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的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接受是指发生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接受主体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利用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作用下通过相应的渠道对接受客体进行的反映、整合、生化,释放继续势头的过程。这就说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成效主要取决于接受服务者的主体活动,暗示着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要紧密关注接受服务者意识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  服务主体  服务客体  公共体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a)-0203-02
  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接受主体的回归
  首先,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接受过程来看,村民对公共体育服务形成需求是外部积极因素和内部心理强烈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部硬件設施并不能像加了上好的汽油而马上爆发出强劲动力汽车那样效果立竿见影,而最终要通过接受服务者的服务体验效果来体验的,接受主体基于现有体验基础上的“初级印象”决定其未来的参与度和接受度。接受服务者的最初体验和享受观念决定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实际效果,服务主体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活动中主观能动性正逐渐成为影响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次,随着全国各地诸多“三农”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农业大丰收,农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乡村和谐稳定,为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村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思想观念革新,接受服务者的精神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发展,倘若服务主体不清楚接受服务者的真实需求或不能满足关于服务的理想期待,将会导致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自导自演”、接受服务者的消极对待,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将陷入“空转”怪圈。
  2  满足服务群体的需求和期待,着力推进服务目的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新农村振兴战略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其服务目的非常明确,但在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过程中,接受目的是激励和驱动接受服务者参与服务的关键因素。人是为了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才开始采取行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因而满足村民身心健康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也是提升村民接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关键点。要明确接受主体的真实服务需要,调动接受服务者的主体意识,树立起合理、高效的接受目的,做好顶层设计,有效实现村民的接受目的和国家的服务目的有机结合,提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
  2.1 紧密关注接受主体真实服务需求和美好期待
  “永无止境的需要产生和满足需要的态度和趋势,使这不仅成为人类活动的原动力,而且也构成推动人类活动的持续动力。”社会需要推进社会发展,而真正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并满足村民身心健康需求而开展的丰富多元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要从本本主义回归到村民的实际生活中来,从了解村民群求和提高满意度作为夯实农村服务工作基础的有力抓手,窥视现阶段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主体的实际痛点,发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根本作用,在满足真实需求的同时引导主体最求真诚、善良和美好的事物。服务主体要洞察接受服务者的切身需求,让“赋能”变得更有依据和针对性,因此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要以“真实存在的人”为起点和落脚点。多种因素使人具有万物般参差不齐,各有所需,因此需要通过所需之物和正确的价值预设激发创新性和积极的主体能动性,让主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精神境界和享受品味。也即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只有深入接受主体生活的实际情境,才能洞察村民的心理述求,以摸需求、解困惑、满诉求作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突破口,满足其接受目的;只有对照服务目标的高质量推进,才能将初级的迎合需求上升为满足身心健康的刚性需求,高质量对接服务目的和接受目的。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要关照接受主体的现实生活需求和身心健康期待。首先要将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到与村民邻里相处和生活实践相关的各个领域,渗透到村民真正的朴实生活中去,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村民提供“贴近真实,走进心里”的服务内容,确保服务措施精准恰当。其次,要关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社会关系网络是指由社会成员与他人互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总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经历、学习经历、兴趣导向共同交织成了今天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爱好需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要坚持区域性和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村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诉求,绝不可以看似“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实则是不愿作为、不会作为、不敢作为,大搞“一锅煮”,做好精细服务调研,因时求新,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回应拥有不同需求的村民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理想期待。服务者只有明察秋毫,懂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提升的困境,将优质规范的服务真正落实到每个环节,进一步夯实服务基础,才能提升村民获得感,找到服务价值与村民需求之间的契合点。
  2.2 激发接受主体意识和接受意愿
  明确清晰的主体意识是接受服务者对自身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活动中的社会地位的准确定位,还包括其主动活跃参与程度、积极参与意识强度以及内化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接受主体的主动参与意识是激活被服务者的参与现实活动的内在因素、能量来源。接受主体自觉意识强,那么在服务活动中就能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由消极的被动参与转为积极的主动参与。也就是说,一切积极主动的接受活动都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诚然,如恩格斯所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所以,在开展实际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活动中,服务者应注意利用“高质量”的服务载体进行有效刺激,激活接受服务者的潜在需求-动机系统,增强接受主体意识。
  接受主体的动机系统主要表现为具有积极的接受意愿,积极的接受意愿是接受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村民在接受服务主体提供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前总是有较高的心理期待,期待服务能够满足预先设定需求框架,或者与之前“价值期待”进行整合。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正是这种内心的强烈期待推动接受服务者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要加快新平台、新阵地的建设,逐步构建接受服务主体与接受服务客体的新时代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格局,加强内容创新服务创新,和谐主客体,服务者应主动了解村民的内心期盼,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他们“实际的、喜爱的”的服务内容,增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吸引程度,让服务者与接受者互相悦纳,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才会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开云.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评价与路径选择[J].学术研究,2009(11):50-55.
  [2] 刘玉.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进程中的利益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5-138.
  [3] 刘玉.信息传播视野中的农民体育权利缺失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4):59-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