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应该注意的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时不时在听课的时候听到一些不严密的提问,如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这篇文章你读起来怎么样”、“你感觉如何”,或者过于简单粗暴,无价值的“是不是”、“对不对”。对照这些现象,反思自己有时在课堂上也有类似的提问,往往让学生一头雾水,无从谈起,我逐渐认识到上课提问的重要性。我开始自我反省,不断探索。从用心设计课堂提出的问题开始,让问题表意清晰、用语规范,让问题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让问题成为引导课堂教学的脉络线索。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深入更开阔地解读文章。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实效有价值
所谓有实效有价值的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與学习过程。同时,“有效”也不是仅限于技术上的有效,还应该追求教育理念的有效,设计上的有效,语言上的有效,对整体课堂效果提升的有效。
高一教材《必修一》第一个单元是诗歌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设计课堂提出的问题,扣住这个目标,就要引导学生弄清意象、意境的概念、关系,诗歌创设意象方法技巧、作用等知识,并能对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鉴赏。如《沁园春 长沙》,可以这样提问:请勾画出这首词中出现的意象,看看诗人运用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借助意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怀;又如,在《雨巷》教学中,有分析诗中丁香花的象征意义的内容,可以这样提问:丁香花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丁香姑娘”这个意象在诗中被赋予了什么含义?请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的形象。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分析意象的方法。
二、问题的设计先要有体现一堂课整体构思的大问题,然后围绕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之分解成若干个可以具体操作的小问题
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显得井然有序。过去我不太看重教学过程的逻辑条理性,认为文字学科不必像理科环环相扣,应讲究行云流水,随心所欲。实践证明,效果不好,因为这样做相当数量的学生跟不上我的教学节奏,觉得又糊涂又混乱。
教学《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其中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析课文的情节和荆轲的人物形象。我先设计了一个整体感知的大问题: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看看作者是怎样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塑造荆轲这个人物形象的?然后逐步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可以具体操作的小问题:1、按时间顺序理清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想想如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个阶段的故事内容?2、分阶段细读课文,勾画出能表现荆轲性格特点的句子。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塑造荆轲的形象的,各用一至二个四字语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教学《归园田居》一诗,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可以这样设计一个大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个词,如何紧扣诗眼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再围绕诗眼“归”设计四个问题:1、诗人从何而归?2、诗人为何而归?3、诗人归向何处?4、诗人归去如何?
三、课堂提问的语言要规范准确,尽量向阅读考试题题干使用的书面语言靠近,句式简洁恰当,表意清楚明确
需要特别指出的,多使用体现语文素养的专业术语,像“表达方式”、“表现方法”、“描写方法”、“人称角度”、“观察角度”等概念,学生在考试中常常混淆,区别不清楚就胡乱答题。但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中经常使用这些概念,学生不清楚就讲解明白,时间一长,学生听多了,自然就慢慢地掌握这些概念了。
如《氓》和《采薇》两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引导学生赏析可以这样提问: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而《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上,引导学生欣赏就要明确提问: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各有什么作用?
又如,“角度”一词在阅读问题中也经常出现,在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各不相同,那我们在提问时就要在这个词前面加好定语,让提问的暗示性更强。像“《安塞腰鼓》采用的记叙角度是什么?”、“《望岳》中诗人的观察角度有什么变化?”、“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作者是怎样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
四、提问的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培养开阔的视野,活跃思维
特别是对高中生而言,提问不应该只拘泥于一篇课文,一个时代。学生的思想高度不够,看问题狭隘片面,不仅阅读存在肤浅的弊病,而且作文也会很吃力,难以写出有思想有分量的文章。所以语文老师的课堂提问要在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延伸,从事到物,由人及己,由课内到课外。
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当时的封建家长专制制度残酷性的认识,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可以这样提问:1、焦仲卿、刘兰芝除了自杀殉情之外,还有如私奔这样的其他出路吗?2、刘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焦母为什么不喜欢她,焦母驱逐刘兰芝的真实原因是什么?3、焦、刘两个家庭都有个共同点是父亲不在了,为什么刘兄可以决定妹妹的婚事,而焦仲卿护不住自己的妻子,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性格软弱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习俗、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对主题理解得更深入全面,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五、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随机应变
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预设的问题不能一成不变,当学生表现出对问题的不理解不适应时,就应该换个角度重新提问。还值得一提的是,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或者限定学生的思考时间,既不能让学生无法思考,也不能让学生消极怠工,其间需要我们把握好尺度。在课堂上,老师在提问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把提问变成师生互动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释疑的好习惯。
我国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好的提问,会让学生开动脑筋,勤于练习,深刻领悟,追根究底。通过有效的提问,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建立起有实质内容,有人文内涵,有思维深度的立体互动,帮助学生获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语文学习体验,最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真正的高效优质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