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体育实心球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原地双手从头后向前上方抛实心球(以下简称抛实心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抛实心球也是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主要内容,因此,通过研究抛实心球的有效教学策略来提高抛实心球成绩就显得很有必要。该文针对抛实心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小集团学习法来促进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习,掌握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加强学生身体力量素质的练习,提高抛实心球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小集团学习法 辅导站 力量素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c)-0088-02
1 激发学生对抛实心球的兴趣
在实验班教学中我先让学生(3人1组)自由玩抛实心球,再向学生提出在抛实心球过程中能不能采用双手从头后向前上方抛实心球的动作,学生踊跃尝试,反复练习后,教师集中学生,示范抛实心球的完整动作并讲解要领,接着让学生进行徒手模仿练习,然后再让学生按要求分小组(3人1组)进行练习,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纠正,教师巡回指导各组练习,提出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并提供互帮互学的方法,时时向学生提醒抛实心球时要全身协调用力,发现错误就地纠正,对于一些普遍性的错误,集中纠正,集中练习,采用学生示演,教师示范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抛实心球时蹬、收、挥臂的连贯结合,最后,对动作完成漂亮的学生予以表扬,给予体育健儿荣誉卡的奖励。
在对照班教学中,笔者先讲解示范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然后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中练习。
2 设立辅导站改进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
在实验班教学中,笔者在上课伊始,让学生简单地复习了抛实心球动作,然后请出动作正确与错误的两名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比较、评价,再提问学生在抛实心球过程中存在那些问题,这时学生就会踊跃回答“抛球的角度太低”“手没有伸直”“抛球的时候上体没有向前”“抛的速度太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5个辅导站:(1)解决出手角度。(2)解决手臂没向后伸。(3)解决蹬地收腹。(4)解决出手速度。(5)动作完整练习。
在辅导站(1)内笔者放了一根横绳,两边用跳高架系住,高度与出手角度方向差不多。要求学生上体后仰,蹬地,全身协调用力将实心球抛过横绳,并请一位动作正确的学生帮助完成。
在辅导站(2)内笔者选了两个抛实心球技术动作比较完整正确的学生进行帮助和纠正,要求学生练习时手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向后伸,采用徒手和持球相结合的练习。
在辅导站(3)内,笔者设置了一个跪抛实心球练习,要求学生跪立垫子上,两手上举体后屈,髋前送,挺胸,抬头,让学生体会收腹,两臂协调实心球动作,并让学生明白脚蹬地是决定抛实心球远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伴的帮助下采用徒手和持球相结合的练习。
在辅导站(4)内,强调出手速度要快,并在练习过程中让同伴提醒,叫口令“快”。学生也采用徒手与持球相结合的练习,并可以用垒球、羽毛球等轻物进行练习。
通过以上4个辅导站的练习后进入第(5)个辅导站,完整动作练习,教师检查学生抛实心球的错误动作有没有解决。如没有解决,学生再回到原先辅导站练习。问题解决的予以表扬,这样在教学中即促进了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同时在每个辅导站中安排一个优秀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学,协同练习。注意在此教学中应让学生自由选择辅导站,不能规定学生到哪里练习。
在对照班教学中,笔者指出错误动作,让学生集体纠正练习,但效果不大。
3 有针对性地加强力量素质的训练
抛实心球所需要的是爆发力,其力量都是靠自身肌肉收缩和伸展而产生出来的,从抛实心球的预备动作和出手时人体肌肉用力部位分析。预备时双手持球主要用力的肌肉有: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尺腕屈肌、三角肌、背阔肌、大园肌等。出手时主要用力的肌肉有:指总伸肌、尺侧腕伸肌、肱三头肌、腹外斜肌、腹直肌等。通过从运动解剖学的特征进行分析抛实心球主要用力的肌肉,在对学生进行力量素质练习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1 在实验班教学中发展上肢力量的常见训练方法
(1)抛实心球。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双手从体前向前抛实心球、双手向后抛球、转体双手向后抛球、双手胯下向后抛球。
(2)推实心球。原地双手推实心球、自然跑几步双手推实心球、原地单手推实心球、自然跑几步单手推实心球、下蹲双手向前推实心球、跪姿双手向前推实心球。
(3)投掷轻物。原地或上步掷纸飞机、投掷小沙包、对墙投掷小皮球或垒球。
(4)俯卧撑。主要是发展三角肌的前部、胸大肌以及肱三头肌等上肢肌肉的力量。同一平面的俯卧撑、宽撑俯卧撑、手高脚低的俯卧撑、脚高手低的俯卧撑。
(5)哑铃练习。主要发展肩带力量及上臂、前臂的肌群。上举、前举、侧举、前臂屈伸。
3.2 在实验班教学中腰腹背肌力量的主要训练方法
