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玩快乐区角探科学奥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区角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科学区域更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以及自主探究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日常活动中,教师的区域目标设置以及材料的设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系统深入地开展科学探索活动。为此我从科学区域目标的制定及材料的投放、活动过程中的有效指导等方面对科学区角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使科学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平台。
  关键词:科学区域;幼儿;快乐区角
  中班幼儿对身边的科学现象逐渐产生探索欲望,但在组织开展科学区域活动时发现存在问题颇多:如活动目标模糊,无计划性,导致科学区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和系统;区角材料投放较零乱,操作材料容易混淆;摆放梯度不明显,不能满足所有幼儿的探索欲望;没有发挥让环境来说话的作用,教师介入太多等。因此,从实际出发对科学区域进行了策略性的调整。
  2. 合理制定科学区域活动目标,建构幼儿的科学认知经验
  目标是创设科学区域活动环境、选择活动内容、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虽说自主、自由的区域活动不同于严谨的集体教育活动,但也应有目标,只有在目标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主动的摆弄、操作去发现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
  首先,考虑幼儿最近发展区制定活动区目标。在设置科学区目标时,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拟订区域目标。如能利用區域中的操作材料探索科学现象,并尝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通过解密科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其次,结合主题活动开展,制定活动区目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通过五大领域来实现的,而五大领域的目标则是通过主题活动的实施来达成的。新《纲要》中提出:“区域活动要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区域活动内容要体现主题活动内容,真正做到让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媒体。让区域活动为主题活动服务,更好的达成主题活动制定的目标。如何在主题下的区域活动中体现科学探究内容呢?具体做法是环境同步体现推进的过程。
  最后,抓住幼儿兴趣点制定科学活动区域。捕捉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点,发掘其中值得探究的科学现象,制定目标,投放材料,供幼儿探究。教师需要具备一双慧眼,要善于把握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并通过简单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玩中学的方式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
  二、有效投放活动材料,深入开展科学思维探究活动
  (一)材料投放有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
  如,实施主题活动“有趣的种子”为配合完成目标“帮助幼儿区分周围环境中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获得一些关于种子的概念,帮助幼儿学习探索周围世界的方法”,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生长位置的种子,并提供放大镜让幼儿仔细观察种子的结构、外形特征等,还提供百科全书、光碟丰富幼儿的知识,提供花盆、塑料格、铲子等让幼儿做实验,使幼儿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构建关于种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观察、思维、动手实验、发现、解决问题等能力。
  (二)材料投放有层次性
  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前预先思考,将投入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
  如在益智拼图区,投放了各种形式的拼图,并且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如有的拼图采用挑战形式,从最简到难,过了第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有的拼图采用模仿再创造的形式,用七巧板学着拼一拼,拼出几个可以得到相应的五角星奖励,当幼儿把图示上的图案都拼出后,可以尝试自己创造新图形,有创意的还可以记录下来,给别的幼儿当范本;有的拼图采用半成品投放形式,让幼儿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感受制作拼图的乐趣。
  (三)材料投放有丰富性
  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如认知类和探索类;再则体现在材料的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
  根据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及发展要求,我还投放了许多自制操作材料,如有趣的“拼出另一半”、“配对对”、“不可能的任务”、“摆一摆”等。
  (四)材料投放呈现动态性
  在区角投放材料后,区角内容并不是一直保持不变的,而是随着幼儿活动开展的情况及能力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更换、添加,使材料呈现动态性。
  活动区有些是常设性的内容,是相对静态的,而有些内容可以与主题课程紧密相联,它可以随课程活动的展开不断变化、调整。
  三、逐步提高,快乐玩转科学奥秘
  (一)同一内容,不同形式,探究有所不同
  如带领孩子进行《会爬色的纸》这一科学活动时,我让孩子收集了大量的纸,在收集的过程中孩子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纸:牛皮纸、宣纸、广告纸、蜡光纸等,然后将这些材料投放到活动区,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玩得津津有味,讨论这些东西的用途,这样,孩子在动手操作、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最容易感到满足,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会得到极大的发挥。
  一次科学活动《磁铁找好朋友》,激发了幼儿对磁铁的兴趣。做为延伸活动我在科学发现区开设了磁铁实验室,为幼儿提供了不少相关的操作材料,如各式大小的磁铁、各种磁性物和非磁性物(如雪花片、夹子、铝片、玉米、铜丝等)。幼儿通过玩“磁铁接龙”的游戏,体验磁铁两极相吸或相斥的现象。
  在磁铁实验室中教师有意识的为幼儿创设了探索认识磁铁的种种途径,从认识磁铁的属性、了解磁铁的两极相吸相斥的现象、到利用磁铁的属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其实都是围绕着磁铁有磁性这一主题来开展深入的,不同的形式,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了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同一个活动内容,在层次的安排上体现难易程度的不同
  幼儿探究的内容应根据幼儿探究的可能和探究的兴趣而定的,内容难易程度应是符合幼儿年龄段水平特点,是幼儿当前想要知道的并是幼儿可以解决的问题。同时探究内容也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要幼儿“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幼儿就会怀有兴趣、主动地展开活动,积极地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和探究。
  四、快乐玩转区角,体验探究科学乐趣
  细分的科学区域,让幼儿了解了科学内容的丰富性,科学常识内容放入生活区,科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环节中,使幼儿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通过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同一内容,不同探究形式,让探究活动真正深入开展,不仅帮助幼儿全面系统的了解了该内容,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学会用多角度,多纬度的去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在不断的调整科学区域内容、形式的同时,我会让幼儿循着科学的流向去亲历探究的整个历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从理念到行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鸣珂巷幼教集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