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优胜劣汰的今天,抱残守缺就意味着失败。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有新发明、新创造,不断地改变、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生存。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分析,为我国的人才养育计划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41-01
  一、激励表扬,发展个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三多一少”,即多表扬、多发现、多肯定、少批评。个性,即具备独立人格意识的性格,只有具备独立人格意识的人才不会人云亦云,才敢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才敢大胆探索真理,并坚持真理。因此,这也是通往创新思维的一种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从“质疑、解疑、求异、表扬”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适合孩子创新发展的和谐育人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求异性是种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所以。训练学生思维,不止限于求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求异。要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向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二、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大学者,没有哪一位不重视“问”和“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质疑辩难,是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内驱力,是通向创新的第一步阶梯。因此,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兴趣,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懂得“好问则裕”,培养创新精神。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
  三、创新教学方式,激活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创新应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并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课前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并有开放性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能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图片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再造,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课本上就有西沙群岛的插图。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进而引发思考,这样的课程设计,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乐于想象、敢于想象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加强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传授时应注重于生活实际之间的有效过渡,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热爱。如:老师在向学生讲授《猫》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时引导学生了解猫这一常见动物的特性,像是:温顺、爱静不爱动、喜欢安闲自在、在害虫面前十分勇猛等,引导家里养猫的同学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对自己家的猫进行观察,看看自己家的猫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对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观察,充分了解小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对于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无法深入理解的复杂语文知识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实物作为参考标准,将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进行轻松化解,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五、结语
  要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在语文教学当中实行教学创新,这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严峻挑战。进而,更要充分利用好教育这一基地,更深地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他们未被发现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心理和意识,造就他们运用语文知识不断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伟燕.浅谈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神州,2018年12期
  [2]庞传鹏.淺析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语文周报,2018年3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