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认同 体验建构 反省内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遵循“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基本原则,立足校本实际,尝试践行“规范认同·体验建构·反省内化”的道德建设运行机制,引导师生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前提下,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累积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本化的道德建设在迭代蝶变中日渐转化为一种现实的教育生产力。
【关键词】规范认同;体验建构;反省内化;道德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9-0017-04
【作者简介】缪德军,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江苏如皋,226511)校长,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如何让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个体每一步的实际行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遵循“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基本原则,立足校本实际,尝试践行“规范认同·体验建构·反省内化”的道德建设运行机制,引导师生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前提下,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累积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本化的道德建设在迭代蝶变中日渐转化为一种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共图发展,协同发力,高质量、高品质的普通高中教育如箭在弦上。
一、规范认同:指向道德信念的“灯塔”
白蒲中学基于“尊重对话”“倾听包容”“多元关照”的原则,引导教育行为主体(即教师、学生、班级、学科组、社团等)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等刚性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协商沟通的方式,酝酿生成个体或组织普遍认可的以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旨归的行为指南,让师生在自我约束、自我把控、自我调节中谋求个体以及自组织的更大发展空间,彰显学生个性的“自我约定”、班级特色的“管理章程”、教师的“弹性管理机制”,为师生的道德自觉与生动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1.尊重对话——生成学生的“自我约定”。
基于学生立场的真诚对话,注重尊重和信任。在“精神相遇”和“视界融合”中达成的“自我约定”,既能充分保证刚性规范的落地,又能充分观照学生个体的合理需求,更有利于保证学生个体在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规范的前提下,自觉践行每一项要求。
白蒲中学坚持民主沟通,倾听学生的声音,广泛动员学生思考“我希望以怎样的姿态投入到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去”“我应当如何学习、如何交往”“我应当怎样处理好与同学以及老师、家长的关系”“遇到挫折或困惑应如何面对”“违反学校规范规则应承担怎样的后果”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拟定出充分体现学生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个性发展需求的“自我约定”。调研中我们发现,充分体现尊重、宽容、信任与鼓励性质的“自我约定”,紧扣学生的日常生活培育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人格尊严和独立推理能力的持续张扬,促进了规则意识的生成,促进了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2.倾听包容——建构班级的“管理章程”。
合规律合道德的班级管理离不开班规班纪的约束,如何制定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并能促进班级和谐生动发展的“班级管理章程”,一直是班主任关心并追踪的热点话题。有效的管理章程应当充分体现最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诉求,聚焦班级学生成长氛围的营造、智慧分享的发展融合机制建设、团队协同的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培养。
直面可能存在的不良现象,引导学生把控好自我,树立起为人为事的规范意识,这种班级民主管理制度,不仅让班级形成了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而且促进了主体对制度规范的贯彻与实施,更让突发事件的解决有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干预的机制,让教育从被动走向主动。
3.多元关照——形成教师的“弹性管理”。
在学校历任校领导看来,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岗位,心的归宿是该职业追求卓越的最高境界。严苛的上下班点名管理管得了人,但管不了心,管不了心,又谈何工作效率、工作效能。为了抓心,增强凝聚力、执行力,白蒲中学对教师实施多元关照,引领教育教学管理有序高质运行。利用寒暑假,学校组织行政与教师骨干集体研修,全面部署下学期的工作,对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统筹规划,并分条块列出工作重点与实施办法。建立核心备课组,统筹各学段教育教学的阶段目标与实施方案。因前置性的思考與谋划,开学后学校的一切工作就进入自控状态。关心、服务与引领便成了开学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常态。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化解了误解,增进了和谐;班主任与学生常态化的走心交谈,帮助学生走出了成长困惑,增强了发展自信;学校对特殊困难个体提供的帮助,培育了师生感恩奋进的力量;教师之间围绕发展主题的恳谈,集聚了智慧,生成了专业发展的内生性力量。完善的联系关爱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情感关怀,促进了师生心理、人格的积极健康发展。
二、体验建构:生成道德意志的“锚点”
