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化的“斯德哥尔摩效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连根
1973年8月23日,两名歹徒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的一家银行。抢劫失败后,他们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警方赶到,与歹徒对峙了130个小时之后,救出了人质,歹徒被擒。按说,事情至此可以结束了。可是,遭受过绑架的四名人质出了问题。他们对绑匪产生了怜悯之情,并拒绝在法庭上指控绑匪。他们表示并不痛恨歹徒,并对绑匪在劫持期间对他们的照顾表示感激。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竟然还爱上其中一个绑匪,最后在他服刑期间与之订婚。
人质会爱上绑匪?这是为什么?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对此事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发现:这种看起来匪夷所思的现象其实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绑匪控制了人质,时间一长,人质的心理防线就会被摧毁。这个时候,他们对绑匪的态度就可能由愤恨转变为感激,甚至是爱。他们会觉得,能吃上一口饭,喝一口水,都是绑匪对自己的恩赐与慈悲,于是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替绑匪考虑,以绑匪的安全为自己的安全,以绑匪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直至。想绑匪之所想,急绑匪之所急”。人性中这种屈从于暴虐的弱点,被专家们称之为“斯德哥尔摩效应”。
“斯德哥尔摩效应”其实不止发生在单纯的人质与绑匪之间,它还发生在其他很多的“被绑架者”与“绑架者”之间。
就现实而言,“斯德哥尔摩效应”亦不少见。最近,中央一再出台政策调控房价,可是各地的房价依然坚挺。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已经“绑架”了一些地方政府。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诸如GDP、政绩工程等)离不开房地产的拉动,而向房地产开发商出卖土地又成了某些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若真的对房价“痛下杀手”,恐怕还不待房地产商喊痛,一些地方政府就先怕“出血”了。这么多年来,房地产行业之所以风生水起,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政府。他们可以打着政府的名义征地,可以打着政府的名义搞拆迁,当然,他们赚到的大量金钱也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各地政府的财政以及部分官员的腰包。他们的利益已经与地方政府和相关官员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现在,想通过出台几个文件就把房价降下来,谈何容易?
在长时间被绑架之后,人质会爱上绑匪。在长期受欺负之后,普通人也会爱上欺负他们的社会势力并与之结成“共谋”关系。开发商把房价越炒越高,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哭着喊着去买房子,去当“房奴”;一方面,人人痛恨贪官,可是另一方面,给“当官的送礼”几乎又成了一种大家都爱走的捷径。这些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很荒诞,可若用“斯德哥尔摩效应”一解释,就又显得再正常不过了。
人质会爱上绑匪,“斯德哥尔摩效应”所揭示的是人性的一个致命弱点。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看问题就多了一个视角。比如,一个人若对他的“老爷”(包括老板,公司,组织等)过分地表示热爱和感恩,那我们就要多一份警惕这个人是不是奴性太重?他是不是“被绑架”了?再比如,受到冤枉的赵作海对前来看望的领导异常恭敬(要鞠躬90度),这是不是“斯德哥尔摩效应”呢?
“斯德哥尔摩效应”作为一种人性的弱点,我们既要承认它,又要对其进行深刻反思。否则,我们就难以逃脱被忽悠,被欺负,被绑架的命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