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趣味乐园”到“探索乐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然角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不可缺少的一个区域,也是孩子对自然的一个启蒙角。然而,当前很多幼儿园的自然角都存在重摆设、重装饰、重形式而缺少幼儿与之互动的条件。本文笔者将打破传统自然角中的弊端,把自然角打造成孩子的“趣味乐园”“智慧乐园”“体验乐园”“探索乐园”,充分发挥自然角独特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自然角 幼儿 互动 乐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自然角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育环境,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也是孩子对自然的启蒙角。近年来,幼儿园对自然角的创设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处处都是一派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在这亮丽风景的丛中却往往看不见孩子的身影。
片段一:开学了,家长们人手一盆植物交给教师,教师则加班加点把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第二天,看到一夜之间“变出了”的自然角,孩子们都很惊奇,但渐渐地他们发现这些植物每天都一个样,看着依旧漂亮但没有变化的景象,孩子们没几天就失去了兴趣,自然角最终沦为了一种装饰和摆设。[1]
片段二:自然角要开始评比了,教师们绞尽脑汁把自然角布置的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可是评比结束没多久,自然角的景象就一落千丈,植物死的死、枯的枯,自然角成为了班级里被遗忘的角落。
片段三:自然角里孩子们正在兴奋地给小兔子喂食,篮子里的青菜散落了一地,教师看到了,忙说:“你们看看就好,不要喂了,老师来喂!”,而过了一会儿孩子在给植物浇水时,水洒了一地,教师又赶紧从幼儿手中拿过水壶自己浇了起来……
为何如此生机勃勃的自然角却吸引不了孩子的兴趣呢?笔者不禁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创设自然角?它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创设才能让孩子保持持久的兴趣?[2]
在以上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让孩子对自然角失去兴趣的原因,那么我们要如何创新和运用自然角,让它重新焕发生机呢?笔者认为自然角作为一个有别于其它任何一个区域的角落,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它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动吸引孩子,让它成为孩子的乐园。
一、改变观念,让自然角成为孩子的“趣味乐园”
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要想改变自然角的现状,我们就要从源头抓起,改变教师对自然角陈旧的观念,把自然角还给孩子。
1.自然角不是观赏角,孩子的兴趣最重要
很多教师对幼儿园自然角的定位还停留在装饰和摆设上,在创设时总是用观赏的眼光看待,因此,我们要打破陈旧的观念,明确自然角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初春的一天,小二班的老师和孩子们在自然角中种下了很多的豆豆,有绿豆、黄豆、黑豆、红豆等等,孩子们每天都要来看看,没过多久孩子们就惊喜的发现,绿豆率先冒出了小小的、嫩嫩的芽,可是,旁边的黑豆却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焦急地发出了疑问,没过几天,黑豆终于不负众望冒出了小小的芽儿,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拍起了小手,同时也明白了不同种子的发芽顺序是有先后的。
2.自然角不是教师创意角,尊重孩子是关键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因此,我們要改变以往教师在自然角中忙前忙后而孩子无所事事的现象,把自然角交还给孩子。每个学期初,教师可以和孩子共同商讨自然角要准备种些什么、养什么、栽在哪些容器上等等,在广泛征求并听取孩子的想法后,再和家长一起参与材料的收集,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自然角产生主人翁的意识。
3.自然角不是植物角,拓宽范围才引人
在很多教师观念中往往认为自然角就是植物角,这种狭义的理解往往会限制教师创设自然角时的思维,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拓宽范围,增加自然角中的种类。如养殖类:金鱼、泥鳅、螺丝、乌龟、兔子、贝类等等,观察类:蚂蚁工坊、蚯蚓日记、蚕宝宝变形记、蜗牛爬爬等等,种植类:豆类培育、丝瓜、黄瓜等农作物,科学类:比较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的成长、各种各样的根、种子的成长、颜色实验等等。[3]
二、多效融合,让自然角成为孩子的“智慧乐园”
自然角不是独立的个体,不能把它脱离幼儿的一日生活及课程,而应贯穿融合其中,使自然角更近距离的走进幼儿,成为他们在园活动的一部分。
1.与主题融合,使自然角更具价值
幼儿园课程的辅助资料很多,视频、PPT、图片等等,但是无论这些电子课件制作的再精美,也不如实物能对孩子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最近中二班正在进行的主题为《爬呀爬》,教师在开学初就有目的的在自然角中种植了一些相关的植物,主题进行了一半,孩子们就发现了自然角中的爬藤植物,“看,我们的自然角中也会有会爬的植物”“原来丝瓜也会爬啊!”“它的头上有须须,须须还牢牢的绕在竹竿上”孩子们围在丝瓜藤的边上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如此生动且具有生命力的实物教学,相信肯定能让孩子们收获的更多。
2.与季节融合,使自然角更加自然
大自然是孩子的活教材,幼儿对季节变化的认识需要以具体事物为依托, 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创设一个更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角,让孩子们感受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眼前四季。春天里,教师带领着孩子把小小的种子种到自然角中,看着它从播种到发芽再一点点的长高,让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感知万物生长的气息和自然界中生命的奇妙;夏天里,同孩子一起抓上几只蚱蜢、捕上几只知了再养几条蚕宝宝放在自然角中,让孩子们近距离的观察昆虫的特征,感受它们的鸣叫和变化;秋天里,孩子们在自然角中挖番薯、摘丝瓜、剥豆荚……感受从播种到收获的喜悦;冬天里,万物萧条、草木凋零,我们给自然角中畏寒的植物搭棚,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冰雪袭来时,还可以捡上几块晶莹剔透的冰块放在自然角中,让孩子们观察冰雪融化的过程。总之,在自然角中融合四季的变化,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自然界所蕴含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与作品融合,使自然角更富童趣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在自然角中加入孩子亲手制作的手工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增加孩子们对自然角的亲近感。开学初,教师让孩子们在容器中天马行空地画上各种图案,再把植物种植上去,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利用,能让孩子们获得更大的自我价值及满足感。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经常会捡一些“宝贝”,小树枝、小石头、落叶等等,每次要回班时都舍不得扔掉,教师可以顺应孩子的这一兴趣并把它延伸和利用。秋天里金黄的落叶铺满地面,中一班的教师让孩子们在捡回来的树叶上画画,并用绳子把它们穿成了一幅门帘挂在自然角中,美丽的树叶门帘让自然角更增添了一番秋天的味道;而中二班的孩子,在捡来的石头上画上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并把它们摆成各种形状放在自然角中,使自然角更加丰富和多彩;而小小的树枝,通过粘贴、也拼凑也能成为一个个独特的作品……如此,处处留有孩子痕迹的自然角,当然更能贴近孩子、吸引孩子,使自然角更具有活力。
