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数字影像技术的山西翼城砂器技艺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翼城砂器技艺作为山西代表性的手工艺之一,千百年来始终延续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使其带有浓郁的内卷化色彩,尽管“示范式”传授能够使技艺代代传承、不断改进,但这种立基为“人”的传授方式也使其发展画地为牢,始终无法突破一时一地的限制。伴随着媒介技术对注意力的抢占与争夺,扎根翼城砂器的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播在现代科技复杂的大环境下愈显根基单薄,难以声传广远,发展步履维艰。本文在深入分析山西翼城砂器技艺传承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影像技术分析其技艺传承中的应用价值,充实其与新媒体技术勾连的理论系统,并且提供了有益的话语参照体系。
  关键词:翼城砂器 数字影像技术 传统工艺 师徒传承 市场营销
  一、山西翼城砂器技艺的传承现状及传承环境
  据《尚书·尧典》记载,尧都砂器始创于上古,首产于尧都。文中记载的尧都是指山西省翼城县隆化镇尧都村,当地人称砂锅为“砂锅片子”。翼城砂器用料考究,工艺独特,工序复杂,道道严格,以皮薄质优、美观大方、营养保健、耐火耐焰、直火干烧不裂而闻名于世。翼城砂器以传承千年的古法烧造技艺为依托,在古尧都砂锅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出多种符合现代入日常生活实用要求的产品,并且通过申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积极参加山西省各种博览会、展销会等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得这一手工技艺得到了保护与传承。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的示范性项目,翼城砂器较好的传承发展现状得益于其独树一帜、因地制宜形成的传承环境与传承模式。
  在社会意识上,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大,电视媒体也响应国家政策制作出一批优良的电视作品,其中包括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内的一批高质量、高流量的电视作品登录主流媒介平台,这些文化产品通过既叫好又叫座的方式,满足了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植于观众的观念中,通过宣扬工匠精神,回溯逝去的技艺,既培养了民族文化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又能使大众意识到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信的重要性。
  在政策支持上,翼城县政府积极落实临汾市委的指示精神牵头组织调研,规划部署“砂器特色小镇”,为尧都砂器的保护与传承制定发展方向。同时,各村委会牵头组成合作社或者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县一品”推介、“平阳工匠”评选等方式,打造传统文创品牌,为砂器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最后,在商业培植上,通过资本引入使合作社逐步走出县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商业竞争激活翼城砂器传统技艺向创意产业化方向发展,让资本博弈和文化传承相辅相成。使翼城砂器逐步形成包括翼城县古尧都砂器、翼城县晋尧砂器、翼城县荣盛砂器、翼城县泽旭砂器在内等一系列知名的本土品牌。
  二、数字影像技术在传承中的应用价值
  数字影像技术是当代最具深入挖掘价值的技术之一,它将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直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技术要素,它通过参与人的认知系统逐渐融入复杂的媒介世界,塑造甚至改变着人们观察、记录乃至参与生活的方式。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具有良好口碑与社会效益的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国家宝藏》中,其中展示和传播的传统技艺就有大量“数字影像技术”的参与。所谓“数字影像技术”指的是通过包括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音视频技术等方兴未艾的计算机图像成像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生出的尖端拟像技术。其特点正如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说,作为“人的延伸”,是对视觉、听觉乃至人体神经知觉的高度仿真。
  在数字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络播出的影视剧、动漫、游戏及互动直播、弹幕视频后,数字影像技术终于进入了“创构”现实的拟真、再现阶段。数字影像技术不仅仅能够还原和复现已有的实物,还能通过搭建在现实中难以呈现的场景,将体验者带入被数字化技术重构的虚拟世界中,使体验者介入或因世殊时异而无法回溯的场景,或因空间限制而无法到达的场景中去。数字影像技术作为一种能够突破时空的技术要素,搭建了一条沟通环境与时光的通道,提供了各种各样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获得的体验。也正因此,这一技术被法国卢浮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世界多个博物馆应用以展示传统技艺、呈现他们的制作工艺、生产过程与所处的制作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影像技术与传统技艺传承天然具有耦合性,是当代最具深入挖掘价值的技术要素之一。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数字影像技术在翼城砂器技艺传承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有师徒传承及市场营销两个方面。
  (一)在师徒传承中的应用价值
  在上文中,笔者分析和概括了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技术特点,认为数字影像技术是虚拟媒体的技术要素。数字影像技术在认知结构和感知层次上,实现了通过沉浸体验而扭转和影响认知的感知混融,其实质是通过视觉拟像、音响效果和虚拟现实效果、及时反馈效果等多重表现手段实现统合符号的输出反馈,形成“异质同构”。其结果是由体验向认知的创构乃至侵蚀。通过深入挖掘数字影像技术的(虚拟)现实感与沉浸感,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传播闭环,可以直接实现师徒相授场景的复现,这是数字影像技术在传统技艺文化保护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1.模拟师徒传授场景
  数字影像技术在山西翼城砂器技艺师徒传授应用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补充替代人数稀少的技艺师傅,起到虚拟教师的作用。“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从浅层次来讲,师傅教授知识、传授技艺,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在完成砂器烧制的同时,通过口傳心授将技艺在日常生产中传递下去,解决徒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技艺传承人;从深层次来讲,师傅还要在制作中将传统技艺所凝聚包含的传统文化、历史典故乃至创作理念传授下去。传授知识、技艺与理念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影响学徒认知、态度及行为的过程,这其中,增强其对知识技艺的了解容易,但通过系统来进行深层次学习,尤其是观念学习则有一定困难。   2.实现教学师生互动
