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俗话说,阅读是孩子们进入世界和理解社会的开端,所以,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新一个阶段的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要求下,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标准变为能够通过学习让学生具体明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通过表达方式理解和读懂文章的意思。而如何做到这种要求,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且要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应用;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和阅读的问题分析
1.1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剖析
阅读作为一个社会人必备的生存和交流技能,是语言交流中书面交流的重要方式。从古到今天以来阅读环节一直是教育所要培养的方面。很多学生由于现阶段阅读时间的大量减少,所导致的词汇量的大量匮乏,使得阅读成为他们升学道路上的一大阻碍。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孩子们刚处于言语组织和学习能力不够或者正在学习的阶段中,对于文章的词语和句子表意不明,造成文章的不通顺等阅读病句,使得孩子们渐渐失去了阅读的乐趣。而对于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的问题,就是要在他们习作时,能够把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衍生出一些道理,从而把他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转换成文字语言记录下来,让旁观者也理解这种感受,这样的阅读目的就达到了,成为阅读的核心素养。而现阶段核心素养的问题只在于:其一,是孩子们通常把课外时间用于贪玩或者上补习班,没有留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知识量和语言组织文字能力太低,没有东西可写,导致的情商过低;其二在于小学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不规范,孩子们处于小学阶段,刚刚接触阅读,从一句话的阅读到一段话的阅读,再到看图写话,再到命题和半命题阅读,这一路上需要做打基础,扎实能力,一部一层,稳扎稳打,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实际要求去认真教授和培养他们的词语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规范书写能力,语言句型结构等的问题和能力。这些能力,缺一不可。
1.2关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阅读对策
(1)在课程标准的改革以来,素质教育被提上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于培养核心素养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通过现象看清最浅显的本质问题。阅读要写出真情实感,就是说要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从细心观察生活开始,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寻找和记录生活中令人感动和回忆的小细节,从而加之以情感表达,书写下来。这些课程标准改革下的要求,是根据学生现阶段对于阅读的缺陷而制定出来的,对于学生而言,实现这一步的难度是特别大的,在教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乐观和创新性的阅读能力的实现,也是看似遥不可及的,因此,对于阅读的本质问题,尤为重要。
(2)阅读,顾名思义,阅读和理解。它是通过一定的言语组织规范,把不同词语和句子组织起来而形成的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字。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如因果表达、对比表达,句型组成方式,排比和拟人、比喻等等,通过主语、谓语和宾语,状语,补语组成的一篇完整的结构。从阅读的意义上去看,阅读的突出意义在于它能够把言语组织成文字记录下来,同时在语言文字中做着记录。有记录作用,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对学生独立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学生有积极有益的作用。而阅读中的核心素养,也应该是在学生不断进行阅读中自己总结思考出来的针对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方式。
2小学生阅读方案和对策
2.1学生阅读的目标和要求
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中,要让他们依据基础格式,锻炼他们最基础的阅读规范,从每个字到词语,再到句型结构,从句型结构到段落结构,再到一整篇文章结构,都需要有规范的格式,这样才能在这些基础上自行造句和发挥想象力,才能有迹可循。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加以纠正和引导,例如,在写一篇阅读理解时,要先同读一篇文章,理解文意,再去带着问题再通读一篇文章,再回答问题,形成一整篇的完整的情感表达。通过多练多写,让孩子们互批阅读,看看周围同学的阅读,从而总结和学习到一些不同于自己的阅读技巧。通过范文讲解,优秀阅读的诵读,让孩子们从讨厌习作到爱好阅读转变,提高他们的阅读的主动性。
2.2小学生阅读的对策
(1)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重要的就是提升他们课外阅读的能力,多阅读课外书,积累优美语句和词汇,是提升他们阅读能力的法宝。在日常的学习中,多教导他们阅读课外书并积累对他们自己有益的书籍和段落内容。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一本书,写写读后的感受等,锻炼他们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等。
(2)加强训练,提升阅读技巧,阅读是有技巧而言的,通过多读,多练,多写,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帮助他们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这也是比较重要的。
(3)通过细心批改,肯定与评价,对于阅读要进行细心批改,通过从文章內容及文章形式,文章格式到错别字,逐层升入,找出问题和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让学生明确知道自身的不足。
3教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建立
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是讲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就是说,要让学生参与进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做课堂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这就需要老师做到,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平等,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孩子们刚处于独立的阶段,本身对于外界事物有较为惧怕的陌生感,本能的进行自我保护,这就需要老师要多多鼓励孩子们,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能够将全身心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实现课堂的融洽和课堂效率的提升。同时要鼓励他们思维的发展,在对于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句子,要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拓,通过举一反三,锻炼他们思维活跃度和信心。
4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节奏的建立
教师要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和课堂的大局。在小学,学生处于比较好动的阶段,纪律性不强,因此会可能有很多突发原因和事故所导致的课堂内容不能够正常的进行或者对于课堂内容能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要实现有动有静。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有动有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步。学生能够听得进去教师讲述的知识,能够把全身心的精神状态投入进去,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和学习语文知识,这是关于学生“静”的一个阶段。在学生对于“动”的阶段中,是指的是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能够与老师进行姣好的互动,学生能够和老师积极地互动和探讨研究,实现对于语文学习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于语文的热爱。就比如对于“看云识天气”中,在北师大版的内容中,主张让学生对于这一节内容能够在熟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辨认到不同的云层所代表的意义。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教师要先让学生能够熟练课本中所讲的各种云层,并且对于各种云层能够熟练地辨认出来。其次,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校园的操场上,实地的让学生辨认各种云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动和静的方面做到对于知识的运用。
5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就是说对于一切事物都能够有着问询的态度,在对于所有的事物中,多问问原因,这一点是非常有用的。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形成学生问问题的习惯,对于他们自身素质的培养和独立思维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其二,在进行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质疑精神,设立问题情境,就比如在学习语文中的“对于信封的写法”这一实践内容中,要让孩子们多问问原因,比如“格式这样设置的原因”等等,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对于信封的写法,学会做到熟练地应用。
6总结语
提高学生的文字素养能力,树立他们正确的三观水平,只是作为他们阅读的基础,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品格,使他们能够健康的阅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做到健康有效的阅读。
(作者单位:麻栗坡县马街乡中心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