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居家养老产业的发展,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本文结合大连市居家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高职院校养老专业建设角度,提出促进大连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连市;居家养老;高职院校;养老专业建设
1 大连地区居家养老现状与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1]受我国老年人收入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当前机构养老并不能有效满足老人对养老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老年人更乐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居家養老结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2]
1.1 大连居家养老现状
第一,城市居家养老逐渐成熟。[3]2002年大连市中山公园街道首创“居家养老院”,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途径。2017年市政府决定在社区全面推广青云林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各社区可根据情况适当添加项目,如志愿者服务、金融缴费服务、集体旅游服务等,实现社区服务的健全化和多样化。
第二,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显著。农村居家养老刚刚起步。农村老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浓厚,大多数老人拒绝机构养老。同时,农村居家养老资金和设施配备不够,医疗养老水平不高,缺少专业人员指导。相对于城市居家养老发展程度来说,农村地区的发展比较缓慢。
1.2 大连居家养老发展存在问题
当前,大连市居家养老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受经济条件和发展阶段的限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发展水平低,服务项目少。居家养老主要集中在城区,服务对象重点针对高龄、空巢、失独、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没有普及社区所有老人。养老服务以文娱活动为主,社区食堂、签约医生的覆盖面较低,亟须更高层次的服务和设施配备。
第二,政府职能缺位、越位。[4]一方面,政府对鼓励社会团体参与缺少必要的措施和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在建设设施和服务项目上大包大揽,忽略了社会其他机构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导致资金来源单一。
第三,从业者专业程度低,队伍不稳定。居家养老从业者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工人等,专业化程度低。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的准入门槛设置得比较低,另一方面是政府未开设专业培训课程,即使开设了,也仅限于最基本的起居照顾,缺少专业医疗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训。此外,从业者工作辛苦,但福利待遇却较低,无法保证具有较高水平的人员稳定地服务于居家养老。[4]
第四,服务资源缺少有效整合。各社区养老设施配备水平不均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交易成本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大部分设施分属不同组织管理,受利益局限并不能有效地开放,导致利用率低,缺乏互动和共享。
2 完善大连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第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居家养老整体的建设仍处于初期。政府需要在政策、财政以及总体规划方面进行调控、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在居家养老体系中的责任,确保居家养老行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第二,加大政府保障资金与物质的投入。升级社区养老服务硬件设施,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提供经济上的资助。同时,结合物价浮动,适当调整补贴标准,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在资助过程中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灵活性。
第三,扩大参与主体范围,加强资金监管。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可以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参与主体,支持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政府应通过税收等政策的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到居家养老体系的建设中,通过企业技术方面的优势,推进居家养老行业的发展。另外,应鼓励个人在养老方面的资金购买,提高个人自我养老意识,个人在购买养老服务项目的时候,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照顾,提高养老服务资源的利用率。
第四,提高服务人员专业水平。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合格人员颁发资格证书,不合格人员组织再次培训和考核,直至合格为止。
第五,建立网络信息呼叫系统。信息呼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大连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给社区孤独老人配备“一键呼救系统”,建立信息化平台,再结合养老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包片分工制度,为老人提供经常问候、健康关照、应急救护等多方面的服务。
3 加强高职院校的养老专业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3.1 扩大高职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
扩大高职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贯彻落实减免学费、生活补助等相关政策,在就业上给予相应保障。扩大就业范围和福利待遇,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免除后顾之忧。同时鼓励本科对高职院校的定向招生,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让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有更多途径继续深造;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发展混合所有制院校,鼓励金融机构以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为抵押,为养老职业院校提供信贷帮扶,支持政府通过类似“特许经营”模式建设养老服务职业院校、组建养老服务职教集团。
3.2 创新职业学院办学模式
整合高职院校、社区医院、养老院相关功能,实行现代学徒制。入院老人享受医养结合服务,教师医师双重身份、学生学徒工身份交替。最终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标准、教学过程与服务过程、毕业证与资格证、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毕业生,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工作年限等给予相应工作奖励和津贴;设立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基地和专业技能鉴定机构,完善在职养老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免费培训,并根据取得的资格证书给予一定补贴。
3.3 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掌握养老专业技能
高校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定期组织教师实习和企业实践,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完善实训室相关设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吸取经验,及时掌握社会用人需求,制定和实施合适的教学计划,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护理人员。
3.4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
在养老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方面坚持“一题三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为主题,从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课、日常管理三个方向系统地教育涉老专业学生。专业课偏重知识、技能和实践,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奠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课偏重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的传授,为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提供坚定信念;日常管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立学生日常评价体系,实现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优秀的、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人员。
参考文献:
[1] 董红亚.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 李舒馨,李南.居家养老结合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J].中国商论,2019(05):233-234.
[3] 宫芳芳,孙喜琢,杨秀梅.居家养老模式实践与思考——基于大连市沙河口区的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2014(26):158-159.
[4] 王秀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间的责任定位与功能协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12):49-53.
作者简介:段霏(1989—),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孙小杰(1989—),女,辽宁丹东人,硕士研究生,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