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锡剧现代学徒制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锡剧作为传统戏曲的一种,表演风格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这给培养戏曲人才,传承戏曲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现今的学校戏曲教学模式存在着生搬硬套,缺少经验的弊端,想要让锡剧核心得到传承,仅靠学校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却能解决这一弊端。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师生面对面接触,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每句唱词、每种唱腔、每个身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更加深入、更加明确。为学生的基本功打牢基础,促进锡剧的长久传承。本文通过对锡剧现代学徒制的简要研究,以期给锡剧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锡剧;现代学徒制;传承与发展;经验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锡剧是一种饱含当地风土人情,拥有悠久历史的表演戏曲艺术。长久以来,它都采用的是师徒之间直接接触,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模式,使得锡剧能够代代相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化潮流趋势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外来音乐文化袭入中国,传统戏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锡剧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现今大多数院校在对戏曲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时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样的集体教育模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但是却很难使他们的戏曲表演达到一个更加专业的高度,而且这种小班化授课,虽然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但是授课教师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的把握,以及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调整自我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换句话说,也就是不利于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模式见效缓慢,导致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直接影响学生戏曲技艺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他们未来的戏曲职业生涯。现代学徒制采用师徒授受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能够解决锡剧传承遇到的困境。
  一、戏曲学校培养锡剧表演人才的问题
  (一)戏曲院校定位模糊,脱离了舞台实践
  戏曲学校在本质上改变了师傅与徒弟之间利益的牵连,全日制的教学制度,把學生从戏曲舞台中剥离开来,传授了大量的戏曲文化知识。尽管学生学习了大量的戏曲理论,却没有机会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自我的舞台经验。缺少实践经验的戏曲学生很难符合锡剧表演剧团对演员的高要求。比如戏曲专业人员饱和,剧团招收人员有限,导致人才的供应出现不平衡状态;学校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在剧团表演的实际操作之间差距很大;在校排演的演出剧目与实际剧团的演出剧目有很大的差别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即便考取到了剧团演职人员,但因专业技艺达不到剧团要求而滞后上台表演的情况发生。这样在无形中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了教育负担。此外,因剧团招收演职人员的数量有限,大量戏曲专业的学生在考取剧团无果后也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对口的岗位,就业压力水涨船高。这也是很多学生不愿意选择戏曲专业的主要原因。
  (二)戏曲院校重理论,轻职业素养
  当前许多戏曲院校仍然没有找准自己作为职业教育一部分的精准定位。戏曲院校应当把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表演技艺放在和传授戏曲知识理论同等的位置上,而不是轻实践经验,重理论传授。这样偏颇的课程设置直接导致学生精通戏曲表演的技巧,却没有完成戏曲表演的内在功底。教学课程过于细化导致使得锡剧这门综合表演艺术形式四分五裂,学生能掌握其中一项,却不能够把它们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表演形式。以锡剧唱腔为例。锡剧有三大盛强系统,分别是簧调、大陆调、玲玲调。戏曲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将这三大腔的教学划分清楚,分类教学,就会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徒增学生学习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综合性地掌握锡剧的特点和精髓。
  (三)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戏曲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压力下被动地进行学习,致使积极性下降。学习戏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较为枯燥的过程。如果教师不积极地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综合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会压抑住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锡剧现代学徒制区别于戏曲学院教学的优势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戏曲的积极性
  现代学徒制根植于职业教育,更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以便于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师傅和徒弟之间有更多的接触时间,师傅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徒弟,便于师傅根据徒弟的学习状态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进行改正和加强,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
  不同于在教学课堂上中规中矩的学习,锡剧现代学徒制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剧场环境中,给学生充分的观摩时间和观摩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现场学习里尽快掌握上台表演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剧团的工作中去,掌握剧团工作的流程,锻炼上台表演的反应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锡剧现代学徒制追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该教学课程打破细致的学科分类,不着重强调教学过程的一贯性,更多的是根据角色的区别、学生的状态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流程,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调整,灵活性较强。重视的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又在知识的支撑下进行实践,相辅相成。
  现代学徒制以剧团为主要教学根据点,教学时间也是完全配合着剧团的演出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演出中去,让学生在现实的演出环境中尽情地感受锡剧的魅力和精神内涵,加深对锡剧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剧团内的艺术氛围要远胜于校园课堂,锡剧时地方风土人情的载体,它饱含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艺术细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塑造职业道德等有很大的帮助。
  (三)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储备人才
  现代学徒制讲求“学中做、做中学”,结合锡剧的戏曲特色,制定综合的课程教学系统。该教学模式一改以往班级授课制的小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一对一教学。锡剧剧团的表演艺人担当师傅的角色,由相关部门组织学生进行拜师,学生拜入师门之后,就跟着师傅的步伐,全面学习锡剧艺术,为锡剧的弘扬与发展培养了基本功扎实、拥有自我表演风格的戏曲储备人才。
  (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具有建设性
  锡剧现代学徒制以职业教育为载体,以培养能够参与锡剧创作和演出的专业演职人员为导向,核心是促进锡剧的传承与发展,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与戏曲院校有较大的不同。传统的戏曲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过于主观性和独断性,不能很好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现在学徒制评价教师、师傅、剧院表演艺人的评价相结合。由三方共同制定相应的考评措施。同时,考评的内容也由单一的技能检测转变为综合性评价,在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将学生平时的道德品质、临场反应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纳入到考核标准中去。要知道培养的不仅仅是戏曲工作者,更是具有良好道德的锡剧传承人。 这样的考核措施更显公平,也起到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提升自我专业技能和道德提升的激励作用。
  三、小结
  锡剧作为传统戏曲的优秀剧种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需要我们去保护、发扬和传承的瑰宝。培养优秀的锡剧储备人才是发扬锡剧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培养戏曲人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校园推广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模式,因材施教,达到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志群,陈俊兰.我国职业教育学徒制——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
  作者简介:郁仁东(1963—),男,国家四级演员,研究方向:戏曲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