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转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城郊结合部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及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还有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的心理出现各种不正常的现象。针对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实现问题的转化。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生 心理问题 转化策略
  一、研究的意义
  如今,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些角色缺失、隔代宠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儿童的心理问题呈现日益增多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这些问题越来越多。他们的表现也呈现出多样性,如性格孤僻、行为怪异、易冲动、做事拖拉、习惯不好、抗挫折能力差等。本课题主要针对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其心理特点,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对其心理进行适当的干预,最终实现问题的转化。
  二、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形成的背景及特征,根据国内外先进的心理指导方法,结合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和指导,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使儿童的心理回归正常。
  2.研究内容
  (1)心理问题的类别及成因研究
  将我校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归类,如攻击性强、行为异常、交流障碍等。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如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同学群体、身体发育等方面进行研究。
  (2)心理问题的特征及表现研究
  根据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进行具体的分析,如焦虑、紧张、自闭、强迫、自卑、自我、抑郁等特征。对这些心理特征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3)心理问题的转化策略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指导和情感关怀,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找出适合此个案的转化策略。
  三、研究过程
  1.文献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和问题行为儿童的研究。但针对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刘玉娟博士在《国外儿童心理治疗与干预中的情绪研究评述》一文中指出: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语言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够提高儿童的情绪能力。当儿童获得情绪调节的策略时,他们就能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调查分析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共20题。发放对象为三至六年级学生。共發放问卷80份,收回78份。本次调查问卷从学习态度、交际心理、情绪情感、决策能力及价值观这五个方面展开调查。
  (1)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很端正的,90%的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40%的学生在对待考试时会有点紧张。但在调查上学的目的这一题时有42%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以后赚大钱,有52%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生存。
  (2)交际心理
  92%以上学生对同学,长辈都能热情相待,但对家里的陌生客人只有67%的学生能主动打招呼,21%的学生不理睬。
  (3)情绪情感
  受到委屈时有61%的学生会为自己辩解,28%的学生会独自生闷气,有9%的学生会跟别人争吵。当与别人发生无意的肢体碰撞时有83%的学生能原谅对方,有10%的学生要求对方道歉,有5%的学生会骂对方,还有2%的学生会反踩一脚。学生心中的秘密最告诉好朋友的占54%,告诉家长和谁也不告诉的各占22%,告诉老师的占4%。
  (4)价值观
  大部分学生都能遵守纪律,有团队精神,能爱惜公物,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只有老师在场时才遵守纪律。
  (5)自信心和决策能力
  这主要调查学生的依赖性,有22%的学生有依赖心理,不愿担责任。
  这份调查问卷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题目的设计还不够合理,调查的范围还比较局限。当然这样一份调查问卷也给了我们一些提示。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学生心理状况尚可,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问题。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家庭原因。在我校学生所在家庭中,有大概30%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心理辅导责任。有些家庭虽然父母都在家,但因为家长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结果有些孩子成了“小霸王”、有些孩子成了“胆小鬼”,还有些孩子成了“粘人虫”。有些家庭是重组家庭,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形成两面派的灰暗心理,而且没有归属感。有的家庭忙于工作赚钱,将教育子女的重任扔给孩子的爷爷奶奶,隔代亲的教育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第二点是社会原因。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普及。有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限入网游无法自拔,造成心理疾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结合力度不够,大教育观还未在社区有效树立,认为学生的教育只要有学校就行了。分数还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的唯一标尺,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这些原因导致了一些孩子的心理扭曲,抑郁。
  3.开展辅导
  (1)集体辅导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有很多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他们中有一部分的学生在与人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心理问题,要么攻击性强,要么不合群。虽然这种问题还不算严重,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老师们针对发现的问题,集中进行辅导。尽量将一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班主任通过班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转化这些问题。老师们发现,这类孩子的心理问题有所改善,他们与同学相处变得融洽,在班集体中与学生发生的摩擦有所减少。
  (2)个案辅导
  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有很多种,有的因为自己跟同学相处闹矛盾,自身无法正确地排解就会形成一个症结,跟其他孩子形成对抗。也有的孩子是生理上的问题,导致心理上出现自卑的现象;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家庭中的某些原因,心理得不到关怀,从而形成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本课题组成员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辅导,并进行跟踪观察。通过个案辅导,一些学生心理问题有所改善。如程某,以前在学习上都是非常抗拒,但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指导,他开始主动学习。梅某某,以前在班上是小霸王,但现在他与同学们相处和睦多了。
  (3)家教指导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说过: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不能忽视对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父母进行一些家庭教育理念的指导,告知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点时光陪伴,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教师在心理健康及辅导方面还缺乏比较专业的知识,需要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专业的咨询师对全体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课题研究过程中过于广、散,脉络不够清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还不够细致,需在今后不断的研究中完善丰富。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跟踪研究,多多学习心理指导知识,争取及早地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做适当的干预,使其心理回归正常。
  认真收集整理前期研究成果,将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转化策略形成一整套可供参考的系列资料。
  参考文献:
  [1]刘玉娟.国外儿童心理治疗与干预中的情绪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2009.
  [2]何姣姣.基于情感关怀的问题儿童的转化探究.教育观察,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0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