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初中生的预习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自觉的预习习惯,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正所谓,“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那么,如何才能发挥预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呢?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英语学习 预习习惯 重要性 基本要求
一、英语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提高听课效率。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原因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就可以温故而知新,能有效地接续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率。如7AUnit 1主要学习了一般现在时态,虽然小学有所涉及,但经过了一个暑假学生对这个知识印象已模糊,教师要及时布置学生认真预习,为知识的扩展作好铺垫。
2.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预习是学生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条件,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掌握新课的框架,找出新课的重点,及时发现疑难问题,还可以温故而知新,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避免了听课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
3.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知识点,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判断、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等,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教师如能从刚开始学习英语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学生就能更快入门,并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英语预习的基本要求
1.要培养坚持预习的习惯。不少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过程中预习的重要性,或认为可有可无,或时断时续不能坚持。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本身要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一项学习制度来抓,重视学生预习方法的引导和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效果。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学生能否坚持预习,在知识的接受上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差别甚至于会影响今后的英语学习。
2.要明确预习的目的、要求。要避免盲目的预习,必须要了解老师的预习要求。一般来说,预习要求要有“四性”:(1)可接受性。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能力限度,既要使学生可以接受,更要使学生乐意接受。(2)趣味性。预习后学生上课感到轻松,兴趣也就增强了。如何因势利导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呢?我在布置预习时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力求形式灵活多样,新颖独特。(3)启发性。只有积极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地体现预习的效果。(4)合理性。教师要针对需要,精心设计预习要求,处理好预习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不然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失去兴趣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3.要突出预习的重难点。如果是预习Reading,重点是听录音,画词组找句型;如果是预习Grammar部分,重点是掌握结构;如果是预习单词,重点是拼读,让学生清晰知道每次预习从哪儿展开,到达什么程度,重点在哪儿,难点又在哪儿。
三、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预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1.坚持听录音。预习习惯培养的第一步便是培养学生坚持听录音的习惯。小学英语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课堂上模仿老师,课后模仿录音。在英语起使阶段,能不能听录音,会不会听录音,愿不愿听录音对一个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录音能教会学生纯正的发音,娴熟的语音语调。特别是对低起点甚至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听录音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减少学英语的畏惧心理,减少朗读中的失误,尝试朗读的快乐。到了九年级也不要因为忙于句型、语法的学习,而忽视听录音的重要性,听录音的习惯要始终伴随英语学习。
2.学会使用字典。预习时对于不认识的单词,要通过查字典在单词旁注上音标、含义,然后跟着录音拼读至初步掌握为止,在课堂上老师讲解时就印象深刻了,同时也能尽快掌握单词或知识点。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3.良好的朗读习惯。同样背几个单词有些同学只要几分钟,有些同学背半天也背不熟,这是为什么呢?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预习中,应把握这“三到”,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预习中,朗读对话、背诵词汇时,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手画,这样既有助于发挥多种器官并用的作用,又可保证精力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预习的质量,保证预习达到好的效果。
通过这一段的教学反思与实践,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