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疫病是辣椒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辣椒疫病的发生日趋严重。该病一旦发生,輕则严重减产,重则绝收,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因此,有效防治辣椒疫病是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的有效途径。
辣椒疫病又称“黑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除危害辣椒的根、茎、叶、果实外,还会危害番茄、茄子、黄瓜、甜瓜等作物,常引起植株大面积死亡。一般田块的死株率为20~30%,严重的高达90%以上,极大地影响椒农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一、辣椒疫病产生的原因
1.辣椒疫病产生的原因 辣椒疫病是一种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的毁灭性病害。平均气温10 ℃以上,辣椒即可发病,25~30 ℃发病最快,且病害易流行;在日照少、土壤蒸发量小、高湿环境条件下,就可侵染发病,尤其是漫灌时,更容易造成病害大发生和流行;在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情况下发病重。病菌可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来年直接侵染辣椒植株茎基部。日光温室由于环境密闭、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并且定植密度高,通风差,发病率相对更高。
2.辣椒疫病发生与栽培技术
(1)连作重茬 连作是辣椒疫病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辣椒疫霉菌寄生广泛,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病残株上的大量卵孢子可存活3年以上,成为重要的侵染源。如果辣椒重茬连作,土壤菌量大,只要气候条件适宜就会爆发成灾。
(2)空气湿度大 由于保护地土壤和空气含水量大,十分有利于疫病侵染和扩展,因而发病早而严重。露地栽培雨水大发病也重。
(3)缺少抗病的辣椒品种 当前生产上采用的品种大都是易感病品种,一旦病害发生,扩展很快,死株率也很高。产生的卵孢子,随水流和气流传播而侵染,造成病害加重。
(4)施肥不合理。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不足,以及使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均能使植株抗病力下降,使疫病加重。
二、辣椒疫病发生的症状
1.苗期发病 主要危害根和茎基部,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缢缩,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与猝倒,部分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枯萎死亡。
2.定植后叶片染病 叶片受害病斑暗绿色、暗褐色,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叶片边线不明显,病斑迅速扩展,使叶片枯缩脱落。当遇天气干燥时,病斑变褐色停止扩展;当遇天气有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为害。
3.茎和枝染病 病斑初为水浸状暗绿色,扩展后成为长条形黑褐色病斑,可绕茎1周,病斑部位皮层腐烂、缢缩,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由下向上枯萎死亡,而且易从病部折断。根系被感染后变成褐色,皮层腐烂,导致植株干枯死亡。
4.果实染病 果实发病多由蒂部首先发病,最初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稍凹陷,病斑扩展后,全果变褐软腐脱落,病果表面会产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若天气干燥,病果干缩,多挂在枝梢上不脱落。
三、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所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可经雨水、土壤、气流等多种途径传播,除了引起大面积死秧外,还可造成叶片枯萎、果实腐烂、茎秆出现坏死斑以及萎蔫死亡等多种症状,严重的全田绝收。现已在世界各地的辣椒种植区普遍发生和流行,成为辣椒生产中增产增收的主要障碍之一。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通常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及卵孢子在病株残体、土壤内越冬,也可以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在潮湿土壤中,菌丝可存活4~15个月,卵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孢子开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辣椒根部、茎部、叶部,在辣椒生长期间,病株继续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主要随灌水和雨水扩散传播,引起发病,进行再侵染。当气温在25~30℃,田间湿度达到85%以上时易发病,并发生多次再侵染。病原菌还可以通过风雨吹溅和农事操作而传染,引起叶、枝、果发病。田间最初仅有少数植株发病,但也可以形成传播中心,很快向周围扩散,侵染邻近植株。该病在大棚全年均可发病,露地栽培只要条件适宜也可发病,且蔓延迅速,2~5d内可危害大部分植株,尤其是刚进入坐果期的辣椒极易感病,常发生果实腐烂,植株大片枯萎,使农民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防治方法
1.严格实行轮作 辣椒忌与茄科连作,最好能与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据调查,重茬发病率为30%,轮作可降低至1%以下,与大蒜轮作有明显的防病作用,在久未种植辣椒的新菜地易获丰收。
2.选用抗病品种 除朝天椒较抗病外,其他品种抗病性均较差。
3.合理密植 每hm2定植49000~ 52500株,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和降低田间湿度。
4.加强田间管理 在育苗时要选用新土,或用消毒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后再育苗。在大面积移栽时应采用高垄栽培,垄底宽90 cm,顶宽50 cm,沟底宽20 cm。双行栽苗子高架垄两侧上部,防止灌水量过大,避免田间积水。要实行配方施肥,施用腐熟有机肥,适当增施钾肥。
5.清洁田园 如田间出现病株应及时将病株拔除,并将病株带到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在病穴四周撒上石灰粉,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病源,决不能将病株弃于田间或水沟内。收获后及时清除残体并实行深翻,可有效减轻病害。
6.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 将种子用55℃的温水浸种15~25 min;或用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浸30~60 min,捞出用清水洗净,进行催芽或直接播种;或用1%的福尔马林浸种30 min,以浸没种子5~10cm为宜,捞出后漂洗,催芽播种。
(2)苗床消毒 用25%的甲霜灵或40%的乙磷铝8 g与适量细土拌匀做成药土,然后取总量的1/3施入苗床内,2/3的药土播种后覆盖;也可用敌克松进行苗床喷雾消毒,喷雾后要用薄膜覆盖闷上2~3d后播种。
(3)苗期防治 苗期可选用甲霜灵500~700倍,或杀毒矾500倍,或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或甲霜铜600~700倍的水药液灌根。
(4)移栽后药剂灌根 在定植缓苗后和盛花期等阶段,采用20%的甲灵霜可吸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可吸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的甲霜灵锰锌可吸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灌根1~2次,每隔5~7d灌1次。
(5)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500倍液喷洒辣椒植株和地表,可有效防止再侵染,也可用72.2%普力克600~800倍液,隔7~10d喷1次,视病情连续用药2~3次。病害大流行时药剂可选用53.8%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用药间隔时间可缩短5~7d,用药次数增至4~5次,防病效果显著。施药方法应采用灌根与喷雾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凯, 李方华. 保护地辣椒疫病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08(22):24-24.
[2]郑树森, 孙秘珍. 辣椒疫病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6(6):29-29.
[3]李艳华. 露地辣椒疫病防治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9):173-173.
[4]张爱娟, 曾琼, 彭伟. 色素辣椒疫病防治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 2009(4):47-47.
[5]何娜, 曾会才. 辣椒疫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8):64-65.
[6]李俊清, 乔旭, 严文凯,等. 陇南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 长江蔬菜, 2000(10):2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