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的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中教育教学目标也由单纯应对高考转而更加重视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综合培养。然而,长久以来,体育课由于课堂任务较轻等缘故,一直被视为缓解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的“放松课”,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忽视了体育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这导致体育课逐渐偏离了原本“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教学初衷。基于教学经验,对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的落实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素质教育
在笔者看来,高中体育中所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精神的培养以及健康意识的形成,这三者的培养在体育教学当中的落实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体育素养,改善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出现的学生运动能力较低且健康意识较为缺乏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适当调节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节奏,在保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水平。
一、确立教学目标,提升学生锻炼积极性
目前,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正在不断加强。然而,体育锻炼是一个需要付出大量精力以及持之以恒才能够获得明显突破的过程,其本身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积极性下降,最终放弃锻炼。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的不是如何引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欲望,而是如何提升和保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合理目标的确立能够促使学生向着目标持续进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也能够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体育精神。
例如,在高一对学生进行排球教学时,我就对每个学生在这一部分的教学结束后所应达到的水平进行了介绍,并要求学生朝这一目标而努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明确了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目标的设定也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压力,促使学生为了达到目标而持续进行锻炼。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也能够让学生在达成目标之后产生成功感,从而提升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增强学生锻炼意识
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十分尴尬的情况,那就是课堂要求过严会降低学生上体育课、进行体育训练的積极性,而给予学生过多时间进行自由活动所起到的锻炼效果又不高。这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的把握,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劳逸结合,并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以及引导,从而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以及兴趣,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主意识。
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当中,我向学生强调了耐力以及跳跃能力等对篮球这一运动的重要性,这一教学方法对那些对篮球等竞技类体育项目抱有较高兴趣的男生群体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之余,也会有意识地练习中长跑来促进身体能力的提高。另外,在教学时,我也注重对学生体能的消耗进行观察和管理,在适当的时间点给予学生少量的休息时间,从而增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提高他们在体育课上的学习效果。
三、融入学生群体,进行体育精神培养
体育精神是包含了公平竞争精神、持之以恒以及勇于面对挑战等在内的一系列精神品质的集合,然而其适用范围并非仅仅局限于体育锻炼层面。体育精神的教学不仅仅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内容以及示例的介绍,更需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对这一精神产生实际体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参与学生的体育锻炼过程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给予技巧上的指导以及精神上的指引。
例如,在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分组进行体育锻炼时,我常常会融入他们,充当他们进行小组比赛的裁判,并在他们进行比赛的过程当中,对他们的动作、战术等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也在比赛的裁定当中向学生介绍这一体育项目的规则以及要求。通过这种方式,我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进行了指导,提高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向他们传递了公平竞争在体育竞赛当中的重要性,培养了体育精神。
体育核心素养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对其落实方式进行积极探讨,使高中体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体”的方面进行培养,更要促进“德”和“智”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明海泉.高中体育核心素养探究及培养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2018(8).
[2]王美莹.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探讨[J].高考,2018(6).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5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