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青年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的研究和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已迫在眉睫,本文正是基于目前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针政策,结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在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过程中的相关措施和经验,分析目前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相关情况,总结并提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建议。这有助于高职院校提升教师素质提供参考,以便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国际化
目前,高校教师国际化能力已不再是仅仅针对本科院校教师提出的要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也参与其中,这也为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实现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实用型人才,如何在国际化办学当中突出自身的地位,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整个人才培养体系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自身国际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国际化发展所需人才的供给。因此,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国际化水平,有助于增强职业院校教师的自身能力,从而推进职业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另外对更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中青年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的意义
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状况来看,职业教育国际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参与到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当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知识、语言交流能力、国际合作礼仪等基本能力。因此加快构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
2 目前教师国际化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国际化认知。基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性质,许多职业院校国际化基础薄弱,国际化能力明显欠缺。随着这几年“一带一路”以及“走出去”等战略的提出,高职院校为适应这一系列变化,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高职院校盲目追赶潮流,不考虑自身基础,急于弯道超车,注重面子而忽视里子。许多职业院校把精力和资源放在了项目开发上,忽视了对于教师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再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所能接触到的只是国际化的方针政策,缺少机会与合作对象深入接触,另外职业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授课以及职称评定上,缺少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认知不足,同时也会制约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水平。
(2)高职院校教师的语言能力不足。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基础,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语言畅通成为了各方面沟通交流的重要保障,而职业院校的教师在长久的专业教学中逐渐将学生时代习得的外语能力丢失,语言学习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这也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在语言国际化上遇到的瓶颈。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在了解专业知识、专业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的主要措施需求,具备流畅的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有关合作对象的政策、法律、人文、风俗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实时深入地了解沿线各国的风土人情及文化习俗。
(3)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专业能力欠缺。目前在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中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培训项目,这些针对发展中国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展开的培训主要是由相关专业课老师完成,而高职院校本身就存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虽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讲授的能力,但就专业技能方面与企业具体实践相脱离,同时由于各国文化、政策及发展状况的差异,要求教师具备国际化的学术水平和交流能力,对教师的专业能了和国际化教学能力的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3 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根据各国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经验,人才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的核心部分。因此,主要有以下以下途径:
(1)完善高职教师国际化的制度与环境。制度是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理念,结合专业建设及发展状况,创设科学适用的国际化发展思路,因此需要从全局出发,站在一定高度上,制定发展规划,设立专门的部门实施国际化发展的方针,完善保障机制。同时鼓励各院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具體办法,与学校形成合力。
(2)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我国职业院校大多有自己的专属类别和特色学科,在师资队伍国际化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优势,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塑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品牌,并通过优势学科的裙带效应,带动其他关联学科的发展。这就要求,在特色学科建设中,以国际化的视野为切入点,贴近行业发展的最新方向,用国际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
(3)提升教师国际化课程教学能力。国际化课程是指基于全球化视野的教育和课程的新理念,高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及时有效的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规则和习惯,并且通过提高自身外语水平,迅速达到具备国际化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4)以国际化人才带动师资队伍国际化。通过聘任具有国际化教学能力和国外工作经验的教师,带动和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和建设,通过团队效应,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帮助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考评方面,改变一刀切的评级体系,既要体现对国际化人才的尊重,又要注重其在人才吸引、项目承接、团队指导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充分释放国际化人才生产力。
(5)加强国际产教合作。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各种手段融入到国际化的专业研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在到国际化专业建设当中的参与度。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与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利用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引领作用,探索正确的发展方向,共同培养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伶俐,罗尧成.高职教师国际化的问题分析及其改革思考[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1):15-17.
[2]王文轩.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22(03):62-64.
[3]戈玲.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3(11):75-76.
[4]胡小礼.国际化视野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提升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5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