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别针对农作物栽培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35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615045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且人口数量众多,农业生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地区农作物种植都必须充分重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因此,围绕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1农作物栽培技术
1.1品种的选择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特征各不相同,适宜栽培的农作物类型与品种也不同,因此,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充分考虑当地各方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同时注意农作物茬口与季节的衔接。如果农作物的茬口较晚,适宜选种播种晚的农作物,反之,如果农作物的茬口较早,则应该选种适合早期播种的耐寒农作物[1]。此外,农作物播种时,种植人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生产条件,例如,在土地贫瘠的地方栽种耐瘠薄、环境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或盐碱地栽种耐盐碱性较强的农作物;在生长季节较短的地区种植早熟、耐寒的农作物;在病虫害频发的地区栽种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农作物。
1.2轮作技术
种植人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农作物的轮作,要确定适合轮作的农作物,要注意轮作年限的长短,轮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促进农作物免疫力的提升。为促进种子的萌发,提高出苗率,保证幼苗的均匀整齐,种植人员还需要在播种前做好土地的细碎及平整工作,确保播种深度保持一致[2]。此外,农作物栽植前,种植人员应该针对低处的区域设置排水沟,以保证该区域的通气性,同时针对半干旱区域的表土层进行疏松,防止跑墒的问题出现。
1.3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播种期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不同农作物的最佳播种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种植人员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作物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例如,水稻栽培过程中,早期播种极易导致水稻秧烂和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小麦栽培过程中,早期播种极易导致叶锈病的出现[3]。此外,如果选择的播种时间不合适,还极易导致农作物受到病菌的侵染,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1.4水肥管理
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水肥管理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种植人员应该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合理的浇水、施肥。农作物浇水时,种植人员要控制浇水量,夏季高温季节适当地增加浇水量,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是不同的,故而种植人员还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确定合适的浇水时间和浇水量。与此同时,种植人员还要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避免因田间积水而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出现,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合理施肥也是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种植人员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农家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以免因过量施加化学肥料而对土壤造成污染。种植人员还可以选择不同种肥料的配合施用,以保证施肥效果,促进农作物的良好生长。
1.5中耕松土及田园管理
中耕松土有利于土壤中养分、水分、湿度和空气的协调,因此,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必须要充分重视中耕松土工作,保持土壤适度疏松。由于病株携带大量的病原体,因此,在中耕松土过程中应该及时清理田间残留的病株,切不可将其作为肥料,否则病株上的病原体会对农作物造成侵染,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出现,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此外,农作物收获后,种植人员要将田间的病株残体及时清除,防止对下一季农作物的栽植造成不良影响。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2.1种植抗病虫害品种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是一种效果显著、经济性强和简单易行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值得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农作物栽植前,种植人员要选择那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品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拌药处理,提高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在播种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合理施肥,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保障农作物的产质量[4]。
2.2化学防治技术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化学防治技术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最有效、最常用的技术,具体而言,种植人员根据农作物所出现的病虫害或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喷洒相应的化学药物,以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例如,可以选择喷洒灭幼脲制剂与杀灭型聚酯油的配置溶液来进行蛾类虫害的有效防治[5]。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过程中,种植人员还要严格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大量农药残留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注意化学农药使用量的控制,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生态环境。
2.3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在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应用物理防治技术不会田间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物理防治技术的施用不会对农作物造成污染,有利于保障人体健康。具体物理防治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机械、人力对害虫的孵化、生长条件和环境造成破坏,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的侵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6]。例如,温汤浸种就是一种常见的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即利用高温来消灭种子表面的虫害。相较于化学防治技术而言,物理防治技术的见效慢,但是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2.4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借助害虫自然界的天敌来杀灭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在于安全、环保,但见效慢,需要长期使用才能取得治理效果。不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特点不同,防治效果也不同,其中,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会带来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农药残留,如果长期过量施用化学农药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还会使得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由此可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種植人员要综合使用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保证良好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护生态环境,栽培出绿色无公害的农作物。
3结语
总而言之,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作物产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种植人员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应该选择优良品种、实施轮作、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加强水肥管理以及做好中耕松土工作,同时,种植人员要综合使用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实现农作物的优质、高产,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志红.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山西农经,2016(18):31-32.
[2] 何树林.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66-67.
[3] 张引.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栽培与植保,2017,11(20):37-38.
[4] 吴荣升.浅析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南方农机,2018(7):81.
[5] 葛曼,路海英.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12):93-94.
[6] 郭昌贤.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种子科技,2016,34(8):92.
作者简介:李振梅(1973-),女,农艺师,大专,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3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