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残疾人职业教育脱贫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积极福利的背景下,当前对于残疾人的福利支持更倾向于通过职业培训来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让他们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这样的模式较以往的思路有不小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对焦作地区两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访谈调查,在社会运动式治理的理论框架内指出隐藏在官方报道的“焦作模式”的困境,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能的建议和出路。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教育;积极福利;教育脱贫;运动式治理;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据统计,当前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6.21%。其中仍有1500万以上残疾人生活在国家级贫困线以下,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2%以上。而研究所在地焦作市目前有人口总数 368 万,共有各类残疾人 21.5 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 6.26%。当地根据地理环境和市场情况采用了“六个一”模式,即“一山一滩一岭一园一网一盲”的模式,而涉及职业培训的则为后两个。其中的“一网”,为利用网络为阿里巴巴培训云客服工作人员;“一盲”则为依托整合特教学校资源组织盲人开展保健按摩技能培训。这些培训的对象主要针对贫困残疾人,也都被政府寄予了“教育脱贫”的厚望,也确实使得一部分残疾人受到了实惠,但在实际调查中,贫困残疾人对于这种“授之以渔”的方法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像过去政府直接提供物质援助时的热情,政府和残疾人两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让这种“教育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景变成了一种宣传口号。但吊诡的是,政府的投入明明比过去单纯提供物质援助还要多,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2 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残疾人职业教育扶贫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从整体上阐述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一种则着眼于一个特定地区的特殊情况,指出当地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成果和问题。
  2.1 整体阐述研究
  高扬、冯敏良从就业实践的角度,认为贫困残疾人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教育康复是获得就业能力的基础。罗秋月则认为通过类别化的培训来使残疾人职业教育实现其应有的效果。这类研究基于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整体把握,提出了当前残疾人培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分析中倾向于把残疾人视为一个整体,而忽视了残疾人的特殊性。
  2.2 地区性研究
  这类研究着眼于特定地区的残疾人培训现状,结合当地的情况加以分析。
  陈姝宇、孙祺童基于唐山地区的“阳光学校”的培训状况,认为当地的成功经验在于利用证书,以合法培训机构和官方的证明来提高残疾人学员的工作能力的社会认同度。徐倩、王华丽运用统计模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影响新疆残疾人职业培训的重要因素。
  2.3 国家运动式治理理论
  目前对于这类运动式治理活动,在探究运动式治理形成原因的研究中,周雪光通过阐述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的中国帝制时代官僚人事制,对后面对帝制时代各类运动得以贯彻所依靠的官僚体系做了分析。而关于当前运动式治理运行状况的研究,有学者发现运动式治理中存在层级协同,遵循着下行的权力路径与上行的治理路径,这解释了当前的运动治理所以能运行的机制基础。
  3 焦作模式的困境
  3.1 资金不足
  一切政策的运行都离不开物质支撑,资金无疑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石,而资金不足足以使一切为培训所做的努力大打折扣。据焦作市残联负责人所说,目前焦作市用于残疾人扶贫的资金大约100万左右。但是单是负担重阳职业技术学校对于残疾人云电商的培训,有限的资金就难以为继了。他们唯有限制培训的规模和频次,减少投入。而这也是他们现在所采取的措施——将参与者由残疾人限制为贫困残疾人,将培训由一个月一次改为3个月一次。这被解释为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抓重点,但是残联资金上的紧张却是不言而喻的。盲人按摩学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学校据称为废弃厂房改建,为学员们安排的住所也缺乏纳凉取暖的工具(没有空调、风扇数量很少)。可以想见,残联培训资金不足导致了培训的规模和水平被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学员结业后的能力难以保障,缺乏足够的社会竞争力,继而导致残疾人学员收入不理想,最终被挤出就业岗位。原本意在降低资金投入,“提高效率”的行为反而给残联带来了新的负担。而如何减少压力又能有所效果呢,能够快速出成果,教完还可以摆脱一部分管理责任的各种培训班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也确实提供了授之以渔的机会,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两全其美。
  但是,资金的不足却是怎样的策略手段也难以弥补的。资金的紧张带来的不仅仅是培训的覆盖面的缩小和培训水平的降低,也使得需要关注的培训参与人员筛选成为了走过场。
  3.2 残疾人学员筛选难以进行
  由于培训的资金捉襟见肘,残联不得不放松对于学员参与培训的监管。当地的残疾人管理目前已经实现电子档案化,本来只有残疾人本人参与到培训中,系统才会进行确认并下发培训补助资金。但是一方面是电子档案的管理和更新费用巨大,一方面是部分残疾程度较深的残疾人本身根本无法参与到任何形式的培训中去,使得这些本来最应该受到帮助的残疾人难以从“教育助残”中受益;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促使残联不得不放宽残疾人参与的条件。把要求由过去的残疾人本人变为残疾人家属。虽然规定了残疾人的家属参加,但是由于中国人情社会的特点颇为突出,亲属的外延也被极大地扩展了,报一个残疾人亲戚,利用补助名額成为了村民很容易想到的一个做法。上级筛选学员政策的伸缩性,给基层干部以极大的舞弊空间,而当一个个舞弊个案发生,降低的不仅仅是培训效果本身,还有残疾人对于政府的信任,这一点可能更为严重。
  3.3 政府公信力不足
  在残疾人培训这个范畴内,政府的公信力问题主要有历史和现实两个原因。
  历史原因是上世纪政府在改革开放后没有及时适应市场化时代的管理方式,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模式。使得公民对政府开展的活动能否使自己获益持怀疑态度,而在参与培训后,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原本享有的物质援助会被中止。当前的援助却会被取消,残疾人当然会犹豫再三。
  而现实的原因则是:由于资金不足,学员筛选存在问题,毕业后又缺乏跟踪,在教育过程完成后,又没有办法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支持。一方面是这些希望通过培训改善生活的人发现政府的培训不足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一方面却是部分掌握资源的人与基层干部勾结,获得培训资格和补贴,这样的巨大反差又让可能的残疾人学员如何对政府信任呢?
  4 结论与可能的出路
  综上所述,尽管焦作模式中的残疾人培训项目在方式上较过去单方面地向残疾人分发资金和实物援助的方法有了不少的创新。通过给残疾人“赋能”让他们参与社会生产,形成与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双向回馈。但是,这种“积极福利”的探索却因为政府的资金不足、公信力不足而导致的学员筛选标准难以保障、学员事后跟踪不足以及残疾人自身能力与热情问题而面临困境。作为一个小的脱贫运动主体在顶层设计开始就产生了偏差,而要缓解甚至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一条能够既高效地贯彻顶层设计,又具有适当的灵活性的治理传导路径。而具体到这个问题的上,则是调整顶层设计,在实现政治任务的同时考虑目标的现实性。这是当前不少残疾人教育的一大困境,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我们从帝制时代延续至今的运动式治理的困境——中央需要的是政治任务的实现和整体性的稳定和繁荣,而地方则更关心地区的发展和部门利益的实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运动式治理的动因,也是运动式治理难以持续的死穴,也唯有协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才能给我们的国家带来真正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陈姝宇,孙祺童.阳光相伴、技能相携——唐山劳动技师学院阳光分校的残疾人职业培训[J].职业,2017(03).
  [2] 高扬,冯敏良.残疾人就业实践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7(01).
  [3] 罗秋月,孔德伟.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实现新进展——2011年培训就业年活动综述[J].中国残疾人,2012(02).
  [4] 文宏,崔铁.运动式治理中的层级协同: 实现机制与内在逻辑——一项基于内容分析的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5(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9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