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挥洒江山 情寄巴山蜀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幼习画,后跟随恩师朱佩君习花鸟画,又自攻中国山水画的朱常棣老师,已走过七十余载的绘画生涯。生于斯,长于斯,也许是家乡的秀山丽水给了朱常棣老师丰盈的乳汁和无限的灵感,他一次次走进巴山蜀水,在雄伟的山岩、茂密的林野、静静的碧水和鳞次栉比的小镇中选取素材,把对家乡的浓浓深情融入到艺术探求之中,组成了其绘画作品的三大类:高原系列,主要描绘四川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地情风貌,如《谷玛早春》;江边系列,主要描写四川江河、峡山、悬崖峭壁之风情及巍峨雄伟之气派,如《宁嘉河畔的小镇》;农家系列,主要描绘四川盆地农家之风土人情,如《南梓金村》。这些作品有宏伟气派的大幅,如最大的作品《九寨外的金秋》长44米,宽5.2米,现存展在东阳市东方卢浮宫,也有如诗如画的小品,如最小作品:山水小品(一套10幅),长14.5公分、宽9.5公分,现存于成都浓园国际。它们大都法度严谨,山石规范,林木苍翠,云气飘逸,既有传统山水画的印记,还透出文人山水画的气质,以笔墨情怀传承着巴蜀文脉。
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故称为中国,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亦称“水墨画”。水与墨在宣纸上的融合渗透,以独特的东方艺术美学形式,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趣味。山水画,正传承了这份千年以上的文化血脉,它是具象中的抽象,是写实里的写意,是辩证与统一最好的体现。宋代以来,山水画一直在不断进化与发展,因为它能肆意呈现画者酣畅的笔意以及天人合一的境界,其大开大阖的笔墨情趣也受到一代代人的追捧。而秀美的巴山蜀水,恰恰是艺术的天然宝库,有利于艺术家养成淡泊自处、默默钻研的品格。从五代的黄筌、宋代的苏轼,到近代的张大千、蒋兆和、石鲁等国画巨匠,他们厚重的艺术作品与独特的创作理论均给予了朱常棣老师开阔的山水创作视野。对于朱常棣老师来说,山水之魂就是艺术之灵魂,山水画家不仅要继承古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也要有其他创新,四川山水和其它地方的山水风格有很大不同,朱老师由此采用了一种独创的笔法来展现其风貌:“常棣皴”,这不同于“北派”山水里范宽的“雨点皴”,而多以苍厚的点造型,不论山峦、土坡、丛树,均罩以此点。除此之外,注重实地写生的朱常棣老师在创作与教学中又融入西方艺术手法,建构出适合于自身的绘画语言体系:形体学理论。
山水画形体学理论,简而言之,“所有的物体在光的作用下,都是基本几何体及其组合”,是“画法几何”融入绘画,用几何的理论进行绘画造型。这是朱常棣老师多年绘画经验的总结,他即将出版的《挥洒江山,巴山蜀水—朱常棣山水画形体学理论教学新篇》一书便把此理论引入到山石、树木、房屋、船舶、云水等造型之中,以视觉的、光感的、几何的、素描的、透视的、色彩的、笔墨的综合形式,完整的贯穿于山水画教学里。学画之端,要义有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创作能力。提高对作品的认识能力,从视觉、内容、构图、形体、素描、色彩、笔墨等角度来提高认识,强调边学边识;启发绘画的想象思维,深入生活,在收集大自然的景像中,大想特想,甚至胡思乱想,艺术家与疯子只隔一条线,沿线的边缘走是一个较好的艺术家,若能踏着线走,偶尔又超过线可能就是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了;培养丰富的造型工力,不能当弹花匠的女,只会弹不会纺,不但各类景物都能画,还要画得美;提升独特的创作才能,一张完整的好的创作,不是懂得一点局部的造型和笔墨就完成的,它必须主题突出,符合创作规律,拥有鲜明的艺术典型性。要画出好作品,应当到生活中去,写生既是收集素材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同时,绘画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呈现的作品要有崭新的面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第一眼就抓住观众。
明了上述四大意后,山水画形体学理论学习方可展开。一幅作品是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传统的中国画所用线条有数十种,朱常棣老师则提出中锋用笔,从毛笔的结构和假想中心,从落笔、行笔、起筆形成的轨迹总结出定仪:毛笔的假想中心,自始至终处于它形成的轨迹之中心线上,纠正了毛笔必须垂直于纸面,用笔尖写画的说法。此外,黑与白、淡与浓、冷与热也影响着作品创作,中国画的色彩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色相明快、雅朴,有名人道,中国画的花青与赭石,在多个画种里称谓“冷”与“热”,但同时用在我们的一张国画中是那么的融洽调合,可见中国画的色彩独特性,墨分五色,更是中国画的创见。我们常提到的“青绿山水”、“浅绛山水”“金碧山水”,很大程度上是作品的基调色彩决定的,重彩作品一般用大块、鲜明色彩绘出,取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金碧作品,画家往往将山石、树木之当光面用金线钩勒,将天空或远山用金色涂抹,使作品光亮辉煌。要之,点、线、面,色彩的点染与调配其实都是绘画的对立与统一之辩证关系,黑与白、冷与热、长与短、虚与实、粗与细、面与线、干与湿、浓与淡、大与小、疏与密、高与矮、竖与横、曲与直、方与圆等等,可以说一幅作品在这些方面注意了,处理好了,内容又好,肯定是一幅佳作。
把握线描、色彩的基本方法并不能完全展现山水画形体学理论的特质,“画法几何”自然要落在树、山、石、云水乃至建筑物、船舶、点景人物的画法上。画树,遵循常用的典型外,要以园柱体、园球体等基本几何体眼光辨认不同树种的几何特征与视觉特征。石与山,关键在解决造型问题:雄、奇、美,不是仅仅关注山石表面的质感:皴。基本几何学视野下,石分三面,它的压缩、拉伸、扭曲、堆积、剪切,都表现出无数的复杂形态。山体、山脉、山岩、山峦的描绘以及树丛、草丛、草坡在其上的分布与衔接也要细致处理。俗话言,留白就是云,留白就是水,但云和水是有自己鲜明的几何形态的,最易忽视的是它们的流动性和体积感,静水、溪水、瀑布、破水石均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建筑物以房屋为例,再复杂的房屋都是三棱柱、四棱台的堆积,古建筑的撬角,房顶上的堆花,只不过是装饰花边而已,其中俯视房屋、仰视房屋、街道房屋的视觉效果和南北房屋的地域性是我们的突破点。船舶的几何特性极为简单,两三棱柱夹一四方台,主要应注意其透视作用。在山水画中,点景人物或动物则着重看其外轮廊、形态、动势。运用了这样的形体学理论,再配合实用的构图原理:深远、平远、高远,对角线、满纸、“之”型、“C”型等形式,山水图景确能予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体现出当代人对自然的理解与认识。
当代山水画坛观念转变,带来绘画风格、手法的多样与丰富。朱常棣老师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传统画手法的因袭,也不能沾沾自喜于对旧有程式的摹仿,而要以一个当代人的胸襟与当代画家的视觉,去直面生活现实与身边世界,从中撷取全新的诗意与创作灵感,并以崭新的形式、笔墨与结构,创作出洋溢着当代诗情的、富于独特韵味的山水画作品。甘、阿高原地区的民俗风情,峡山、险谷的巍峨气象,川西农家的风土人情,都是山水画家应当致力创作的“人世之画”。只有不断地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亲和自然,有攀高山涉大河的决心、毅力,绘画作品的容量和境界才会透出气宇轩昂的艺术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5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