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浅析师德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必要性具体变现为教育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需要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并且初步探究了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策略,分别从教育部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和教师规范,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自身角度提升个人素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师;个人素质
1 加强师德建设培养的背景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中,我们国家其实一直都强调德育优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于德育和培养综合发展的人才的重视。而教师的个人素质严重影响着“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所以教师道德建设和个人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
2 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2.1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在举手投足之间才能够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去模仿,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2培养学生的需要
在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位教师都是育人导师,既教书又育人,严重影响着学生品格的形成,知识的积累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生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时刻把握好立德树人的大方向,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2.3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2]学生在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不断成长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升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曾经新闻报道过,教师用不当的言辞辱骂学生,导致学生跳楼事件;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有的教师严重侵害学生隐私,[3]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这些事实都反映了教师队伍当中教师个人素质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使人警醒,引人深思,要把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4]这一重大任务提上日程,在这个快节奏的,高强度的社会发展中,要注重教师知识的积累和精神世界的提升,加强整个教师队伍建设。
3 师德建设培养的策略
3.1建立相关的社会制度和教师规范
在立德树人这个教育背景下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若想加快提高教师个人素质的进程,确实需要教育部和社会的干预,具体措施有:教育部可以下发相关文件,强调在教师培养过程中,重视准教师们的个人行为,开设相关课程,制定一定的达标标准,严控教师出口;对于在岗教师,可以在继续教育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课程,通过教师的再学习,加速提高教师内在品质;社会中,新闻媒体可以加大对教师和教育行业的关注,曝光教师恶劣行为,施加一定的社会舆论,[5]这样可以对教师起到监控和督促作用。同时加大弘扬优秀教师的力度,比如,“最美教师”张莉莉,江苏启秀中学教师李庾南,这些将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优秀教师,用她们的高尚精神和素养来感染青年教师,供教师们学习。
3.2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氛围
若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和教师都是关键因素。学校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师学习氛围,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大会,相互学习,分享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體会,教师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多方面取长补短,促进同事共同进步。
3.3教师自身要重视个人行为习惯
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素养,积极的去学习和积累人文知识,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在这个复杂多元的时代背景下,自我监控能力和自身的自律,显得尤为重要,依靠外在条件和束缚,都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阅读、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平时行为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必须按照教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4小结
总之,教师要把握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个人修养,要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和个人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糜海波.论师德主体性培育的三个维度[J].教育探索,2019(02):95-98.
[2]郭淑琴.教师人文素养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8(03):23-24.
[3]祝佩,侯颖,王文.论教师提高人文素养的必要性与途径[J].辽宁教育,2017(10):9-12.
[4]穆惠涛,张富国.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师德内化的突破口与实现路径——基于教师职业责任分析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9(04):91-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8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