(1)仰卧起坐。主要是發展腹肌、髂腰肌等肌肉力量。要求起坐动作速度要快,双肘应触及或超过两膝,上体成仰卧时动作速度应慢,两肩胛必须触垫,臀部不得有离垫的附加动作。这个练习可以采用不同变化来增加练习难度,提高练习效果。仰卧起坐转体:一人按住练习者的脚踝,练习者做仰卧起坐同时转体,用异侧臂的肘关节触膝。斜面仰卧起坐:练习者脚高头低,在斜面的器械上连续做仰卧起坐。 (2)收腹举腿。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腹肌和髋关节屈肌群的力量。要求收腹举腿动作速度要快,放腿速度要慢。具体方法是:仰卧在体操垫上,两腿伸直处于水平位置,两臂伸直自然置于体测,然后收腹向上举起双腿至垂直部位,再慢慢放下成原来姿势。也可以采用不同变化来提高练习难度和效果。例如夹球收腹举腿:仰卧,两只脚夹住一个实心球做收腹举腿。加外力的收腹举腿:仰卧,两手握住同伴脚踝做举腿动作,同伴用手腿练习者双脚,增强腹肌的控制能力。要求:练习者举腿速度要快,放下时腿不许着地。悬垂收腹举腿:背靠肋木,两手正握横木悬垂,做收腹举腿。
(3)后振躯干。俯卧垫上,两臂前伸,手着地,同伴握住脚踝,练习者在同伴的帮助下做直臂后振躯干动作,再恢复原来姿势。练习主要发展腰、背肌群和腹直肌的力量。要求是:后振展腹速度要快,复原要慢。
(4)左右转体。两人背靠背分腿坐,两手侧平举互拉,连续向左右转体。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腹内、外斜肌和腰背肌的力量。要求转体应稍用力,转体至极限时稍停。
3.3 在实验班教学中发展下肢力量的常见训练方法
(1)深蹲起。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下蹲至大小腿夹角小于90°,接着还原成原来姿势。要求:下蹲速度要慢,下蹲时脚跟不应离地,起立时速度要快。练习主要是发展股四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力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变化来提高练习难度和效果。两人蹲起立:两人背靠背,相互挽臂,左右分腿站立,屈膝至全蹲,再恢复成原来姿势。
(2)纵跳,跳跃。单脚跳、双脚连续纵跳:单脚连续纵跳、双脚连续纵跳,这种练习既可以发展下肢力量,也提高了孩子的弹跳能力。摸高跳:原地摸高跳,助跑摸高跳。高度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3)跳绳。是学生非常喜欢的练习方法,跳绳的种类很多,有单人跳:单人单摇跳、单人双摇跳、单人编花跳、单人反单摇等。多人跳:双人一带一单摇、一带一双摇、一带一钻圈跳等三人跳绳,一带二跳绳。
(4)协同跳(编花篮),集体跳绳绕“8”字跳、穿梭跳。各项练习都要按一定任务科学合理完成,经过这些力量素质练习后,学生持球会感到轻松,出手(最后用力)时能用上劲,运动成绩容易提高。在进行力量素质练习的同时,还要加强和提高学生对力量素质在体育运动中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对照班教学中,笔者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力量素质训练,导致学生后倒时,腿部支撑不住,影响抛实心球教学质量,导致抛实心球成绩不是很理想。
4 改进考核方法,提高抛实心球的成绩
在教学中,笔者改进了常规的考核方法,预先布置好考核场地,设立主考场和辅导站。在考核过程中,先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特别安排学生在排球场边的铁网上进行两人一组的拉肩运动,然后让学生在主考场试抛实心球,发现该学生抛球时存在着问题,马上向他指出,并要求他到辅导站改进动作练习,动作有进步后,回到主考场试抛实心球,再出现问题,教师再指出,让学生回到辅导站纠正,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不仅纠正了学生抛实心球的错误技术动作,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抛实心球的成绩,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考核转变为主动地去学习,最后把学生最优的一次成绩登记在册。也可以用小型体育竞赛的形式来作为成绩考核的补充依据。
总之,在小学生抛实心球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入一个掌握抛实心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天地里,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沿着“兴趣—尝试—认识”的顺序去掌握和理解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教师采用小集团学习法、问题讨论法、互教互学法、设计辅导站、考核等各种教学手段,适应了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融合在一起,融合的结果则是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即达到了对抛实心球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学会了练习抛实心球的学习方法,感受到了抛实心球学习的乐趣,最终达到了教师要求学习掌握抛实心球技术动作的教学设想,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力量素质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力量素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对技术动作也是有效的支撑,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建议在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过程中制定考核标准时,是否考虑在小学按6个年级段来制定不同的标准,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满分的标准做适当的降低,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上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愿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 祝蓓思.体育心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學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 雷晓燕,圣小珍.现代轨道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