道德需要在活动体验中生成累积。道德体验是从人的内心世界把握德性与德行的重要元素和环节,是连接德性与德行的桥梁,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在道德体验中,主体会通过对道德事件的经历、体会和感受,积淀起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理倾向性。白蒲中学立足校本实际,探索并践行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道德体验活动,遵循道德发生机制,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累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仰与道德行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体验越来越蜕变为一种现实的教育生产力。 1.学生发展指导: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自己。
今天的高中学生身处两种转型的交织之中,一是高中学生本身的转型,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高中学生多是15—18岁的青年,他们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期;二是社会大环境的转型,整个人类社会处在变动不居的状态,比如信息的高速传播、知识的激增、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科的分化与交叉,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诸多社会运行体制的革新等等,有很多东西需要建立与规范,也有很多东西需要适应与改变。白蒲中学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实际,基于学业、生涯、生活三个维度,对学生发展辅之以“思想指导、心理指导、行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发展指导在学生成长中的“发展功能、预防功能、矫正功能”,引领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
一是实施导师制,凸显服务引领。组建以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优秀家长、知名校友、教育专家为核心的导师团,制定章程,进驻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定期为需要服务的学生提供适时适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或是解开成长心结,或是分享成长中的成功体验。
二是健全记录袋,评价促进自治。学生在审视自我发展的轨迹中,明确人生目标,增进向学之心,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注重层次性,强化分类指导。纵向上,分成高中不同学段的指导小组,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横向上,分为发展性、介入性和矫正性三个类别的指导。
四是关注体验性,经历感悟成长。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去发现自己,通过各种各样的选择去突破自己,通过责任的承担去建设自己——教育就成为一个有清晰目标的探索过程,一个幸福的成长过程。
2.系列仪式体验:以道德铸就不一样的青春。
一是入学仪式,让学生在规范中自由生长。白蒲中学一年一度的高一新生入学仪式,抓住“三年规划”“行走方式”“毕业憧憬”等几个关键要素,缜密构建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平台,致力于让学生将集体意识、规范意识、归宿意识入耳入心,内化为个体的行为自觉,实现初高中的有效衔接。
二是成人仪式,让学生在担当中砥砺奋进。每年5月,白蒲中学都会组织适龄学生参加庄严的成人仪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校本化的活动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公民意识、宪法和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学生们感悟社会发展,畅想未来生活,反省自我实践,自觉担当一位学子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是毕业典礼,让学生在包容中超越自我。白蒲中学始终把毕业典礼作为一种道德课程加以系统开发,优秀毕业生的发展引领、校长的谆谆教诲、教师代表的殷切期望相得益彰,感恩包容、志存高远、理智仁勇的价值追求越来越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一种永恒精神财富。
3.发现蒲中之美:生成师生向善尚美的力量。
罗丹认为,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基于这一观点,白蒲中学持续开展以“发现蒲中之美”为主题的课程开发,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演讲、主题班会、图片展览等,意在引导学生在美丽的蒲中校园中感受美的另一种哲学价值——理想抱负的美、乐于助人的美、勤奋向上的美、学识渊博的美、爱生如子的美、勤勤恳恳的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美等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系列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让师生浸润在美的教育场域之中,实现从发现美到欣赏美、创造美、享受美的人生跨越。以此积聚向善尚美的情愫,凝聚协同力量,共同创造并享受美好教育生活,成就师生共同发展。
三、反省内化:实现道德自觉的“根基”
规范认同、体验建构,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反省内化,才能生长为一种道德自觉。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公共道德标准自觉反省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是一个人融入社会、成就事业的道德基石。道德内化,是指道德主体对社会道德的学习、选择、改造、发展的过程,是个体根据时代精神和个体内在要求对现存社会道德体系进行积极扬弃,从而形成个体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的过程。规范认同、体验建构基础上的反省内化,是由他律走向自律、实现道德自觉的必然选择。白蒲中学运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网络随机评价等方式,促进教育行为主体调适自我,改进为人为学为事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师生的道德水准。一个协同进取、聚焦发展、创新不辍的道德团队正在逐渐形成。
诚然,面对当下社会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的道德教育实践还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沃土,离不开规范化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教育主体高尚的价值追求。道德教育需要专注,更需要协同,我們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赵红莉.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德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16-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