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严歌苓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扶桑”这本书的灵感来源是旧金山唐人街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中是一位美艳动人、雍容华贵的名妓。虽然对这位妓女的生平并不了解,但作家却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对文章剥丝抽茧的分析,进一步审视严歌苓赋予“扶桑”的品格特质,我们可以更确切地把握作家设置其人物形象时的命题视角与问题意识。
  关键词:严歌苓;《扶桑》;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7-0017-02
  1 暗黑時代
  这就是你。
  这个款款从喃呢的竹床上站起,穿腥红大缎的就是你了。缎袄上有十斤重的刺绣,绣得最密的部位坚硬冰冷,如铮铮盔甲。我这个距你一百二十年的后人对如此绣工只能发出毫无见识的惊叹。
  这是全文开篇的一段。作者以故事一百二十年后的留美客回溯历史为视角,展开了对主人公扶桑的描写。腥红大缎,看起来富丽堂皇,实则却是囚禁扶桑身体的厚重的枷锁,绣纹坚硬如冰,毫无温暖。作者用讽刺的言语,表达出对扶桑的同情。当时的留美客对于美国和美国人来说,只是一种低贱且奇异的东方物种。在他们眼中,中国渡来人显然担不起“人”的名号。
  就在这样没有一丝温暖的时代里,扶桑能够身着华服,并且坚强地,甚至可以说是“忍辱负重”地在白人面前站起来。可以说,让作者发出惊叹的并不只是绣工,更是主人公扶桑本身,和那个物化生命的冰冷无情的时代。作者用自身的“毫无见识的惊叹”,来表达对那个时代的哀叹、不解和无奈。
  华服之下,扶桑的那份坚毅,作者也好,我们也好,谁都无法亲身体会。在那个年代,能够身着来自遥远东方的十斤重的刺绣可谓是非常富有了。但这种“富有”,对于卖身为生的扶桑们而言,她们从不曾拥有,这仅仅只是她们的临时包装。作者把这种“富有”说成是坚硬冰冷的铮铮盔甲也实不为过。表达出当时扶桑身处的时代,于初代渡美的华人而言,着实是一个暗黑的时代。作者从文章开始之初就想要让读者体会那个时代的黑暗与冰凉。
  2 弱肉强食
  一群白人截住了他,他们将他的辫子吊在树枝上,悬起他整个人体。他不懂他们对他宣布的所有罪状,包括吃海里和陆地上一切乌七八糟的东西,包括梳辫子和挑担子。他一声不吭地给吊在那里,心想忍一忍就会过去。正是这一声不吭的忍使他们开始往他身上下刀,割裂了他的舌头、耳朵、鼻子。正是他谜一样的温良与沉默使他们震怒。
  黄种人、黑人、白人,同为世界上的三大人种,而白人总是自恃清高,自诩为世界上基因最优秀的人种。种族歧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从始至终一直存在。卖蟹人遭受到了被围攻,最终被残忍的殴打致死。中国的宗教也好,思想也好,都崇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然而若非遭受现实的毒打,我们不会意识到有时过度的隐忍根本不能安身立命。
  欺凌就像一柄利刃,外人一刀一刀地劈下来,直要取你的性命。若再隐忍便等于是替人家摆正了刀刃,自己好闭了眼睛、伸了脖子,任人家发泄取乐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曾向世界宣示人权自由。中国移民在这种大环境下,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悲惨境遇着实令人触目惊心。
  时代的暴力、殴打迫使人们真正看清这个世界,无奈的他们只能以“温良与沉默”去对抗。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去责怪他的软弱无能。在那个时代,在那片白人大陆,东方渡来的不开化的黄皮肤野兽,妄想哪门子的话语权。只有当一代一代的移民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受到外界的尊重与敬畏。
  3 纯洁如初
  扶桑,你连一个客人名字都记不住,我还要你做什么啊?
