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艺术教育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全球多元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步向着边缘化的位置游走。因此,艺术教育的进行需要一代热爱艺术的人来共同完成。而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众对消费要求和服务质量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的兴起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教育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工匠精神;传承精神;创新精神
  一、引言
  工匠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非常深厚的关系,超脱于工匠精神的工匠文化本身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工匠精神既是我们探寻传统文化的宝贵钥匙,同时也是实现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方法。目前,工匠精神已经在我国各行各业被广泛应用,包括手工业、制造业和艺术教育行业的发展过程都和工匠精神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则主要以河套学院艺术类专业为例,具体分析艺术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二、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被称为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体现。它也是实践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奉献精神、精益精神、聚焦精神、创新精神等。
  工匠总喜欢在不断琢磨自己的产品的基础上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工艺,从而享受产品在自己双手中不断升华的过程。工匠在制造的过程中有着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心理,会对精品作品不断地追求,争取能够将品质做到最好。
  教师就像教书育人的工匠,也是工匠精神的训练员。在艺术教育中工匠一般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本领,启发学生创新的能力[1]。当工匠精神被运用于教学中时,教师始终扮演“老师傅”的身份,学生则是“学徒”,教师会口口相传,手手相扶,亲自实验,反复讲解,争取让学生领会、学会蕴含在技术中的精髓,并告诫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一定要精益求精。
  三、艺术教育中发展工匠精神的原因
  由于一些艺术生会有一点儿比较散漫的性格,所以很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主动的钻研,导致在之后没有办法形成主见。加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数量少,导致很多老师没有办法一对一对学生进行辅导,更没有办法在之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督促和约束。再加上很多学生是因为文化课程成绩不好而被迫去学习艺术课程,本人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更谈不上热爱此门学科,很多学生在就读艺术类的高校之后就只求一个正常的毕业证书。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谈不上用心学习,而这导致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没有办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甚至不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工匠精神的应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提高兴趣,转向喜欢甚至是热爱上自己的专业,从而大大提高了艺术类的教学质量。
  四、在艺术教育中坚持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是传统艺术文化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
  徐悲鸿的《马》、贝多芬的《月光曲》和一些民谣正越来越多地被现代人所欣赏和传唱。而这样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更好地立足于艺术市场,都源于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传承,这一类的精神就被称之为工匠精神。[2]也正是由于对工匠精神的不断追求才使得这些艺术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了新生。现如今,还有许多隐藏在民间的艺术家,传承着前辈的经验、理念,坚持走在艺术传承的道路上。在以后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我们不妨请一些这样的民间艺人到课堂,让学生更为近距离地体验工匠精神重要理念。
  (二)工匠精神也是高校艺术生未来发展必备的职业素质
  工匠精神大多需要教师本身有过硬的知识技能,需要有长久的耐心,要对学生有信心还要细心,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传承的过程中亦要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脚步,要有很好的团队合作协调能力。这些精神正是我们在未来需要提升的闪光点。而高校的艺术生在从事艺术设计时,相对也会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知识宣传。这个社会给了艺术设计专业特别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作为一个艺术生,一定要养成严谨、专注和耐心的品质才能够在今后有所作为。而这正要求广大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艺术的时候就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此外,广大高校在培养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大力强调工匠精神能够让自己的职业道路越走越顺。而工匠精神也正是学生最重要的职业精神之一。
  五、艺术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一)將工匠精神融入系统课程的学习中
  在针对艺术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尤其应该将工匠的职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并在之后落实到考核的过程中。而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也应该去掌握设计作品的制作过程,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剖析设计作品的合理性、实用性等知识。同时让广大艺术生将传统的文化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可以达到继承和发扬我们文化的良好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去自主完成创作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艺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从本专业的实际操作着手,并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类型的基本原理来全面地把握设计方案,就像在掌握传统居室设计需求后还要将现代创意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原创家具及陈设品,让陈设与设计完美结合[3]。
  (二)手把手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设计和制作技能
  老师要带领学生通过观摩展示、技法操作、演示和其他方式来认识工匠精神。因为榜样精神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例如,在进行艺术类软件课程的三维建模教学时,老师要领导学生熟练掌握标准的几何体创建和参数路径设置的方法,并在之后熟练运用布尔运算创建复合几何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建立和解散“组群”。手把手教会学生掌握弯曲、扭转、锥化和倒角修改器的使用方法,并在课堂上将这些技能熟练地运用于各种效果图的制作过程中。   同样,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工匠精神的作用尤为突出,例如表现技法、装饰设计、皮艺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中,许多授课章节中都需要教师亲自演示,传以过程技法,学生方得其精髓[4]。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大多都需要反复演示过程,甚至是一对一手把手教学,才见成效。
  (三)将人性化精神注入艺术设计中
  在目前的家具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具正越来越重视功能化的发展和设计,这会让人们离家具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所以很多家具都缺乏人性关怀的温度。
  因此,老师在教授学生设计家具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设计工作台时将工作台边上的四个角都变得更圆,甚至也可以在无形中降低工作台的高度。而为了能够解决设计师长期久坐所产生的健康问题,甚至还可以引导学生特意给桌子添加了红外和热释电的传感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检查人是否在工作,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集成的智能芯片算法来提醒使用者在适当的时候站起来活动一下。
  老师甚至可以在课堂上亲自和学生研究工作台的加工工艺,并一起剖析工作中所出现的难点[5]。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任何的难点,那么工人师傅也需要在第一時间解决问题。
  例如,在打磨金属框架的时候,老师一定要为了让钢筋有更好的效果而让学生去进行亲手打磨,并且要告诫学生,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也只有自己亲历亲为,才能够更好地将工匠精神更好地落实于加工生产的过程中。这既是一种对自己产品负责的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对产品的人性化关怀。在此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是在灌输“生产、学习、研发”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和成就感。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艺术从业者将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工匠精神也会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广大高校尤其需要在打造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来更好地调整自身课程体系,并通过不断地与企业进行合作来将工匠精神更多地落到实处,让追求卓越变成一种习惯。在新时期,老师也要更加注重将艺术设计的理念更多地融入进课程内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强调其课程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最终再通过融入课程交叉设置、全面校企合作和拓展实训教学模式来更好地进行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40.
  [2]付守永.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2015:158-163.
  [3]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05-13(5).
  [4]李小鲁.对工匠精神庸俗化和表浅化理解的批判及正读[J].当代职业教育,2016(5):4-5.
  [5]周志,刘晶晶.“工匠精神与当代设计”学术论坛纪要[J].装饰,2016(11):42-45.
  作者单位:
   河套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3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