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现状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场所,其实现了专业知识的大范围传播,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为了迎合新时期社会发展下不断增长的人才需要,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正确认识和考量政策制度,并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开设应用型专业,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推动高等院校健康持续发展。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探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状,在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转型路径,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关 键 词] 地方本科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发展;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58-02
在高等教育事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可以为社会经济转型提供不竭动力和支持。为了积极迎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挑战,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正确看待自身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推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市场发展人才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高校形象,还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竞争优势,扩大生源,谋求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积极迎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挑战,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助于提升高校竞争优势,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现状
(一)高校被动式转型
纵观当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地方本科高校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实现的,尤其是在地方高校转型期间,行政主导力量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不能很好地结合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相关要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构建动态化的调整机制,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1]。2014年和2015年国家相继发文,新时期普通本科院校在发挥人才培养教育基地的同时,强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持久的活力和动力。诸如,广东省为了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打造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但地方普通高校却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式听从政府安排,而用人单位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对高校被动式听从政府统筹安排问题,根源是认知和心理之间的潜在矛盾。转型认知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缺乏深刻、全面的认知,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2]。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本科高校内在逻辑存在保守性,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认知偏差。当前学术性高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很多新建本科高校希望通过应用型转型发展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回归传统职业身份,但是由于自身学术积淀不足,学术竞争优势不足,转型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用人单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不作为,主要是由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属于高等教育领域,并非是企业自身的职责范围。不同用人单位有着不同的运营目标和运行程序,甚至很多用人单位在本科高校建立的实践基地中未能积极参与其中,没有共享资源,缺乏完善的制度指导,难以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发挥用人单位原有作用[3]。
(二)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府所颁布实施的教育政策,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具有引导作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采用试点改革方式,逐步朝着其他地区延伸,积累经验的同时,指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4]。结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制度,地方本科高校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需要将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到实处。需要注意的是,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受到配套政策指导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政府解读过于随意,导致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方向出现偏差,影响到配套政策原有作用的充分发挥。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很多地方本科高校处于被动地位,即便有所参与,却表现出明显的投机主义和急功近利倾向,极大地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可能出现转型不充分和偏差问题的出现[5]。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塑造模范典型,通过颁布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转型效率则是主要参考标准,受到政策压迫可能导致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盲目转型,未能充分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违背高校发展规律仓促转型,导致高等教育领域秩序混乱。
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配套的法律法规缺位问题较为严峻,其成为制约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转型的主要制约因素。2015年,对《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部分条款内容作出修正,并未对应用型转型予以肯定和诠释,加之相关教育部门未能颁布明确的条例,缺少有力的转型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增加师资力量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地方本科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强化公共治理理念,提升民主决策水平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时期地方本科高校迫切地需要应用型转型发展,这就需要编制配套制度,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渗透公共治理理念,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提供良好的条件[6]。但是,中央政策下达到地方政府后,由于传统公共行政理念的束缚,盲目关注政策下达结果,却忽视了过程是否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难以更好地满足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诉求。不同高校的专业水平有所差异,侧重点不同,主要表现在应用性强弱方面。诸如,医学对技术要求较高,学生只有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才可以参与实践操作。哲学则是一门注重理论研究的学科,较之医学而言实践性不足。由此看来,不同专业转型方向不同,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期间,可能存在为了应付政策要求而敷衍了事,转型方向发生偏差,实际效果同预期相差甚远的问题[7]。 基于此,应该综合分析公共治理理论对政策制度制定的影响,鼓励决策者和服务者参与决策中。为了确保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方向正确,应该提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配套政策的制定,反馈高校的实际意见和看法,避免徇私舞弊问题出现。同时,推行放管结合与简政放权等政策,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基础上进行转型,充分满足地方本科高校机制诉求。更为重要的是,应致力于提高地方政府官员的认可和重视程度,改变角色缺失问题,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二)坚持政府动向,正确解读政策制度
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不仅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还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以便于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参与其中,提升转型成果。基于此,为了确保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有序展开,避免错误解读,应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强化改革成果,对深度挖掘和展现地方本科高校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面向实际、面向未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对政策的错误解读,不可避免地导致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教育混淆。所以,用人单位应该同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履行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为高校转型奠定基础,并且通过法律来追究地方本科高校负责人的责任,为高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应用性和特色性相结合,修订大学章程和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校外人员积极参与表决通过,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的人才需求,编制合理的教学方案,打造更具特色的高等教育。
综上所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动地方本科高校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需要明确转型目标的同时,完善配套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正确解读应用型高校内涵,在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师圣媛.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现状与未来方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13):442.
[2]杨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
[3]吕金梅.民办高校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7,22(18):42-45.
[4]郭少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4):98-104.
[5]荣振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现状与未来方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7,10(2):37-42.
[6]陈拥贤,苏芝兰,盛正发.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11(1):1-8.
[7]龚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福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J].教育评论,2016,23(10):38-43.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