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营养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猪的繁殖率是检验其繁殖性能高低的关键因素,而饲料中包含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含量会直接影响猪的繁殖性能。一旦日进营养不足时,猪的生殖器官将会出现不良发育的状况,或致使性成熟期延迟;营养过高,也会导致母猪体内积累过多脂肪,阻碍卵巢中卵泡的正常发育。对此,合理控制饲料营养,确保种猪保持良好的体况是满足畜牧业市场需求的前提。
[关键词]饲料营养;养猪;繁殖性能
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着最终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已逐渐兴起规模化养猪产业,其构成要素包括健康、营养、管理、环境、销售等。保证喂养饲料中的基本营养,为种猪繁殖和发育提供必需条件,不仅能有效应对规模化养殖带来的各项难题,对畜牧业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1饲料营养含量对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影响
1.1公种猪
培养抗病性能好、繁殖性能高的种猪是发展规模化养殖模式的主要参考。在种猪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日常喂养饲料的营养搭配上,不仅要考虑到公种猪和母种猪性器官成熟期的不同,还要综合参考不同发育时期种猪对营养量的需求。比如公种猪对营养的需求量高于母种猪,如不在喂养中提高营养含量,会延缓种猪生殖器官的发育,降低精液的产生,繁殖质量也会随之下降。此外,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也对种猪的繁殖性能有着较大影响。其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会让公种猪产生的精子活力降低,不良育种率提升。当然,饲料中的营养含量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会让种猪的体况超标,也会降低精子的质量。对此,要有效提升公种猪精子的数量和质量,就要在饲料营养的搭配中多考虑添加硒元素和维生素E,提升其抗氧化作用,减少环境中氧化物对精子的破坏作用。除此之外,在夏季炎热阶段,公种猪容易出现热应激反应,因此可适当提高维生素C的含量,以达到缓解的作用,减少畸形精子的数量。
1.2母种猪
在母猪的生长发育期,由于其体格、性器官等都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期的饲料营养控制在提升繁殖性能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需要对母种猪进行控制饲喂次数和食量的方式来确保能量和营养的摄入水平符合要求,以防体况超标而降低繁殖性能,同时也可避免在泌乳期引发肥胖综合征而影响正常泌乳。除了防治母种猪饲喂过肥之外,也要避免过瘦,否则将会使得母猪在泌乳期出现乳汁质量较差或不足的情况,进而影响第二次发情,延缓发情时间或不发情。饲喂的方式也要恰当,以免造成母种猪发情时间不规律或配种受胎率降低的问题。
1.3妊娠母猪
母猪的妊娠期分为前期、中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含量需求较低,如不合理降低饲料中的营养浓度不仅会使得母猪体况肥胖,还会降低母猪的繁殖率,不便于母猪妊娠。在中后期,胎儿处于营养需求旺盛阶段,此时应适量加大饲料中的营养含量,以供发育。在喂食中,还要根据母猪的实际身体状况,按照母种猪养殖营养搭配规范,科学选择不同营养元素的含量。在妊娠后期,体内胎儿发育迅速,母猪需要一些营养储备用于分娩后的泌乳,因此要注意营养含量的供给。任何时期都不能饲喂过量,以防死胎、弱仔,必要时可提供青绿多汁饲料,可有效提升母猪食欲,还可预防便秘,补充母猪及胎儿的营养,促进其发育并提升产仔数量。
2控制饲料最佳营养含量的有效措施
2.1能量供给
对于生物体来说,能量是第一营养要素,对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可发生在任何一个阶段。在发育期,能量水平较低不但会延迟性成熟,还会影响产后受胎率,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由能量的缺乏程度决定。大量的实践表明,长期缺乏能量将会推迟种猪的初情期,增加母猪平均产仔的间隔期,繁殖成功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在喂食时,养殖人员一定要注意提供足够的能量。日常喂食中难以准确测定能量的投入量,因此在设计搭配方案时,可采用计算值。
2.2蛋白质、氨基酸供给
蛋白质、氨基酸是种猪繁殖必不可少的两种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影响着青年种猪的生殖器官发育状况以及母种猪的卵巢成型、初情期和性成熟。缺乏蛋白质可降低精液质量,公种猪配种能力降低,母猪发情不明显。而在哺乳期,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摄取量则关系着泌乳量。研究表明,适当加入蛋白质、高赖氨酸含量可促进母猪产生更多的雌激素,从而带动仔猪成活率、生长速度的提升。特别是初产母猪,需要保证每日饮食的蛋白质含量200g、赖氨酸13g才能满足氮平衡。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日摄入量需要参照母猪的泌乳量、日粮能量水平等。
3结语
除了上述营养不良可能对种猪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可能降低种猪的免疫功能。确保饲料中营养全面可有效提高其免疫力,保护机体免疫组织。同时,对于饲养密度较大的养殖场,应着重控制好日常饮食,确保每头种猪的营养都能满足发育和生殖需求,均衡的营养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受育率和配种率,满足市场对猪肉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长利.饲料中的营养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现代畜牧科技,2016(05).
[2]杨金宝.夏季日粮中添加酵母锌、酵母硒对种公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