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地常见竹类的种植和养护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竹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历代都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竹依然深为游客喜爱,上海地区大多数绿地中都有竹类栽植,因此探讨竹类种植与养护管理技术对上海绿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归纳总结竹类种植和养护方法,为业内同仁们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绿地;竹类;种植;养护
竹类泛指禾本科竹亚科的植物,一般为多年生、常绿乔木状或灌木状植物。上海地区露地栽植的竹类有26种,绿地中常见的种类有毛竹、刚竹、碧玉间黄金、龟甲竹、哺鸡竹、孝顺竹、凤尾竹、菲白竹、茶杆竹、鹅毛竹等。
竹子姿态优美,生长迅速,既是园林造景的重要植物品种,也是用来快速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的优良材料。竹类在长三角地区栽植广泛,上海的大多数公园绿地中都有竹类栽植,是深受市民喜爱的园林植物。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上海地区绿地常见竹类的种植和养护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上海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1竹类的种植
竹类根据地下茎生长方式不同,可分为散生竹、丛生竹和混生竹3类。为提高竹类种植成活率,竹类栽植过程须控制好土壤条件、种植季节、种植过程和栽植后管理4个环节。
1.1土壤条件
竹类植物生长快,其赖以繁殖的竹鞭、竹根非常发达,喜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砂质土或沙质壤土。栽植竹类一般要求土壤深度在5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较为适宜。散生竹种植要求pH值4.5~7的偏酸性壤土,在碱性土中会生长不良。上海地区土壤普遍为偏碱性,多数区域地下水位偏高,因此主要通过换土和抬高地形的方法来创造适宜竹类生长的土壤条件。
1.2种植季节
竹子四季均可种植,但要保证高成活率,则应选在合适的季节种植。散生竹种植在立春后至雨水前为最佳时期,此时竹生长缓慢,挖取母竹时不会造成鞭根大量伤流,对远距离运输母竹也较为有利,但需注意,当年出的新笋最好全部去除,以保存营养,保障成活。丛生竹和混生竹的种植最好在1~3月进行,这段时间竹类处于休眠期,对母竹的起挖、运输、种植都较适宜,成活率高。其他季节种植竹类最好选择在雨水最多时进行。
1.3种植过程
竹类种植可以分为整地、选择母竹、挖掘、运输、修剪、栽植6个环节。
种植前应对栽植地进行全面翻土,翻土深度20~30cm,并除去土中的磚石、树根等杂物。根据土壤条件进行地形整理、换土和施肥等工作。
散生竹母竹应考虑竹龄、粗度和生长情况等。母竹的适宜年龄是1~2年,母竹不宜过粗或过细,一般种植毛竹直径在3~6cm为宜,种植刚竹、淡竹等中小型散生竹的直径在1~3cm为宜。
挖掘母竹时,竹鞭两边各留30~40cm,挖掘时不要摇动竹秆,以免破坏鞭与根的输导组织,影响成活。挖出母竹后,可适当修剪部分枝叶,减少运输中的水分蒸腾。
短距离运输时,不必包扎母竹,但要注意在搬运和装卸车过程中,保护鞭芽和杆鞭连接处不受到损伤和震落。远距离运输时,必须用稻草包扎母竹,且途中要覆盖母竹并对竹枝经常喷水,以减少水分蒸发。
母竹的修剪有2种方法:(1)留枝4~6盘,剪去顶稍,对每盘中的枝叶也进行轻微修剪;(2)保留顶稍,对每盘中枝叶进行交互抽稀修剪,修剪量依移植季节而定,这也是上海地区现在比较常用的修剪方法。
栽竹可概括为“深挖穴,浅栽竹,下拥紧(土),上松盖(土)。”母竹运到栽植地后,应立即种植。在已挖好的穴内先用10~15cm厚山泥垫底,然后解去母竹的包扎物,小心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接着填土,分层踩踏实,使根鞭与土壤密接,注意填土时要避免踏伤鞭根和笋芽,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5cm,上部培成馒头形;最后,加盖1层松土,周围开好排水沟,以免积水烂鞭。栽植后,将包扎母竹的材料覆盖在竹子的表土周围,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1.4栽后管理
