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男性幼师身份认同的有效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男性幼师身份认同面临极大挑战,专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男性幼师的身份挣扎和身份认同两个方面,剖析建构男性幼师身份认同的背景和路径,以期从政府、社会和个人等方面加速男性幼师行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关键词】男性幼师 身份危机 身份认同 有效建构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08-01
一、身份挣扎:男性幼师的“现实规训”与“漂浮无据”
1.社会传统文化桎梏男性幼师择业动机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蕴含着根深蒂固的男女两性二元对峙,抚育幼童自古就被归类为女性的家事范畴与工作主项,男性则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这种“男女有别”的性别观念文化深刻地桎梏着男性幼师的职业选择与自我认同。
2.教育工作场域压抑男性幼师自我效能
男性幼师的工作情境长期处于女性群体集聚的异质化空间中,既缺乏同性之间的情感共鸣与支持,又疏离异性之间的事务交流与合作,很容易成为游离于集体的“边缘人”,同时,居于以女性为主导的幼儿园行政管理体制中,男性幼师的领导权与话语权都被进行了过滤与压制,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安、管理层级的低端滞后使得男性幼师很难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忠诚感与集体归属感。而且,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具有繁杂琐碎、机械单调、平淡无常等特性,需要教师具备超强的耐心、细心与责任心,微不足道的日常、无法言说的心情常常让这些大男孩们身心疲惫、不知所措,不断吞噬着对这份职业的忠诚与热情。
3.现实经济利益限制男性幼师发展前景
近年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中的事业收入(含择园费、学杂费等)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占比却在持续下降,学前教育的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薪酬水平与福利待遇,过低的工资严重制约了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与队伍稳定性,尤其是年轻的男性幼师群体往往还负担结婚生子、养育家庭的责任重担,经济压力与生活压力共同消磨着男性幼师的教育信念与信心。
二、身份认同:男性幼师的“职业回流”与“成长之道”
1.政府重于引导,提升职业认同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快制定学前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从源头上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的经济收入水平;同时,完善作为薪酬待遇补充的福利保障机制,尤其是针对男性幼师的利益分配补偿,可以包括住房、交通、进修等相关的补助津贴。其次,加强幼儿园的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在组织架构上要明确发展并提拔一定比例的优秀男性幼师进入领导层與管理层,畅通职业生涯的晋升渠道与发展空间,通过行政赋权来提高男性教师在幼儿园场域中的话语权;在文化建设上要充分关注男性幼师、认真倾听合理诉求,创设开放包容、和谐多元的园区文化,给予归属感与安全感。最后,将国培计划、地培计划和园本培训有效结合,把师资培训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
2.社会乐于宣传,提升民众认同
首先,理性定位男性幼师的社会身份,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媒体传播的正向引导作用,让社会大众理性认识到男性在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性意义。其次,合理关注男性幼师的身份存在,当前新闻媒体过度聚焦男性幼师的性别差异、以刻意渲染来博得大众关注,忽视了男性幼师真实的价值诉求与角色期待,因此,需要引导社会舆论对男性幼师群体理性关注与客观评价。最后,科学看待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与智育取向,“非知识化身”的幼儿教师往往因其学历低、门槛低而被主流教育文化排斥,只有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与初心,才能真正建构男性幼师的生存之道。
3.个体精于专业,提升自我认同
首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进行人生定位。围绕“我是一名幼师”的职业命题,在“我何以属于这个群体”、“我扮演什么角色”、“我遵循什么规范” 等问题上形成清晰的身份意识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行为[1],进而才能明晰择业动机与就业方向,矢志不渝地坚守幼师岗位。其次,要加强知识技能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幼儿园要重点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公开课、赛课、评课、外校观摩课、外出培训、各级各类比赛、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水准与活动组织水平,全面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最后,男性幼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反思现实的自我存在,并在与他人互动交流中不断优化身份定位、改良发展路线,从而构建与现实契合的身份认同。
参考文献:
[1]王声平,杨晓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其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4.
作者简介:
周姗琳(1975-),女,学士,一级教师,安徽省濉溪县新城中心幼儿园教研组长,主要从事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发展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