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意义与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水平逐年下降,导致越来越多的“小胖墩”与“小四眼”出现,学校要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全体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使命也顯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本文将从小学体育课堂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  兴趣  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b)-0181-02
  1  小学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体育活动充满好奇心,并对体育活动容易产生兴趣,但是注意力容易转移与分散,普遍理解能力有限,教授的内容不易理解与吸收。并且在身体素质方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骨骼硬度较小并柔韧性较大,易导致弯曲或变形;肌肉力量和肺活量小、心率较快、耐力较差,容易产生疲劳。所以体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课堂中占主要内容。
  1.2 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不仅身高体重有明显增加,骨骼硬度开始变大,肌肉力量、肺活量等开始逐渐增强,同时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始有自己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理,心理活动变得丰富,对体育游戏兴趣减弱,开始觉得体育游戏幼稚,甚至在体育课上的活动跟老师“讨价还价”如:老师要求拍球学生要求踢球等,开始出现难管现象。并有部分已经出现早期青春期现象与行为,情绪极为不稳定。男女差异变得明显,女生由于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开始出现不愿意动,并有自己的小团体的现象。
  1.3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1)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大众对体育锻炼的意识较低,大部分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忽略了体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2)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独生子相对较多,学生出现不服从老师安排,耐力差容易累,学生脾气大易发生冲突,小学体育课堂难以管理。(3)有些教师不了解各阶段学生的特点,不能够因材施教。(4)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较乏味,如:学生跟着老师模仿练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提不起兴趣,无法进行高效的学习。(5)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能力较低,责任心较差,体育活动内容单一,体育课易变成自由活动课,容易出现事故或学生不愿活动的现象。(6)小学体育教育不受重视,导致场地器材的缺乏,从而降低体育课质量。(7)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易导致学生缺乏自信,甚至内心排斥,不愿意进行体育活动。(8)因天气原因导致体育课无法在室外正常进行。
  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1)首先加强社会大众、学校以及家庭的体育锻炼意识,普及体育锻炼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可以在体育课中对学生的教育进行潜移默化,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减少文化课的占课几率,增加每周的体育课时以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确保体育课程标准的完成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的体育参与,增加学生的运动成就感。
  (3)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减少心理落差,必要时应给予表扬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对体育锻炼的自信。
  (4)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折返跑、运球等项目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容易产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
  (5)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不断进行学习与培训,减少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
  (6)满足学生体育场地标准,配备良好的体育器材。不够时可引导学生自行准备,以提高体育课质量,如沙包等。
  (7)在体育课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师生情谊,营造良好的体育课程氛围,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8)当遇到天气原因无法进行室外体育课时,应引导学生做室内操、手指操等,锻炼学生协调性与智力发育。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传播,利用多媒体播放体育强人比赛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认知感。
  3  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意义
  3.1 体育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适当的体育运动可直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与机能的协调性、增强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提高各器官功能、预防眼睛近视等问题。同时体育运动还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大脑的开发利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3.2 体育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可以使某些心理障碍得到缓解,使小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得以释放,如:紧张、难过、愤怒、沮丧等。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形成乐观开朗的好性格。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坚韧不拔、勇敢拼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形成在困难面前战胜自己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同时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3 体育促进小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体育运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受挫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规则意识、集体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4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可防止学生在高年级形成体育后进生,预防出现几种状况,如体育兴趣越来越薄弱,内心排斥体育锻炼,自信心低下,体质逐渐变差等。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为高年级学习运动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坚持定期锻炼的好习惯,是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也是基础阶段。
  3.5 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大脑发育、改善大脑的功能、促进大脑神经的反应速度、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使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可以为学生学习文化课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疲劳的大脑得到放松,使疲劳的大脑细胞得到调节,使下次文化课的学习得到足够的精力,为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要让学生进行劳逸结合,以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毛泽东曾阐述体育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四大作用,同時还提出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体育教学是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心理健康及意志品质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只有加强体育教学,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心理健康和意志品质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的关键阶段。所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现时代的发展,务必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以打下坚实基础为我国培养全面型社会人才,促进学生个人及我国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杜小燕.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健康行为观念[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97.
  [2] 刘溪文.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93.
  [3] 叶永康.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有效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07.
  [4] 谭伟峰.小学体育课堂中规则教育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64-65.
  [5] 邹毅.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J].青少年体育,2019(1):102,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