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将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扶贫,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生态型贫困的难题。这些年来,我国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有效地提升了生态扶贫的效果,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缺乏健全的生态扶贫制度,没有建立相应的生态扶贫运行机制,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目标等还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必须要完善生态扶贫模式,建立科学的保障体系,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现在,我国欠发达区域主要面临着两个困境,一是经济越来越贫困,二是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由于经济水平低下,使得人们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推动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而这样的情况,又反作用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加剧了该地区的贫困,降低了该地区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水平,这就是”生态型贫困。”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困境,这些年来,我国出台了有关生态扶贫的政策,就是为了能够将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结合在一起。
  1 生态扶贫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生态扶贫是我国新时期精准扶贫的新模式,那么,如何有效的实现生态扶贫呢?2018年,我国就生态扶贫制定了新的工作方案,其具体的开展途径有以下几种:在生态公益性质的岗位上工作,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建设生态工程,可以获取相应的收入;积极加入生态行业,增加财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等。这些内容,宏观描述了生态扶贫的基本实现路径。有的专家则认为,生态扶贫主要是由四个内容组成,其中包括产业层、基础层、保障层和服务层。生态扶贫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生态扶贫如果面向居民,重点内容是要提升可行能力和生计资本;如果是面向地方,重点内容则是应该加强地理的资本,同时减少社会的排斥等。
  生态扶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目标,而是应该结合多种路径,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结合我国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实现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生态扶贫大致可以划分为:生态建设的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生态产业扶贫等模式。这些模式联系密切,却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性。
  2 生态补偿扶贫
  生态补偿扶贫,指的就是,将个人、单位、政府、生态保护收益的区域,为生态保护有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单位或者区域,通过协商谈判、财产转移、市场交易等多种模式提供合理的补偿。生态补偿,其实就是为了能够使得生态的受益者和保护者之间实现一种利益的平衡。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给农民一定的费用,让农民退耕还林,以避免水土流失的情况出现;给林场工人一定的费用,让他们不再砍树,保护我国的植被生长;给风沙源区域的居民一定的费用,让他们多多种树,以便于提升当地土壤环境,防风固沙。采用生态补偿的方式来扶贫,能够有机地将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结合在一起,能够对落后区域的居民做出合理的补偿,同时实现生态受益者和保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我国的草原、湿地、流域、森林等区域,都是生态保护补偿的重点区域。开展生态补偿,需要重点考察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退耕还林。顾名思义,也就是国家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划分出来,改为退耕区,农民不再耕种,而是在上面建造经济林或者生态保护林,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给退耕的农民一定的经济赔偿,能够有效地协调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启动了退耕还林这一重要的生态补偿行为,当时主要是由中央拨款,给予农民一定的生活补助费用和粮食补助。到了2008年,农民不再交农业税,降低了退耕农民的补助标准,加大了农业补贴的力度。2014年,政策又发生了改变,农民可以自愿地进行退耕。第二,退牧还草。这一政策在2003年正式启动,主要是对全面禁牧的农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助。一开始的时候,我国对载畜量有着严重的控制,地方和国家都会对农户进行多种形式的补偿。到了2011年,我国结合大草原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非常不适合放牧的区域,做出了禁牧封育的决定,给予牧民一定的补助。这些政策,有效地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平衡了农民的收入和付出成本,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但是,因为实现途径和种类目标较多,在开展生态补偿扶贫时,仍旧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所以,一定要加强政策法律的保护机制,制定严谨的补偿标准。如果生态补偿,不能够有效地将农民因为修牧、退耕所带来的损失进行弥补,那么就会出现偷采、复耕等情况。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完善监督机制和补偿程序,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有效性。
  3 生态建设扶贫
  生态建设,也就是我国开展一系列的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项目和工程,以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劣,同时对已经恶化的生态环境不断修复和治理的过程。开展生态建设,就是经过有效的人为干预,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质量,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建设扶贫,主要是号召贫困人员,参与我国的生态建设,获取相应的报酬,以此来增加经济收入,提升经济水平。例如,我国在建设天然林保护时,就组织了一群比较贫困的居民来建设该项目,同时结合我国的规定,给予他们相应的报酬。另外,建设公益性的岗位,成立草牧业、造林合作社等,都是可以实现的有效路径。
  早在2000年,我国就正式启动了天然林的保护工程。重点保护我国的天然林,禁止砍伐天然林,加強对天然林的管护工作,并给予合理的补偿,以此来保护天然林资源。这一工程从开展以来,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建设这一工程,有效地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水平。我国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在保护天然林工程上,着实吸引了不少的居民,他们积极地保护天然林,增强了贫困户的收入。而且,根据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政府给予当地居民一定的经济报酬,让他们投身到管护公益林的岗位之中,解决了很多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些政策,切实地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我国新农村的健康发展。
  我国一定要加大力度,建设生态工程,给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经济水平。在开展生态工程时,要一定程度上倾斜于贫困地区,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受益处,带领当地居民脱离贫困。同时,生态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我国一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必须要制订长远的发展计划,减少工程周期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让民众有所保障。另外,还要出台相应的扶贫政策,例如,在建设生态项目时,可以重点考虑贫困地区,有限考虑贫困人口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
  4 生态产业扶贫
  生态产业,也就是俗称的绿色产业。纵向结合流通、生产、消费、回收、保护环境等,横向结合各种行业的生产技术,统一管理生态系统,实现有害物质的零排放。和传统的产业不同,生态产业充分反映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包括生态草业、农业、旅游业以及循环经济工业。生态产业是新型的产业,必须要有创新技术和科学理论来做支撑。开展生态产业扶贫,就是有效地将精准扶贫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增强贫困区域的自我发展水平。
  在开展生态扶贫时,要进一步地调整产业结构,刺激人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切断人导致贫困的动因,从而实现真正的扶贫目的。首先,要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布局,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合适的生态型产业;其次,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开发相应的生态产品,带动贫困户发展;再次,不断地引进优秀的生态产业发展工程,进行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多多开展生态产业项目,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最后,多多开展对口帮扶、组织培训等活动,贫困人口进行过能力扶贫、技术扶贫,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5 结语
  将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政府需要定期地组织优秀的技术人员到贫困地区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提升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的帮助他们脱贫,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文峰,亓光勇.特色产业助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发展——以云南塔城镇为例[J].开发研究,2018(05).
  [2] 蓝文琳,罗耀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对策[J].河南农业,2018(20).
  [3] 蒋菡.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成效的研究——基于对皖北L镇的第三方评估[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8(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9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