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务人才培养方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财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包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分支学科。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仍然相对传统,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学到的知识与走上工作岗位碰到的问题往往脱节,所以对于财务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本文从目前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学的本质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固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固化了老师和学生的思维。老师认为只要把课本的知识点都讲到,且能说明白即可。而作为学生则认为上课就是去理解知识点,课后就是做题。双方一旦产生了如此的思维定式,就往往容易使得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在目前的大中院校中,财务类老师给学生的上课过程往往是照本宣科。一方面,对于老师而言同样的内容反复讲也已经十分枯燥,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知道考试内容不过是做一些考前的模拟题。双方达成了一种潜在的默契,于是,上课的人和听课的人都各自在同一空间中做了两件分离的事情。
  2.教学过程缺乏案例和实践
  财务类知识是对大量经济业务过程中的认知过程。由于在校学生对社会的运作方面存在认知上的缺失,所以理论上的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会变得非常的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通过大量与生活贴近的案例把抽象的名词和概念解释清楚。例如,在增值税学习中有一个“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概念,又引出了“售卡企业”“售卡方”“销售方”这三个主体的纳税义务。如果单就文字去讲解,学生听得就是云里雾里,但是如果老师讲课的时候把超市购物卡作为单用途卡的一个例子,把“售卡企业”“售卡方”“销售方”分别对应超市,帮超市做结算的卡服务公司以及在超市中销售的商家作为具体的纳税义务人的时候,然后再理清现金流和发票流的关系,学生就能豁然开朗。这个时候再用案例去套读课本上抽象的概念的时候,就变得非常的简单。
  全案例教学是一种创新,但是案例还是停留在一种虚拟的沟通之中。真正可以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的就是需要有大量实践的机会。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得到最深刻的认识。
  3.教学评价体系缺失
  教学评价体系的缺失可以说是导致目前教学低效的最后一道防线的缺失。当老师缺乏自身主动性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用经济的手段去制约自身的主动性差的问题。而事实上,学校对于教学过程并不控制,只是关心学生最后的成绩。而最后的考试成绩,老师往往可以通过考前划重点、做模拟题等送分的方式完成。老师缺乏压力和动力去完善教学体系,学生在莫名其妙中听课和考试,而学校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校品牌和招生方面。
  二、教學的本质
  1.认知论
  第一,认知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很多人学习都是这个知识点不明白,就不会继续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就导致很多人学习会计学的时候,连续几年都会停留前面几章的“长期股权投资”。却不知,对之后章节的学习也会提升对前面学习的认知。认知就像由远而近的去看一张照片,一开始是朦胧的,随着距离的递进,逐渐清晰。不可能在很远的地方总是试图把这幅人物像中的头部看得清清楚楚,一旦头部像看不清就不愿意去看其他,这样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对这个画像清晰的认知。而看画像中由远而近的过程在现实的学习中就是自身的经历:经历了房产税缴纳,自然而然就对房产税的认知更加近了一步。
  第二,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又是遵循先概括后局部的方式。会看书的人,第一步一定是先看目录,然后了解整本书大概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看一个章节第一步是看有几个小节。只有先看到了全貌,再去研究细节的时候,就能够对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细节,这个细节在全局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非常充分的理解,换句话说是增强了学习的逻辑性,有助于认知的深刻理解。
  第三,掌握一项事物需要遵循输入和输出的闭环作业。输入即为听和读,输出即为说和写。做到真正掌握就需要让学生在听到知识点和读到知识点,转换为能够解答知识点和写出知识点。后面的产出部分在现实中往往就变成了做题和说题的环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听都能听得懂,看都能看得明白,但是真的到自己来说和做的时候,发现说不清也做不对,这个其实是一种假性认知的过程,还是没有真正学明白和掌握。
  2.教学的目的
  第一,掌握各项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与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一致。在知识点的设计上也需要遵循认知论的观点,把相关知识点第一层次尽量设计得相对简单和完整,第二层次设计可以在第一层次设计的基础上更加细化。这个是术的层面,是为了后面两点道的层面的练习做准备的。
  第二,教授一种思维模式。学生在听和读之后却达不到说和写的过程,究其原因在于思维模式上出了问题。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就需要去发现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且找到原因。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老师不询问也不愿意去听学生的思维路径,而是只说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个时候对于学生而言虽然可以认同老师的方式,但是依旧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错。虽然这道题可以遵循老师的思考模式,但是下一道题因为思维模式问题没有找到,没有有效解决,依旧会做错。这就是老师存在的意义以及真正的作用。
  第三,陶行知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有的学习都是一种术,学习背后的思维是术往道的转换。术与道的关系就好比从目的地A到达目的地B。目的地A是出发原点,目的地B是在出发原点上向往的终点,这个就是道。而术则是在通往终点过程中我们所用的交通工具,可以是汽车,也可以是飞机,甚至可以是自行车或者徒步。形式不同,但是最终所追求的东西则是一致的。把这个例子套用到的学习认知过程中来,追求一个人的完整人格,能对周边的人以及社会有帮助是要追求的终点,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是通过做医生为人民服务,有些人是通过做会计师为人民服务,甚至作为学生能够学好知识,更好走上工作岗位,也是一种为人民服务,不同的行业和职业所运用的载体不同,这就是术。   三、解决教学中问题的建议
  从认知论的角度来看,需要在财务教学中嵌入经济、管理等学科知识的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社会经济活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对财务知识点的理解。在刚开始新章节内容讲解时,需要勾画出知识地图,从总到分,要把握每个总分点的逻辑,让学生对即将学到的内容有所认知。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具体实践的机会,加强仿真教学。现实环境中,财务的载体往往是账务、凭证、报表等,但是由于财务数据的保密性,一般不太有机会可以去接触到这些。所以仿真模拟案例教学,就变得至关重要。老师可以编制公司经营案例,重塑整个生产环节,甚至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模拟不同的岗位,让模拟财务部的学生在这种仿真环境中做核算、财务管理、内控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加深学生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迭代经营环节和工序,而不要一开始就把经营环节搞的太复杂和烦琐。
  从教学目的来看,需要对学生不懂的问题或者答错的问题追根溯源,找到他们的思考路径。错误的思考模式需要当面与学生沟通,然后再引导学生知道思考模式错误的源头。然后不断训练,不断强化,逐步纠正学生思考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方面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通过人际交往学、心理学课程,以及课外活动、项目合作的形式加以解决。也可以多邀请一些专业人士,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近距离地与学生交流职场生涯中的为人处事。另外,学生毕业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完善的后续教育,帮助学生可以无缝对接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可以让相对成功的学生再返校为即将走上社会的职场新人分享经验,形成培养闭环模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承载的责任,除去相应的专业知识,更多的应该担当起组织者和群体管理者的角色。更多的是给学生做一些导向性的问题教学法而要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独立判断思考能力,重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探讨为主的互动教学。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多项管理手段。例如,可以通过班级分组进行比赛;也可以在小组内设立一些模擬的管理角色,相互监督,促进小组同学间对知识的吸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出题互相回答等游戏的模式去帮助教学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不但对知识多方面、多维度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在人与人相互接触的过程中培养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罗惠王,程文莉.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