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建立,推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而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在线学习有机融合,契合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需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本文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核心素养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C-0040-02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面临的矛盾
(一)体验教学与课时限制的矛盾
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大都使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具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比如说,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心理测试以及小组讨论等活动。体验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占用时间较长,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很容易出现在固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二)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的矛盾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不仅开展与实践操作有关的体验活动,还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然而,由于当前高校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致使他们更注重参与体验教学活动,忽视了心理健康理论的学习。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但是心理健康课堂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三)课堂纪律与手机使用的矛盾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生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心理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纪律无法得到保证。教师的精力不可能全部放在课堂纪律的维持上,需要集中精力为学生讲课。
(四)过程性评价与教师工作量的矛盾
由于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成绩的模块众多,统计工作异常烦琐。另外,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年级比较多,从而导致教师成绩的统计工作比较繁重。这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也是极为不利的。有些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会安排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成绩加以评判,使得专业性与有效性较低。
二、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引向深入。其特点为:线上有资源,资源的建设规格要能够实现对知识的讲解;线下有活动,活动要能够检验、巩固、转化线上知识的学习;过程有评估,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开展评估。因此,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相结合。同时,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前准备学习资源时以及在课堂指导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精心设计学习资源。
三、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重点应用的意义
(一)混合式教学有助于课程体验教学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因此,在理论与经验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理论解释不足、经验活动不深刻的尴尬局面。理论教学部分可设置为在线课程自学。学生上课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离线课堂体验教学更加深入有效。此外,课后在线知识扩展将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真正的教育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以来,教师对学生的在线自学进行了课前监督,学生参与了在线课堂教学,课后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拓展知识面,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环境。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回答问题、讨论话题和表达意见,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三)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以来,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微课自学、在线点名、在线调查、线上话题讨论等,让厌倦了传统教学的学生耳目一新,再加上心理健康课程独具特色的体验教学方式的加入,如体验活动、团体辅导、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等,增加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混合式教学有助于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为了有效监控与督促学生学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是势在必行。但是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指标繁多,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实施混合式教学以来,通过设置成绩权重,网络学习平台会自动评估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情况,合成分值,这不仅效率高,还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有助于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实施。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线上理论教学与线下体验教学相结合
为了实现线上理论教学与线下体验式教学的密切结合,高等院校可以专门搭建混合式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要讲授的课程制作微课以及电子课件,上传教学平台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体验活动,例如,心理实验、心理测试等,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心理知识,同时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起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形式的目的。
(二)移动终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教师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使用手机APP客户端实现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的同步。由于高校学生手机使用的普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观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还可以实施在线签到、投票测试、在线讨论、随机点名等多重课堂线上互动功能。通过心理评估软件可以用手机移动终端进行在线心理测试及数据分析。运用这些信息化技术进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节省课堂时间,丰富课程形式,还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 (三)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
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时可以将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有效结合。借助网络教学平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分考核制加以设置,并且通过手机客户端在线发布作业、测试等任务,教师也可以在线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的结果加以记录,避免了教师在单一化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评价不客观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四)在线资源与知识拓展相结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将网络在线资源与心理学基础知识密切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合适的网络学习平台,比如说慕课、电子书等等,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与探究。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校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推送课文阅读材料以及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在课后实现有效知识拓展,丰富心理健康知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整个研究过程来看,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够积累更多经验,从而丰富我国混合式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来看,混合式教学可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前自学习惯,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体验实践并且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教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邓,王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2]赵山,李焰.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主渠道教育中国化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7,(19).
[3]陈永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地位、理论模型与工作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2015,(3).
[4]李伟.浅析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
[5]吴林红.心理健康的“补课”刻不容缓[J]. 教育,2012(19).
[6]刘静,张志民.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8).
[7] 贾涛,孟莉,翟天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帮扶体系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8(1).
[8]董作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维护[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2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