改编民歌的创作也使得原始民歌有了更好的传承,演唱者也能更好的体现自身的演唱技术及艺术修养,新式民歌的创作对于演唱者来说无疑不是一笔珍贵且巨大的财富。作为一个声乐专业的研究生,我热爱民族声乐,我就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对改编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方面的一些见解。
中國民族声乐作品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当代民族声乐作品已经得到了丰富的创新,在民族声乐的创作中,慢慢地呈现出更多个性化的特征,由于每个演唱者嗓音条件的不同,情感表达的不同,进而对作品有了不同的,更加个性化的完成。随着我国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我国的创作者有了更好的环境,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艺术创作者,他们创作的作品符合当代人民的审美需求,深受群众的喜爱。
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主要分为原创作品和改编作品两大类。改编作品例如《玛依拉变奏曲》、《峡江情歌》、《桃花红,杏花白》,在经过改编之后,原本短小的民歌变得更具艺术性,既保留了原始民歌的旋律和节奏,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变化,情节更加的多变,充满戏剧性,演唱也更能展现作品内容的表现形式,深受演唱者和观众的喜爱,也给听众带来了良好的审美感受。改编后的新民歌作品结构丰满立体,表情更加丰富,对歌唱者的技术要求也更加的高,要求演唱者在歌唱技巧收放自如的情况下更好的表达作品的内容,对演唱者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以往的民族声乐作品更重要的是起到宣传的作用,在题材上较为单一,通常反映人民日常生活,歌颂祖国,赞扬党,向人民宣传主流思想,但是现当代的民族声乐作品渐渐不再选材单一,渐渐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接轨,比起从前的古板、喊口号式的歌词旋律,现如今新创作的民歌涌现出一大批新的,多样化的题材,可以是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以及更多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反映。并且,在曲式结构,创作技法上也有新的体验。对于“老式民歌”,大家往往有老土,古板的印象,而“新式民歌”逆转了大众一向对民歌的印象,“新式民歌”在老式民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加入流行元素,从而使得原本短小精悍的民歌织体更加丰富。
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玛依拉变奏曲》就是由作曲家胡廷江根据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改编而来的,经青年歌唱家常思思演唱后,这首歌便火遍了大江南北,各大音乐学院声乐系学生争相模仿,甚至是否能够唱好《玛依拉变奏曲》也成了衡量声乐系学生歌唱技术的一个标准。这一首民歌的音区基本在中高音区,是一首典型的女高音作品。《玛依拉变奏曲》在《玛依拉》的基础上更是加入了花腔的技术,花腔部分十分出彩,旋律动听入耳且轻巧有度,对歌唱者的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歌曲的第一乐段是我们所熟悉的原版《玛依拉》的旋律,作曲家也并没有对其进行改动。从歌曲的第二乐段开始才加入了花腔,演唱花腔部分的时候,要求演唱者保持轻松自如,积极活跃的歌唱状态,在保持高位置的同时也要注意气息的支持,气息控制的越好,出来的声音就越灵动不死板,反之气息僵持,声音就会失去轻巧、游刃有余的感觉。转调之后,旋律走向是柔和,抒情的,在演唱这一乐段的时候,演唱者应注意要与前面乐段的活泼灵动做出对比,这一乐段更加需要体现出声音柔美的感觉,同时注意保持高位置和气息的流通。在一个花腔的推动下,歌曲回到主题再现部分,这时演唱者应当迅速调动歌唱的积极性,再次回到一个活泼的,开朗的哈萨克少女的形象。歌曲的结尾部分迎来了全曲的最高音high#C,并且停留四拍后回到B,这要求演唱者要有足够的气息作为支撑,在气息支持的同时保持头腔高位置,气息通畅且声音位置够高才能将这个音唱好。一味的“吼高音”,吼出来的高音不仅会使听众不舒服,对演唱者的嗓子也有一定的损坏。通过对《玛依拉变奏曲》演唱的分析,我们发现这首歌的演唱难度还是很高的,对演唱者音色、气息、位置、情绪等各方面都有高度的要求,只有达到了以上种种要求之后,才能将这首歌的戏剧性,艺术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峡江情歌》是根据湖北民歌《龙船调》改编的。这首歌曲极具地方特色,向我们展现了山里人淳朴的生活以及真挚的爱情。《峡江情歌》的歌唱难点在于节奏的复杂性和歌曲风格的把握。歌曲的节奏较为复杂,要求演唱者对歌曲的节奏有准确的把握,灵活的变换节奏,这对歌唱的气息也有很高的要求。歌曲中的变化音,装饰音也很多,歌唱时要注意上滑音,下滑音的恰当运用,声音灵巧自然,轻盈淳朴。《峡江情歌》是一首极富湖北特色的地方民歌,演唱者在歌唱时要注意湖北方言的准确运用,例如歌曲中的“个”、“哥”、“歌”都要唱为“guo”,“吊”要唱为“diu”,“生”要唱为“sen”,“挪”要唱为“luo”“脚”要唱为“jio”,“乐”要唱为“luo”。演唱者在歌唱时要注意唱出山里人乐观,直爽,淳朴的性格特点,在声音的把控上也要做到游刃有余,张弛有度。歌曲中的短句,例如“美滋滋儿一个小圆桌哇”、“暖烘烘一床热被窝啊”、“来生跟哥一起活哇”、“生生世世不挪窝哇”的结尾都要结束的干净利落,声音轻巧但有力。 王志信作曲,刘麟作词的《桃花红,杏花白》就是根据山西左权的《开花调》改编而成。原本的《开花调》短小精悍,较为单一,经王志信改编过后,歌曲更具有可唱性和层次性,艺术性也得到了提高。歌曲的首尾呼应,都保留了《开花调》的原旋律和节奏,作曲家并没有做大的改动。在歌曲的中间部分作曲家加入了新的材料,歌曲由原本的4/4拍变成3/8拍,要求演唱者在唱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有旋律跳跃的感觉,声音轻快明亮。唱连接乐段的“啊”时,演唱者要注意凸显声音柔美的感觉,呼吸时不要紧张,注意气息的流动。再现时个别音提高音域,将全曲推向高潮,演唱者在音色亮丽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声音上的大气。虽说全曲的最高音只到A,但这首歌的音域大多在换声区,要把这首歌唱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要对山西的方言有所了解,比如歌曲中的“啊个呀呀呆”中的“呆”,应该唱为“dei”。只有唱对了语言,才能更加体现山西民歌独有的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术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对民歌的欣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经改编后的民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无论从作曲的技法还是歌曲的填词技术,都更富艺术性,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接轨。从改编民歌的音域、节奏、咬字方面来看,着实提高了歌曲的歌唱难度,这也激励着声乐学习者们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给演唱者们挑战,推动着中国民族唱法的进步。
优秀的改编民歌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作曲家们尊重原始民歌,在歌曲中一定程度的保留了原始民歌的旋律和节奏。其次,在原始民歌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洋的写作技法和少量的流行元素,丰富了原始民歌的层次,加强了歌曲的艺术性。演唱者在学习这一类歌曲前也要对原始民歌有所了解,歌唱时不忘本,才能更好地将改编后的民歌演唱的更好。改编民歌的出现很大程度的丰富了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成为声乐学习路上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冬玲谈民歌的演唱技巧及风格的把握[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刘懿莹.浅谈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和吐字[D]吉林艺术学院,2010.
[3]陳琼,高月霞,潘悦.《山里女人喊太阳》的艺术特性及二度创作分析
作者简介:张伊婷,女,民族:汉族,籍贯:山西太原,硕士在读,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民族声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