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视角的高校“大类招生 分流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调查贵州财经大学“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和传统招生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发现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虽优于传统招生模式下的学生,但提升空间很大,进而从提高专业认知、解决学习困难,探讨专业知识、加强相互交流,开展集体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客观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发展等方面提出优化大类招生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传统招生;专业认同感;专业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F287.5 [文献标识码]A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简称大类招生模式)指高校按照院系、学科等进行大类招生,让学生学习 1~2 年通识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基本了解专业培养方向后,根据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为顺应大类招生模式的发展趋势,亟需对高校大类招生和传统招生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行对比,进而提出优化大类招生模式的对策建议。课题组分别对贵州财经大学传统招生模式的2015级学生和大类招生模式的2016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32份,回收问卷632份,有效问卷5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03%。
1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与传统招生模式下学生专业认同感比较
在调查样本中,大类招生和传统招生模式下完全不了解自己专业的学生分别占1.76%、3.29%,不满意专业开设课程的学生分别占20%、34%,经常去听讲座的学生分别占9.55%、9.87%,从来不去听讲座的学生分别占10.05%、16.45%;大類招生模式下有20.1%的学生会按专业的特点要求自己,47.99%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认真态度,分别高于传统招生模式上述选项占比3.65、10.44个百分点;大类招生模式下有53.0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地位很高,64.82%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对社会贡献较大,20.35%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分别比传统招生模式高出15.52、10.22、11.8个百分点;大类招生和传统招生模式下分别有45.48%、32.9%的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前景感到满意;在学生是否乐意与他人谈论自己专业问题的调查中,大类招生模式下表示乐意与他人谈论的学生占54.52%,比传统招生模式下的学生高17个百分点。
从性别分析专业认同感,分别有21.03%的女生、26.47%的男生认为大类招生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女生对大类招生的专业认同感略高于男生可能跟性格不同有关,女生心思细腻,男生大大咧咧,大类招生模式给女生更多的考虑时间,在专业选择上更深思熟虑。
进入专业的方式不同导致专业认同感不同。大类招生模式下非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在回答“专业是否适合,是否喜欢,是否满意”等问题时,专业认同感低于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大类招生与传统招生模式下完全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分别占7.29%、17.11%。可见大类招生使学生更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专业认同感更强。
综上,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于传统招生模式,前者赋予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杜绝志愿填报的专业壁垒,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慎重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学习主动性也更强。
2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与传统招生模式下学生专业归属感比较
当问及“学生是否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给自己专业抹黑”时,大类招生模式下表示“会时刻注意”的学生占63.82%,比传统招生模式下的学生占比高出近1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较为乐观的现象。
在问及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是否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时,大类招生和传统招生模式的学生中认为“完全可以”的分别占15.08%、11.84%,认为“应该可以”的分别占71.36%、66.45%,认为“不可以”的分别占13.57%、21.71%,可见大类招生比传统招生在学生眼里更能实现自身价值。在调查学生参与本专业相关活动的积极程度时,大类招生和传统招生模式的学生中表示“会积极参与”的学生分别占69.85%、53.95%,前者的积极性更高。
调查学生对班级氛围的满意程度,大类招生模式下有28.39%的学生表示“所在班级的同学团结一致、紧密结合”,30.4%的学生表示“虽然班级同学有自己的小团体,但是班级有事时能同心协力”;传统招生模式下仅有20.39%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自己的班级氛围,其全体同学团结一致,紧密结合在一起”,32.89%的学生表示“大部分同学和睦,个别同学不合群,且只求不影响整个班级”。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对自身专业的喜爱度还是班集体的紧密度来探究不同模式下学生专业归属感的强弱,都显示大类招生模式的学生专业归属感强于传统招生模式。
3 优化“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虽然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均优于传统招生模式下的学生,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
首先,提高专业认知,解决学习困难。学校应加大对各专业宣传的力度,降低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从众性,极力改进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提高对课程的满意度,经常性地举办专业相关讲座,并努力提高学生参与度。班级应成立学习小组,相互学习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其专业认同感。
其次,探讨专业知识,加强相互交流。专业分流中有部分学生因不满意自己的专业,可能会有思想波动甚至厌学,需对这些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专业信心,增强专业认同感。学生应主动与老师、同学探讨专业知识,近则可探讨专业课程学习、专业相关证书的考取等,远则可探讨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等,以激发学习动力。通过探讨交流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再次,开展集体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学校或班级定期举办与专业相关的集体活动,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深入了解、学习相关知识,而且能够在集体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股浓重的专业学习风气,使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加入其中,不断壮大学生组织,增强其归属感。
最后,客观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发展。高校往往以综合成绩来评判学生,鼓励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课程成绩评价标准尤为重要。课程成绩评价标准不仅要符合高校教学规律和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而且还要符合大类招生模式的改革发展趋势。高校应遵循可行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构建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业成绩的角度来提升学生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黄海燕.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1):312-313.
[2] 汪毅能,盛志琴.多学科工科院系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4(08):12-13+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6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