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玉雕创作过程中情感探析的路径与灵感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玉雕工艺的创作,从来都离不开创作者的心神浇灌。所谓的心神浇灌,实则上指的就是在玉雕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全身心投入,这样的雕刻过程才能称得上工艺二字,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沾染上艺术的价值气息。因此,在玉雕创作过程中,情感探析与灵感的激发是创作出上乘品质玉雕作品的必备要素。这两大要素,也是重点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玉雕创作;情感探析;灵感激发
玉雕工艺在我国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其艺术审美与工艺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发展,直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玉雕工艺的发展成熟,人们对于玉雕工艺已经开始出现了审美疲劳,随之而来的就是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在当代玉雕创作领域,玉雕创作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得到业内外人士的认可,那就必须严格遵循创作工艺的技艺,在作品创作内涵意蕴上不断提升自我。在这一点上,其核心规律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在玉雕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将创作灵感激发运用,这是因为从古至今但凡经受住历史与大众审美考验的成功艺术作品,上述两大要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玉雕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中国玉雕艺术有着优秀的历史轨迹,渊远流长。笔者自从事玉雕工艺创作以来,对于玉雕艺术的审美品格学习与研究便成为了常态,以此来不断积累自身的艺术积淀。综合来看,在早期的文献记载当中,玉石经常是作为礼仪物品而存在,夏商时期开始,玉雕转而成为祭祀圣物,开始为统治者服务。一路发展下来,到了清时期后,玉雕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玉雕技艺出神入化,意蕴内涵丰富多样。改革开放后,玉雕艺术再次焕发了本身的光芒。
玉雕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艺术审美形态就注定了玉雕作品的价值之恒远。玉雕的艺术审美,通俗来说就是对玉雕作品整体艺术形态的客观评价。一则为雕刻技艺之美,好的玉雕作品,其每一处雕刻细节皆是艺术,雕刻纹路顺畅流利,取舍自然有道;二则为玉石质地之美,好的玉雕作品作者在创作之时就对原材质地进行了严格筛选,使原材与所创作的作品主题意蕴之间丝丝紧扣,浑然天成;三则为内涵意蕴之美,好的玉雕作品其内涵意蕴与玉石形状水乳交融,情感文化意蕴表达自然,特色之处十分独到,该隐则隐,该露则露,让人看到的瞬间就被深深吸引。
縱观玉雕艺术审美的传承发展,一方面十分注重人与与玉在道德与哲思之间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十分讲究人与自然造化之间的契合,通俗来说这种自然造化就是艺术本质上的天真,自然之内在气质的吐露。虽然在我国广博的地域当中,各民族文化造就了玉雕艺术的多元审美,但是其核心艺术审美价值从来都是如此,被一代代玉雕艺人所严格遵循,代代传承。因此,玉雕工艺之所以经受住了历史与大众的考验,就在于其艺术审美形态具备了以上核心要素,因而使其在艺术长河当中经久不衰,散发着独特的艺术色彩。
二、玉雕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探析与灵感激发路径
一件好的玉雕作品,乃至具备高度艺术价值的玉雕艺术作品从来都离不开玉雕工匠自身过硬的艺术审美眼光与精巧的心灵思维,也就是说,要让玉雕作品能够表达出鲜明的情感,要具备引人眼球的独特魅力。因此,玉雕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探析与灵感激发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一)以中华文化浇筑玉雕情感
实际上,笔者在文中所强调的玉雕情感探析,实则指的是在玉雕创作过程中,对玉雕作品主题意蕴的定性与表达。例如,笔者2018年的获奖作品《蝉》,“蝉”在古人的文化认知当中历来都是纯洁、清高、通灵之物,随节气而生,随节气而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当中就有记载:“蝉蜕于污浊,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因此,在古代的玉雕工艺中,玉蝉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创作题材。这也是笔者在得到玉材原石后,除了原石的特点之外,选取“蝉”这一美好意象题材的主要因素。作品《蝉》双翼线条十分流畅,纹理自然,双眼在玉石色泽的映衬下炯炯有神,仿佛一个不经意的惊扰,这只玉蝉就能扑棱而飞。尤其是以玉为材料,通体的晶莹与纯净,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玉蝉的纯洁清高之美,通灵之意象显露无疑。
这种玉雕作品意蕴的表达,其实就是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多年创作经验的情感总结。
(二)以玉材之美带动灵感激发
在玉雕界有着一个公认的说法,那就是好的玉雕作品,能够自己开口说话,这就足以证明,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其内涵意蕴能够被鲜明地表达出来,具备了这一特质的玉雕也就算的上成功的作品了。但是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如何发掘玉材原石之美,有着丰富经验、技术过硬的玉雕工匠,往往会在看到玉材原石的瞬间,或者通过敏锐的观察,就能从中准确地获取创作灵感,给予这块玉材原石最为合适的艺术显现。例如,笔者在创作获奖作品《蝉》时,在看到作品玉材原石的瞬间,就被其材质和精致的形状所吸引。作品“蝉”的这块玉材原石,通体莹润,色泽十分纯净,且纹理自然顺畅,没有丝毫的纹裂出现,十分紧凑精致。正是玉材质地上的突出特点,使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玉雕题材中纯洁、清高、出污垢而不染的典型的题材“蝉”这一意象,进而在这一灵感的驱使下,作品《蝉》应运而生,直到现在,给笔者的感觉依然是只稍稍剥去了作品负赘外的部分,而蝉本来就是其该有的形态。
这种由于材质所带来的灵感,实则上就是以玉材之美所赋予作者的灵感来源,最终促成了这件作品的成功。
在玉雕创作过程中,情感探析与灵感激发是玉雕艺术价值升华的重要条件,通过对玉石材质的观察获取灵感,以丰富的文化意蕴来进行玉雕内涵的表达,这就为玉雕创作的艺术价值提供了硬性条件。最后,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玉雕工艺的发展起到微末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岳.玉雕工艺评估[J].收藏,2010 (10):1.
[2]陈少炜.浅述玉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5(5).
[3]王文业.民间玉雕工艺流程与技法分析[J].大舞台,2015(12).
[4]周树礼,曾伟来,何涛.浅述古今玉雕工艺流程与技法[J].超硬材料工程,2008(8).
[5]高汉成,张荣红,明承林.基于传承与创新的现代玉雕艺术表现探讨[J].宝石和宝石学,2018(13).
[作者简介]
李慧良,山西省大同市人。于2012年成立琢雅轩玉雕工作室。现为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山西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同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刘莉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