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困境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对影响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内驱力因素分析,从中探索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对策研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职业身份认同、探索精准培养模式和构建有效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5-0162-02
  依据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全面、整体和特色特点的综合发展。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其中辅导员队伍是师资的主力之一。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呈现出职称、工作经验、工作专项和工作履历等不同层次的现象,已具有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需要呈现出不相称现象,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和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实况进行不断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进而推动整体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辅导员工作角色转换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由从高等学校应聘转入,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理解以及教育特点等不熟悉,学习和生活环境、工作要求、身份识别等变化,原来的经验、履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调整和运用新方式方法进行开展工作。从学生身份顺利转换成老师的角色,特别是朋辈环境和心理的转换对于新入职辅导员具有挑战。现在新入职的辅导员都是研究生学历,朋辈环境比较优越,对象基本是各个方面比自身强的老师或者是差不多的同学;然而工作对象是高职学生,朋辈角色的倾斜度变化较大,甚至是扮演朋辈角色,帮助学生扮演朋辈角色,都需要合理认识、调适和转换。
  (二)辅导员工作需要区间不断扩大
  随着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的各项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学生来源的广度,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工作需要的上限不断提升。随着生源数的减少,生源的习惯、素养、学习主动性等呈现出不断下降、平稳或上升幅度较低,对于工作需求的下限呈下降、平稳或上浮幅度较小。所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调整的区间越来越大,需要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队伍工作弹性、水平相应做大幅度提升,以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以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需求和适应工作岗位的挑战。
  (三)辅导员工作内容广度不断扩大
  随着高职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以及知识经济的爆炸式发展,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的廣度越来越大。工作对象的学习专业目标不一、 生源质量不一、 年级不一对主题班会、培养目标等要求也不一样。为应对工作挑战和需要,予以不断延展工作边际和范围,辅导员工作的广度越来越大,所以应予以区别思考和探索。照搬经验者的工作经历,简单应对学生需要的处理是不够的,需要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队伍的职业核心能力,需要进行工作探索和研究,提升工作的高度和质量。从工作的广度总结、提炼和研究,运用研究和创新成果指导和提升工作水平,实现教与学相辅相成,实现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学校、与学生共成长。
  (四)辅导员队伍工作深度不断扩大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面临挑战需要辅导员对相关知识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升岗位需求理论水平,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学校的身份识别度,需要辅导员开展业务研究和探索,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培育需要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结合当前新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对于学生工作以辅导员的点向学生的面展开,又要从面凝结成点的经验、方法,需要辅导员不断提升工作研究的高度和深度;学校对于辅导员队伍的评价,不仅是在学生事务完成的多和难,还要思想理论认知的高度和工作研究创新水平。
  二、 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内驱力
  (一)源于职业发展目标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范围、标准、发展路径,目标引导辅导员职业发展成高级人才的类型,即辅导员发展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路径,高校对职业能力相应标准结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需求指导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目标具体化,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发展目标也是沿着此路线进行努力,对于职业发展形成期望、努力和渴望,进而成为努力的内驱力。参照职业能力标准,不断予以提升,不断沿着能力高度进行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均有衡量,对于培养的组成部分内容清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校工作骨干力量之一,是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辅导员队伍是学校的众多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不可替代性,当然也是具有荣誉感的重要岗位,职业发展目标明确。
  (二)源于学生发展需要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岗位职责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必须能够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要,并做好学业规划的指导者和联系人,做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拥护者和护航者。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对象是学生,是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有力指导者和检验者,因学生的发展需要而不断提升职业规划能力,从而满足形成客观需要,也是工作目标实现的需要。辅导员不仅提升个人的职业规划能力和水平,给学生做好榜样引领作用,还应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规律和学生对职业的渴望、兴趣、理解等予以指导、诊断和反馈。思想是引领,是学生有序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的保障,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还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工作水平和思想研究水平。
  (三)源于身份高度识别