  以教学为指向的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专业性极强,技艺传授复现师徒相授的动态场景需要积累大量的实地、实物资料,需要的前期数据积累和试错投入成本较高。数字影像技术教学系统的搭建难点主要在于打通实地调研与可视技术的门槛。一旦数据平台和技术转化完成,数字影像技术就能搭建出一个多种感官交织的“知性虚拟空间”,通过不断收集资料,录入数据,大数据的积累计算和深度学习能形成通过系统的去中心性实现多重“一对一”的传授,即通过虚拟“师傅”与进入虚拟空间的学生实现传授实时交互,降低传统技艺传承的门槛。作为补充系统应用于传统师徒技艺传承训练中,或规模应用于培训学校、远程教育等场景中。
  (二)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价值
  1.體验式营销吸引大众
  传统技艺与文化产品的体验式营销是目前市场营销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当今媒介高度渗透人们生活的社会化传播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能够获得人们注意力的产品,或许才能记忆过去、保住现在、展望未来。因此,将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于翼城砂器技艺的文化传播与市场营销战略,绝不仅仅是为创新而创新的口号,也不是不切实际的噱头,而是当下传统技艺传承保护不得已而做出的选择。
  2.新媒体营销增加宣传
  市场中的商业和文化是买卖和传受双方的双向选择。实际上,市场营销和文化传播均是卖方或传者编码,买家和受者进行译码、解码的过程。数字影像技术的介入就是为了通过在编码方面下功夫,通过全媒体、视像化、体验式的模拟和沉浸体验,实现译码的顺滑过渡和高效的解码理解。展示性的数字影像技术能嵌入到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类社会化媒体,使得山西翼城砂器产品这类独具特色、区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器物的商品快速吸引大量受众。沉浸式的数字影像技术功能更盛,甚至能够通过虚拟现实场景中的有的放矢的体验和交互使得买家和受众的各类观感充分调动起来,创造全身心的体验,从而直接提高转化率,成为翼城砂器技艺文化展示、体验的窗口,以及销售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影像技术能够通过平台搭建过程中商业资本与文化审美的博弈衍生和启发出传者、卖家对商业和文化的共识,这几乎是所有意指加入商业产品博弈的传统技艺的必经之路。
  三、数字影像技术在传承中的传播策略
  事实上,引入数字影像技术对实现山西翼城砂器技艺在传承教育与文化传播、市场营销、上的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国传统技艺传承与媒介融合的技术瓶颈,提升山西翼城砂器技艺的知名度、美誉度,还能极大地通过技术引导传承与保护观念的革新,解放传统技艺保护与发展的思路。通过数字影像技术这一极具后工业化时代色彩的技术产物与山西翼城砂器传统技艺的互动,为我国传统技艺的传承方式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同时将市场营销、文化传播等商业层面上的考量纳入到传承发展的框架和体系中来,具体来说,还要通过政府、企业与社会主体的融通,实现翼城砂器技艺应用数字影像技术的融合发展。
  首先,政府要打开思路,积极牵头引入数字影像技术等新技术主体,为推动产业融合形成政策支持。在山西翼城砂器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上,首要的是要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扶植一批具有强大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合作社和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特色品牌保护,通过政府帮扶,大企业深度合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其次,启发企业和合作社采取技术手段和创新思路参与市场竞争,并为企业、合作社和具有技术实力的高校、研究院牵线,降低应用于翼城砂器技艺的门槛与成本,并打通技术平台成果转化渠道,推动技术培训学校的建立、市场营销部门要活用技术成果,实现产品产得出,质量有保证,销售有渠道,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产业链,并使技术支持牢牢依附于产业,助推企业产业化。企业与合作社需担任好实现主体,这其中不仅包括配合政府政策及时扎根生产实践提出自己的需求,还要提供技术骨干、营销骨干的经验,广泛收集来自于一线的生产销售建议,使数字影像技术直接针对生产销售实践,关照市场痛点,击穿现有问题。
  再次,需要积极引入社会主体,形成行业协会、文化研究所对“尧都砂器”传统技艺进行保护、研究和开发,整合和梳理目前尧都砂器制造技艺的已有资料,将其纳入到数据库中进行管理。此外,应当筹措资金作为对该项目的传承、研究与开发的使用资金,设立专户,专款专用。最后,聘请专家形成数字影像技术平台调研与实践顾问团,对平台搭建进行支持指导,进一步研发砂器产品新的销售模式、展示方式和技艺学习方式,打造优胜传统技艺的示范项目。
  参考文献:
  [1]郭悦.基于VR影像技术的民族文化展示内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2]唐家兴.水墨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6.
  [3]钱晓虎.数字影像在浙江欠发达地区非遗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
  [4]罗欣.光影的重合[D].江西师范大学,2013.
  [5]石庆秘,黄莉,向鹏飞,庞胜勇.非艺术化数字影像与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方式建构[J].民族论坛,2015(5):72-77.
  [6]鲍远福.数字影像的“间性”美学范式论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2-48.
  [7]张效娟.“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在场”问题研探——以青海刺绣艺术数字化保护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4):32-38.
  [8] 张玮玲,基于“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的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以宁夏地区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 12):12-18.
  [9] 李剑.无锡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J].装饰,2016(8):52-58.
  [10] 宋俊华,王明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文化遗产,2015(11):35-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9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