三、创造条件,让自然角成为孩子的“体验乐园”
一个区角如果没有了孩子的参与那就如同一潭死水。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主动与自然角发生持久的互动,成为孩子们可以参与体验的小天地。
1.给予充分的体验时间
幼儿对亲手创设的自然角往往更加关注和爱护,他们每天都观察,期待着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但观察一样事物需要具备充足的时间,才能静心地投入。因此,我们把一天中的三个时段作为进入自然角的快乐时光:1.晨间来园时 早上孩子到园后,可以先到自然角中进行观察、记录、浇水等等事物;2.午餐后 每个孩子进餐的速度不一样,吃完的幼儿可以到自然角中自由观察、记录、喂食小动物等等;3.离园前 父母来接后,孩子可以带领着爸爸妈妈一同到自然角中观察植物,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同时对于一些疑惑也可由父母进行讲解。在这三个时间段里,孩子都是比较零散的,避免了一窝蜂似的挤在自然角中,而影响孩子们体验的效果。
2.提供丰富的体验工具
《指南》中指出:“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因此,我们要在自然角中投放各种丰富的工具,帮助孩子探索自然的奥秘。如观察工具:放大镜、手电筒、镊子、记号笔、记录纸等;种植工具:小喷壶、小铲子、小剪刀、小锄头、绳子、棒子、各种容器等等;测量工具:直尺、卷尺、软尺、温度计等等。如此丰富多样的工具,往往会吸引孩子流连忘返。
3.采用多样的管理方式
对幼儿而言,参与的过程是新鲜的、快乐的、有意义的。教师要适当的放手、给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从旁观者到管理者,成为自然角真正的主人。1.认物管理 孩子们往往对自己带来或是种植的动植物有特殊的情感,教师可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动植物,放假了也请孩子把自己的“宝贝”带回家照料,开学了又带回来。看着由自己亲手照料的植物渐渐地长高、开花、结果,能让孩子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伟大。2.值日管理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劳动。把自然角分配给值日生管理,教师则站在幕后,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自然角是自己的园地,树立主人翁的意识。3.管理 为了让孩子对自然角中某一类的动植物产生更持久和细致的观察,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把自然角中的动植物进行分类,让孩子轮流进行管理。分類管理能让孩子更专注于同一事物,从而更深入地发现它们的变化。
四、注重科探,让自然角成为孩子的“探索乐园”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自然角中动植物生长、结果、繁殖甚至是死亡,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
1.抓住兴趣,展开探索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能驱动幼儿的探究欲望,而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热点,抓住他们转瞬即逝的好奇心,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探究欲望。自然角中郁郁葱葱的青菜这几天却有点病恹恹的,“这是怎么了?”“它的叶子上这些一点一点的是什么呢?”,“是蚜虫,它把叶子吃掉了”,丁丁指着青菜肯定的说,“那该怎么办?”孩子们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办法,正在这时,教师“适时”的出现并把这个问题带到了班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于是,教师又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孩子们回去和父母查资料一起找出办法,而第二天又把这些方法进行汇总,最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就这样小小蚜虫事件引发的后续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2.发现问题,验证结果
自然角就是一个活的科学实验室,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发现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幼儿亲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如向日葵因花盘总是随太阳转而得名,幼儿觉得特别的神奇,同时他们也提出了新的疑问:那其它的植物是不是也有向光性?为了解答这一疑惑,教师带领孩子们在靠窗台的位置也放置了几盆植物,一段时间后孩子发现这几盆植物都聪明地把“小脸”伸向了窗外。
3.深入挖掘,延长热情
自然角的探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而孩子的热情往往很短暂,教师要充分挖掘自然角中可探索的教育价值,尽量的延长孩子的探究热情。大二班孩子种的丝瓜苗越长越高,每天都吸引了很多的孩子前来观看。可是慢慢的孩子们开始失去了兴趣,教师见状就在丝瓜苗的旁边创设了一个问题墙,丝瓜藤到底能爬多高?每天又能爬多远呢?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又热情高涨的开始每天投入到测量当中……
自然角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孩子对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启蒙教育。教师在创设时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孩子在自然角中想观察什么、能思考什么、会探究和发现什么……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让它成为孩子们探索、发现、嬉戏的小天地。
参考文献:
[1]陈燕虹.让自然角“活”起来——大班幼儿与自然角双向互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2).
[2]胡碧宇.幼儿园自然角创设的途径与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2018.
[3]王鑫美.“植”乐也融融——浅谈培养小班幼儿自主养护自然角的三个小策略[J].家教世界,2016(33):39-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