  辅导员既是一种称呼,也是一类岗位的名称,实现职业理想是从业者的追求,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对于辅导员个人成长、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对于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辅导员因工作岗位的需要,与其他专业教育、管理等岗位任务不同,工作对象不同,工作的方式方法亦是不同,不能简单以某一指标或某一标准进行比较和划分。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辅导员队伍是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骨干力量,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同的教师岗位因工作任务不同、工作要求不同而工作方法不同,对学生的影响结果也不同。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影响,学生会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对教师的身份识别不同,同校的教师队伍工作任务和要求不同,身份识别有高低之分,所以,辅导员提高身份识别除了被认同之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运用新技术提升工作水平,开展工作研究以成果提高身份的识别度。   三、 高职院校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认真规划职业生涯,既是对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工作对象培养过程中的需要。辅导员岗位不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过渡一环,岗位工作的任务更不是随意可以应对,更不是专业教师业务的替补,需要辅导员对工作岗位的正确认识、积极态度和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辅导员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和发展方向,进而树立正确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理想。辅导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需要对岗位的正确认识,熟悉岗位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毅力、精神等,并根據学生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弥补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观既是依据自身的职业目标、努力程度,还应结合工作对象的发展要求,并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当然,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者也需要清晰,以备予以清晰的培养和构建正确的评价体系。
  (二)提高职业身份认同
  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身份的认同,是提升职业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身份认同的体现是二者兼而有之。辅导员与学生成长过程中,先入为主的是知心朋友,但是最终的结果仍停留在此,没有实现人生导师的重任。知心朋友是辅导员与学生的熟悉基础,是心与心交流的基石,从感情上以此开始。但是辅导员的另一重任是人生导师,不仅是情感上、道德上、思想上,还应体现在习惯养成、专业、事业方面,甚至在同行之中树立起属于自己的一面旗帜。一方面,辅导员提升自身影响力,不仅影响学生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还应对全体学生全方位的影响,行为上的规矩、思想上的崇高、职业上的孜孜以求,用自身的榜样示范影响着学生。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将新技术方法融汇入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运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传递影响力,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方式,达到新效果,实现新成果,不断提高职业身份的认同感和识别度。
  (三)探索精准培养模式
  围绕《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的三个等级要求,根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构成特征,以高职院校辅导员年龄层级、工作年限、职称结构以及职业发展规划为研究依据,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3类培训体系。设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分层、分类、依次递进培养,实现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一年入门、两年达标、三年创优”的目标任务。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分成若干个小模块,并结合每一个模块进行标准衡量的评价制订。所有辅导员对照模块和衡量标准进行量体裁衣,进行选择内容、提升时间、方式方法等,将辅导员选择的情况进行汇总、归类,分成集中培养、分散培养和自学等相结合,最终以评价标准作为依据,辅导员自学达到标准的予以鼓励和奖励。鼓励辅导员依据专业特长、性格、爱好等集群和团队建设,不仅提升业务能力,还打造业务探索、研究和创新团队,最终实现辅导员队伍“百花齐放、百芳斗艳”的生力军目标。
  (四)构建有效保障体系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设计,做到统筹协调,整体与特色共同发展。做精做优辅导体系建设中3项赛事培育载体,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辅导员科研团队”,培育辅导员工作研究和团队创新能力。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和“辅导员精品项目”培育建设,培育优秀辅导员个体和辅导员精品项目。举行“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培育全能型、专家型辅导员。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领导管理科研项目团队、把握国内外学生事务工作前沿进展、推动学生工作科研成果转换应用等能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综合竞争力。不能是依据学生的需要数量予以配备,应适当保持余量,应对人员培养、学历提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多承担工作任务,给予新入职辅导员角色转换和适应的时间,既是考验“入职多年”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同时,给新辅导员适应、工作方法的调整提供机会,完成新老交替的过程,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顺利。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培养目标不同,需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侧重点也不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需要培养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辅导员队伍建设,既需要事务专家、服务型专家,还要有比赛型、研究型专家。既要步调一致向前提升工作水平,还需要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辅导员具备的特长予以分散型提升,形成“高原上的高峰”形态。学校因事业发展,众多部门需要人手时从辅导员队伍中挑人,既是辅导员工作出色的表现也是辅导员个人发展的条件,需要时间上的调整,不能简单从业务上考虑,还应考虑学生的情况,临时调整对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周全考虑。
  参考文献:
  [1]邹燕.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模块化培训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6):65-67.
  [2]费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论析[J].教育评论,2015(5):76-78.
  [3]李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三维考察[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7):144-146.
  [4]李永山.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分层培训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4):134-137.
  作者简介:
  刘丹丹,女,山东烟台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张继中,男,江苏徐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校园危机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12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