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幼儿种植行为的观察与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园开展的多样化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知自然、探究自然、保卫自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与大自然切实建立起情感桥梁。幼儿种植活动是幼儿园中较为常见的教育活动,幼儿能够通过种植植物,学会使用相应工具,提高動手能力,同时也能发掘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责任感等多方情感得以培养,因此幼儿园教师就需科学开展种植活动,渗透情感教育,使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种植活动;种植行为;观察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和探究需要良好的中介因素来引领和支持幼儿探索未知领域,而种植活动就是幼儿在探究自然与生命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良好媒介。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会种植,更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观察幼儿的种植行为,采取有效、科学、合理的活动开展方式,让幼儿在收获乐趣的同时,促进幼儿情感发展。
  一、幼儿园种植活动现状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在现代教育的要求下,都设置了种植园地,但是仍然存在对种植活动不够重视的情况。例如,有的幼儿园虽然园区面积较大,但是种植园地却只有十几个平方,甚至更少,种植的植物也仅仅只有两三种;有的幼儿园虽然设置的种植园面积较大,但是种植植物单一,只统一规划了某一种植物,使幼儿种植园区成为一种观赏区而失去实际意义;甚至还有一些幼儿园只是利用楼道或幼儿园的某一角落建设种植园,放置一些绿色植物或水培植物,并称之为种植角。这样的幼儿园种植活动难以真正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更无法促进幼儿发展与成长,使孩子的情感体验受到阻碍。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当代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命题。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它能使幼儿亲近自然,使幼儿在自然与生命的探究中感知情感,这是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幼儿精心呵护植物成长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体味生命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能够从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细节中,感受生命成长的奇妙,从而使幼儿从小保有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并让幼儿形成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1]。
  二、观察幼儿种植行为,探究情感培养
  (一)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设计
  要想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时就不能够局限于种植本身,需要为幼儿创造能够获得种植经验和情感发展的环境与条件,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种植规划,并根据当下时节,科学选择种植的方式、工具和植物。
  比如,在活动设计之初,教师可引领幼儿共同设计,让幼儿参与到种子的挑选中,让幼儿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种子形态,描述种子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并挑选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种子。然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分享挑选该种子的原因,并想象种子长出之后的样子,在幼儿分享过程中,教师不过分干涉幼儿的想象内容,只需适当做好纠正和引导工作。接着,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案让幼儿了解种植工具的不同,并带领幼儿运用不同工具进行种植模拟。使幼儿从想象到观察,并从实践中获取相应经验。
  (二)观察幼儿种植过程,增强自主体验
  在具体种植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让幼儿进行自主体验,并观察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行为,除了必要时教师要给予帮助以外,其余部分教师只需做好指导工作,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种植任务[2] 。
  比如,幼儿在挖掘土地时,会发现泥土中的某些小动物,从而对该动物产生一定思考。因此,教师就可将动物以图片方式记录,并整理幼儿们提出的问题,以便日后进行二次探究。同时,在种植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幼儿根据种植园规划的面积讨论种植的间距和种植空间。在幼儿完成种植时,教师就需引导幼儿探讨种子的保护方法,从而使幼儿日后更加细心、耐心地照顾植物。在具体种植阶段,幼儿不但能够切实体会到植物种植的快乐,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最终达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观察幼儿植物管理,加强情感教育
  在植物的管理阶段,教师要适时观察幼儿的植物管理情况,并通过有效方法记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渗透情感教育,让幼儿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如,植物的叶子、花卉、果实等等。同时又要让幼儿了解害虫对植物的侵害,从而让幼儿学会根据自己的方法照料植物,如,浇水、施肥、除虫等等。在幼儿种植的植物管理阶段,幼儿提出的疑问和想法会更多,如,“植物什么时候长出来?”、“为什么他的植物长得快,我的长得慢?”、“它的颜色为什么是这样的?”等等。教师就要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知识扩展和情感培养,将幼儿提出的共同性问题进行整理,并通过视频资料、图文资料等统一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解决相应问题。对于个体性问题,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幼儿共同探究,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引导幼儿探究未知领域,不以消极负面的态度评判幼儿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幼儿保有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此外,教师也可为幼儿设计比较实验,寻找种植园区的两个区块,对某一区块悉心照料并适时除草,而另一块地方则任由发展。在一段时间内,教师要引导幼儿比较这两块地方的异同和区域中植物的变化。从而让幼儿更加深入的认知和理解生态变化对自然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幼儿能够充分体会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同时在植物管理过程中,幼儿也逐步养成了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良好品质。
  (四)观察幼儿成果收获,丰富活动意义
  随着时间推移,幼儿种植的植物也逐步成长并进入收获和成熟阶段。在幼儿悉心照料下的劳动成果会使幼儿的成就感更高,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同时在幼儿收获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劳动的不易和生命成长的奇妙,而这也就是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的最终情感体验。从幼儿种下种子到收获成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也在此过程中花费了足够多的精力进行照料,因而幼儿们对自己的植物会有更加浓郁的情感,教师就可根据这一特点,在成果收获阶段开展分享活动[3] 。
  比如,教师带领幼儿到种植园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果实,对于蔬菜、水果等可食用部分的植物,教师就要和幼儿共同采摘,并将采摘的果实进行清洗和整理后,交予幼儿园伙食管理人员制作成食物。对于花卉、藤蔓等不可食用的植物,教师就要将其作为手工原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剪贴或编织,制作成美丽的手工艺品。通过这样的分享活动,能够让种植活动的意义更加丰富,同时也让幼儿的情感体验更加多元,在幼儿与同学或教师分享成果时,也能够使幼儿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从而养成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满足幼儿情感需求的重要教育活动。教师要从幼儿视角出发,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增强动手能力,让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体验劳动乐趣。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但能够切实体悟到劳动的意义,同时又能感受收获的喜悦,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科学的幼儿园种植活动,能够更全面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劲波.幼儿园种植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黑河教育,2017(05):64-65.
  [2] 高源.浅谈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39-40.
  [3] 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17-19,25.
  (作者单位:第二实验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