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缅甸岁月》是乔治·奥威尔根据自己在缅甸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现出他对英国殖民主义的反对与痛恨,蕴含着奥威尔深深的“人文主义”思想,从而表达了奥威尔对缅甸人民以及全世界被殖民者的同情与怜悯。
  关键词:乔治·奥威尔 《缅甸岁月》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时代,众所周知,古希腊倡导人人自由且平等;而14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将人文主义思想传遍整个欧洲大地,先哲们倡导以人文本,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17世纪启蒙运动开始注重理性,因而人文主义思想中注入理性的成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自由,宽容和理性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延伸,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所倡导的反对殖民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观点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奥威尔对缅甸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一、乔治·奥威尔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
  乔治·奥威尔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其家庭及其丰富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奥威尔在英属印度殖民地出生,属于中产阶级中的下层,也就是没钱没势的中产阶级。他们既是印度的殖民者,又是大英帝国的被统治者,就像是服务于国家的机器。后来由于教育问题,奥威尔跟随母亲回到了英国,然而童年的印度经历,使奥威尔开始同情印度人,同情殖民地人民。他在《我为什么写作》中曾说:“我不能够,也不愿意完全放弃我在童年时代所形成的世界观。”这说明奥威尔从小就拥有人文主义思想。回到英国后,奥威尔很少能見到父亲,而且他不常与母亲亲近,因而形成了一种孤僻、内敛的性格,这种性格对奥威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经济的限制,奥威尔只能就读于普通的私立学校,而私立学校的经历使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校长夫妇经常对奥威尔进行责罚或者打骂,用不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恃强凌弱,运用鞭子教育法,这使奥威尔对自由与平等极其渴望。1917年,奥威尔通过努力考上了伊顿公学,终于摆脱了圣西普里安学校和威尔克斯夫妇,但英国公学注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由于奥威尔是通过奖学金进入伊顿公学的,所以他深受英国上流社会贵族子弟的嘲笑与歧视。伊顿公学的经历使奥威尔更加渴望自由与平等,他深切同情、关怀社会下层人民。可见,早年的求学经历为奥威尔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毕业后,奥威尔放弃进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机会,反而选择去缅甸做一名警察。在缅甸,奥威尔目睹了英国殖民者的残暴,他们将缅甸人称为“黑鬼”,从而显露出身为白种人的“高贵、优雅”。这使得奥威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性的残暴以及种族主义的可怕,因而奥威尔极其向往平等与自由。离开缅甸后,奥威尔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他深入下层社会,既观察底层人民的生活环境,又亲身体会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四年的底层生活经历使奥威尔更加深刻体会到社会的不公平与虚伪,因而回到英国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由此表达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与追求,对殖民地和社会下层人民的同情。奥威尔极其厌恶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社会中的不公平以及中产阶级的虚伪,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由此产生的。
  二、人文主义思想在《缅甸岁月》中的表现
  (一)弗洛里的“勇敢”与“懦弱”
  《缅甸岁月》的主人公弗洛里是一个充满矛盾性的人物,他是一个既勇敢又懦弱的人。弗洛里作为英国殖民者,并没有歧视缅甸人民,他不仅与当地人维拉斯瓦米医生成为朋友,还和缅甸人民交往,以此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其他英国殖民者则认为只有欧洲是最好的,他们鄙视缅甸的一切,将缅甸人视为下等人、“黑鬼”,认为缅甸人天生就应该被统治、被压迫。显然,弗洛里与其他“高高在上”的殖民者是十分不同的,英国殖民者的言行体现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而弗洛里却对缅甸人民有着深切的怜悯之情。在缅甸的欧洲俱乐部,只有英国人有权利进出,每当弗洛里听到那些官员称缅甸人为“黑鬼”时,他心里是极其厌恶的,因而弗洛里经常和维拉斯瓦米批评、谴责这些英国官员的恶言恶行。弗洛里说:“十五年了,除了你,我好像没跟别人讲过心里话。”这体现出大英帝国主义对人精神与思想上的压迫和控制。弗洛里与俱乐部里英国官员的不同正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与医生交朋友、公开批评俱乐部的官员也体现了自由与平等的思想,这同时也是弗洛里的“勇敢”之处。