母竹栽好后,应在1.5~1.8m的高度横扎长竹竿做支架,如种植的竹子过高,可搭双层支架,防风造成竹子倒伏。栽后竹林应安排专人看护,禁止踩踏,发现露根露鞭、母竹歪斜或根际摇动等情况,要及时培土填盖,加固支架。新栽的竹林要及时除草,适量浇水,防治病虫害,做好抚育管理工作。春季栽植的竹林新笋应适当抽稀,而其它季节栽植的竹林新笋应加以保护。
2竹类的养护管理
优美的竹林景观离不开精心的养护管理,城市绿地中的竹林养护主要侧重于养鞭护笋、施肥除草、灌溉排水、修剪间伐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2.1养鞭护笋
竹类主要为无性繁殖。竹鞭是竹的地下茎,也是主要繁殖器官,竹鞭上生出侧芽,一类侧芽形成地上部分,称竹笋;另一类侧芽形成地下部分,称鞭笋,竹林的质量与竹笋和竹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竹鞭的粗细及其在土层的深度影响着竹子的粗细。鞭笋从4月开始生长,到10月停止。6月的鞭笋是形成鞭的主干,不可采挖;大暑以后形成的伏鞭可以留强去弱。在竹鞭生长期间,要进行断鞭、埋鞭。断鞭时间在7~9月,对弱鞭要留长,粗鞭要留短;埋鞭时间在6~9月,挖宽40cm、深30cm的沟,将浮于表面的鞭埋入沟中。
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的关键措施。应做到不挖鞭笋、冬笋,保护春笋,及时挖除退笋。在出笋期间,严禁游人进入竹林。
2.2施肥除草
竹子性喜肥,可在竹子生长季节(3~8月)施5:1:7的氮磷钾复合肥做追肥。秋冬季施基肥,散生竹施基肥2~3k~m2,竹鞭较浅可采用撒施的方式,并加盖一层3~4cm厚的土,每年在竹林内加土对培育竹林很有好处;竹鞭较深的,可在竹林内每隔lm挖1条深25cm、宽25cm的沟,将有机肥放入沟内后盖土。
竹林内应及时除草,因杂草滋生易与竹林争夺肥力和争空间,不利于竹的生长。
2.3灌溉排水 上海梅雨季节雨水充沛,容易使竹林排水不良,造成鞭根腐烂,此时需要及时开沟排水。但在高温干旱季节,水分供给不足会影响孕笋和竹鞭生长,应进行合理灌溉,保持竹林土壤湿润。
2.4修剪间伐
竹类天然姿态优美,一般较少修剪。但作为园林植物,需结合绿地环境和养护需求开展修剪。如慈孝竹生长旺盛会妨碍园路交通、影响建筑采光,应加以修剪。竹子修枝宜在新竹抽枝后、尚未展叶时(5月中旬~6月下旬),整枝强度为地上1m以内贴杆基部切除。上海地区多风雨,雨后竹稍過重会使竹林成片倒伏,因此可对竹子进行钩稍修剪,钩梢一般留枝15盘左右,过度会使竹叶减少,影响竹林生长。
竹林间伐主要起更新复壮的作用。间伐时对竹林中的老弱病残竹全部砍除。一般毛竹采伐年龄按“存三(度)去四(度)不留七”原则,刚竹、淡竹、茶秆竹等采伐竹龄在3~4年。散生竹和混生竹一般在10月~翌年1月进行间伐,丛生竹间伐最好在1~3月期间。无论哪种竹子,在出笋期都不可砍竹、挖竹,因为竹与笋如同母子关系,砍去老竹会引起大量退笋。竹林采伐后要挖除竹蔸,否则竹蔸长时间留在土中会妨碍竹鞭生长,引起竹林衰败。挖竹蔸应在秋冬季节进行。
2.5病虫害防治
上海地区竹类常见病虫害有竹茎扁蚜、竹笋夜蛾、长足大竹象、竹丛枝病、煤污病等。竹茎扁蚜主要发生在新叶和新笋期,一般采用大水冲洗即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药剂防治,煤污病的发生与蚜虫相关,通过抽稀修剪控制竹林密度可预防蚜虫和煤污病发生。竹笋夜蛾和长足大竹象都是钻蛀类害虫,发生较为隐蔽,主要通过加强监测和人工捕捉杀灭的方式防治。竹丛枝病属生理性病害,可通过留笋养竹、砍老留新、选优去劣、及时修剪发病枝等方法进行防治。
竹子开花预示着竹的老化和死亡,因此应做好竹的更新、促生长,避免竹子开花。例如慈孝竹一旦发现有开花现象,应砍除开花竹枝并销毁,以防蔓延。针对长势较差的竹林应在每年12月至翌年1月采取断鞭开沟等工作促进竹类更新,一般开沟宽、深均为50cm,结合开沟挖除竹蔸、老鞭,并在竹根部覆盖2~5cm厚的山泥,连续几年可有效促进竹林更新。此外,在6月梅雨季,挖取当年生已展叶的新竹种植,成活率也较高,至第2年春季,就可以长笋发出新竹,但这种方法只适用小面积补种,否则会影响整片竹林的长势。
3小结
竹类的种植和养护受到立地条件、空气、水分、光照等多种因素影响,作为养护人员应根据上海环境条件,结合竹类自身特点开展各项工作,并观察和记录影响竹类生长的因素,加以总结,对相关技术不断进行探索研究,为上海地区竹类植物种植和养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2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