  阿妈怜爱加嫌弃地说。
  扶桑在擦那个红铜便盆,抬头看着阿妈。
  光看你的样子,阿妈又说,一点也看不出你呆。她叹口气,想弄清这女子的端美外表怎样和心智低下合成了一体。
  妓女们都得记住嫖客的名字,这一方面在于肯定她们的业务能力,最实际地,也在于决定她们有没有本事吃上一顿饱饭。可扶桑就是记不住。扶桑作为妓女,却一个都记不住。可她是真的记不住吗?扶桑,只有她的身体才是个妓女,灵魂却还仍是中国南国水乡那个翘首盼望丈夫归来的清纯姑娘。
  从这段描写中仿佛能够看到扶桑柔弱而坚毅的身影。一次次被陌生男人侵犯的她,在无奈中隐忍,在静默中宽恕身边的罪恶和苦难。尽管如此,她还是坚守着自身的原则,守护自己灵魂的自由。她没有被这个世界所束缚,没有被这个残酷无情的西方国度消灭。正是这样的灵魂,让她尽管肉体遭受百般蹂躏,依然能够坚强的站在原地。她是妓女,却又不似妓女。
  与之相比,扶桑的阿妈显然已经为这个现实的国度所同化,她无法理解扶桑内心的真实世界。可以说,阿妈就是悲凉的时代产物。“想弄清楚这女子的端美外表怎样和心智低下合为一体”这是阿妈所疑惑的,也许直到她真正离开人世她也不会明白,她已然在这个社会中随波逐流,丢掉了自我。
  4 坚韧顽强
  像沙滩迎合海潮。没有动,静止的,却是全面的迎合。你以为海以它的汹涌在主宰流沙,那是错的。沙是本体,它盛着无论多么无垠、暴虐的海。尽管它无形,它被淹没。
  这是一段精彩的描写,作者用了一个奇特的比喻来描写扶桑的“接客”,沙于海潮。单单从字里行间,我们看不到生活的残酷与无奈,更看不到扶桑肉体与灵魂的痛苦挣扎。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一股向上的力量。那是一种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在面对这个残忍现实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顺应和主动接受的姿态,并以这种方式去接受,以求谋得下一步的生存和发展。
  扶桑她就是:一个不幸地生活在了悲惨年代,又不幸地从事了悲惨职业的女人;一个像泥土一样任人踩踏的女人;一个像牲口一样蒙昧无知的女人;一个自己的命运安之若素毫无意识的女人。但她的内心却是如此纯粹,不像其他妓女一样,随着身体的堕落,灵魂也跟着堕落。扶桑以一种广博的姿态和包容心去接纳这个世界。尤其以扶桑这类寄居在异域,与其他民族和文化碰撞时,宽恕和接纳可能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最柔有时也正是最刚,最弱在某种意义上也能成为最强。就像严歌苓自己所说:你永远打不倒一个不反抗的人。
  5 凤凰涅槃
  扶桑没有接受过强奸这概念。就像她对受难的态度。她对自己生命中的受难没有抵触,只有迎合。她生命中的受难是基本,是土和盐、是空气,逃脱,便是逃脱生命。扶桑只感到那些拖她进马车的男人更粗鲁些,更狂野些,对她更饥渴些。她把它当做无穷尽的受难的一章,不同寻常的一章。她依然站立起来,拭净全身的血,她只接受了那事情中的受难,而没接受其中的侮辱。她就那样宽容了人们。
  就像文中所说的“单纯和诚恳得如同原始人的扶桑,就这样把宽容与自身融为一体了”,此刻这个身影,一次次在磨难中隐忍,在静默中宽容伤害她的每一个人和事。这种力量犹如大海的包容,让我禁不住久久为之动容。扶桑就如同一只温顺的小动物,不断接受这这个世界人的蹂躏,却又只能接受。如同雾一般,此刻的疼痛裂了又聚,升起了又退去。她就像雾一样包容着每一个刺向她的人。 在一次又一次的破碎弥合中,修复着自己,像雾一样不留下一丝曾被刺破的痕迹。
  她可以接受苦难,但不能接受侮辱。苦难是对身体的折磨,而侮辱却是对灵魂的戳伤。她保存着完好的灵魂,在她内心的世界,不容任何人与之践踏、蹂躏。此刻,她是那样的高贵,任何的苦难都不能磨灭她独守的那一方小天地。她貌似卑微的隐忍里,蕴藏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带着穿越一切的锋度,表面却又是那样的温顺。受难是她生命中的基本,“逃脱”便意味着生命也终将不复存在。多么无情,多么残酷。她就那样地宽容了人们。就像大地之母,温和地宽恕了世间的一切善恶生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