  然而弗洛里的一些行为也体现了他的“懦弱”之处。从出生起,弗洛里的左脸上就带有一块蓝色的丑陋胎记,这块胎记使弗洛里从小受到很多嘲笑与歧视。来到缅甸之后,他还经常受到英国官员的嘲笑。因而当他与别人交谈时,他经常侧着身子,以防别人看见他的胎记,这体现出弗洛里的自卑。弗洛里与维拉斯瓦米交好,然而当英国官员在俱乐部大骂维拉斯瓦米时,弗洛里却从不敢为医生做任何争辩,只能默默地听着,有时还得说出违心的话,弗洛里甚至还在反对维拉斯瓦米进入俱乐部的告示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些种种表现都体现了弗洛里的懦弱与胆小。弗洛里的“懦弱”正反衬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必要,体现了殖民地人民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奥威尔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二)维拉斯瓦米的“善良”与“愚昧”
  维拉斯瓦米是一个印度医生,他主要为殖民地人民和英国官员服务。虽然维拉斯瓦米的医术精湛,但是英国人依旧轻蔑地看待他,然而维斯拉瓦米对此从无怨言,依然认真地为人民服务。与殖民地其他人相比,维斯拉瓦米既善良又真诚,对印度的老玛图和乞丐的亲切态度体现了维斯拉瓦米的善良。老玛图的“样子与其说是人,倒不如说更像一只蚂蚱,身上裹着几件破布”,但每次他需要帮助时,维拉斯瓦米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他,而且还会帮助他的印度伙伴;维拉斯瓦米热情地为殖民地人民看病,有些贫穷的缅甸人无法支付医药费时,他会免费为他们治病。这些行为都体现了维斯拉瓦米医生是一个善良的人,而这种善良体现出平等与自由,他不会以财富、社会地位去看待病人,这种一视同仁正体现了奥威尔的人文主义思想。
  维拉斯瓦米对大英帝国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与英国人相比,他“无比诚恳地相信,作为一个印度人,他属于低劣而堕落的种族”,这体现了维拉斯瓦米的愚昧。虽然维拉斯瓦米受到无数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内心深处始终认为这是应该的,因为白人比他们高贵、优越。对于英国的殖民主义,连弗洛里都持反对态度,维拉斯瓦米却认为英国人是来帮助他们的,可以改善缅甸人民的生活。维拉斯瓦米的言行体现了他的愚昧,而他的种族意识正体现了当时缅甸社会的不平等。
  三、乔治·奥威尔人文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爱德华时代的英国社会充满了黑暗,金钱至上、无视人权,而乔治·奥威尔的人文主义思想无疑是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一股清流,治愈了人们受伤的心灵。爱德华时代,英国的工业化极其发达,机器生产取代了人的劳动价值,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物质上的满足却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空虚、匮乏,人们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陷入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乔治·奥威尔深刻地意识到社会的贫富差距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上流社会的贵族人士对底层人民嗤之以鼻;而创造财富的工人阶级没有得到任何报酬,他们付出了辛苦却依然过着悲惨的生活;殖民地人民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没有人权,没有自由,被视为“劣势人种”,即使是殖民地的英国人也极其渴望回到伦敦。这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使奥威尔极其关注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情社会底层人民与殖民地人民,同时又渴望人人自由且平等。
  乔治·奥威尔的人文主义思想拯救了处于精神困境中的人们,同时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也体现出他对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工业化的批判与反对。人文主义思想倡导以人为本,追求自由与平等,这使得人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因而乔治·奥威尔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后世来说意义重大。
  《缅甸岁月》的创作不仅为殖民地人民送去了希望与勇敢,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乔治·奥威尔的人文主义思想,表达了奥威尔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同时也为全人类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这也正是奥威尔创作的真正目的。圈
  (注:本文指导教师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焦玲玲)
  参考文献:
  [1]乔治·奥威尔.在巨鲸肚子里[M].董乐山,李存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M].王如月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3]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M].李锋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8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