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黄自三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黄自先生是我国19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虽虽只经历过34个春夏秋冬,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极具价值的东西。他创作数量最多也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艺术歌曲,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与西洋的写作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清新脱俗,风格典雅,不遗余力地推动了当时中国音乐的发展。本文将从黄自先生的《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来浅析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特点。
  【关键词】艺术歌曲;黄自;钢琴伴奏;织体;传统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人,是我国19世纪3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之一。他的艺术歌曲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歌曲的特质是运用“音乐、诗歌、钢琴伴奏”三位一体的创作技法,而且在音乐种类中最具有艺术表现性。因此,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演唱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他的艺术歌曲的歌词短小精练,富有诗意,非常看重音乐与歌词的完美结合,将看似并没有相同性质的文学和音乐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把旋律的抒情性、歌词的文学性、内容的深刻性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眼前。本文将对黄自抒情性艺术歌曲代表作《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来分析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和声、肢体以及情感表达。
  一、《春思曲》的伴奏形式
  《春思曲》创作于1932年,黄自作曲,韦翰章作词。这首歌曲主要讲述了一位少女思念已别多年,远在他乡的情郎的故事,作者用优美但又伤感的诗词表达出这位女子的寂寞、惆怅、期盼自己心爱的人早日“快整归鞭”回到自己的身边。这首歌曲将一个多愁善感的中国女子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词曲为d小调,12/8拍,伴奏形式前半部分主要采用了柱式和弦伴奏的音型,后半部分采用了分解和弦琶音的音型。歌曲的第一小节作用了此曲的主调音程,用右手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小节,来模仿多雨的春天,寂寞的夜晚潇潇春雨不停的打落在台阶上的声音。根据每个演奏者的不同,可能对于这一小节有不同的演奏,可以从弱到强稍作处理,也可不用严格按照拍子的強弱来处理,因为下雨时的雨滴也并不是那么有规律的。在第一小节十二个八分音符的音程之后,歌唱者的旋律加入,钢琴的右手一直保持和前奏相同的节奏不变继续模仿雨滴的声音,左手和歌唱者的旋律一模一样,而且第一句运用了连续下行的音符来充分体现了“潇潇夜雨滴阶前”的情感,刻画出了在这样的情境下女主人公一夜无眠,思念情人的孤独寂寞,右手这些平稳的音符将观众慢慢带入歌中的雨境,右手持续不断的音符和左手跟随旋律的音符更加体现了女主人公一夜未眠的愁绪。
  这首作品在调式、调性上也是丰富多彩,简短的歌曲中变换了7次的调性,依次为d-f-F-E-#C-F-d,开头为d小调,在第七小节的第七拍时,从d小调转到了f小调,一个音的变化,将观众又带入了另一种情景之中,“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降低半音也表现出这位女子思念心爱之人,日渐消瘦,已经没有心情再理妆容的纷杂愁绪,曾经的容颜现也已慢慢消逝。在第10小节“懒贴花钿”的“钿”时又转回到了F大调上,在11小节处钢琴伴奏的肢体明显有了变化,从前面的紧紧跟随主旋律到双手无旋律的伴奏,左手用的八分音符分解和弦琶音,右手运用的是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琶音,此处钢琴伴奏肢体的变化使乐曲从前面的忧愁伤感逐渐变得明朗欢快一些,使乐曲更加流动,女主人公倚在小楼前怕看见陌头杨柳,此处右手的伴奏型就像是在模仿春天杨柳随风飘荡的情境。右手连续六小节的十六分音符分解琶音以及左手八分音符的琶音,一紧一松相互交替也更加体现了女子内心的寂寞、波浪起伏的心情,连窗外的燕子都是成双成对的,她的心里也无比羡慕。
  二、《思乡》的伴奏形式
  《思乡》创作于1932年,黄自作曲,韦翰章作词。这首歌曲主要讲述了游子在外思念家乡的感情,全曲只有仅仅61个字,一个字都没有重复,表达了游子在外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早日归家的渴望之情。歌词真实感切,发自肺腑,令人感动。
  此曲为bE大调,4/4/拍,速度为行板,伴奏形式整体采用了琶音式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使乐曲整体线条流动。前奏的第一个#F音与后面的G形成一个小二度的关系,使旋律线条有鲜明的色彩变化。乐曲的钢琴伴奏作曲家基本上设定的是双手的分解和弦琶音或者是单手的琶音进行,使整首曲子的线条流畅舒缓,把感情慢慢地表达出来,在优美的旋律中却能听得出一丝丝淡淡的忧伤。伴奏织体也一直是左右手相互交替的分解和弦琶音进行。钢琴伴奏者也应在这里连贯的弹奏出每一个音符,与演唱者琴声合一,同时做强弱处理,这样才能完美的表现出此时的情景。一直到曲子的11小节,钢琴伴奏都是采用的是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弹奏时应注意每个音之间的连贯性。在12-14小节出现了简短的两小节间奏,黄自先生把这短短的两小节设计的精心独特,这两小节的钢琴伴奏就好像是模仿杜鹃的啼叫声与游子的对话,前一句强,后一句弱,更加真切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弹奏者在弹间奏时一定要注意弹出强弱对比,色彩变化要处理的明显一些,并且注意在14小节处有一个“rit”的记号,一定要减慢。
  15小节处歌曲的情感明显有了变化,钢琴伴奏的肢体也从前面的分解和弦琶音变成了左手八度连续向下,右手和弦连续向上的织体,使歌曲的情绪稍显激动,音乐也比前半部分略显厚重,歌唱者的气息也更加紧凑起来,突出了“惹”与“满”字,使乐曲进入了副歌部分,也推起了歌曲的高潮部分,前面的景色“惹”起了游子心中积累的千万种的情绪,思念家乡的愁绪已经积压多年终于在此时爆发出来,钢琴伴奏也随着歌唱者的情绪不断渐强,直到“问”字出现,也就是全曲的最高音G,作者把心中所有的情感全部爆发出来,钢琴伴奏也从和弦变成了右手柱式和弦,左手琶音的伴奏型,把所有的“万种闲情,满怀别绪”全部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个听众们。而在19小节,作者又用了一个琶音把歌曲又拉回到了之前的平静,使观众的心情也平静下来,在20小节时又回到原速,钢琴伴奏也回到了开头的分解和弦琶音,与歌唱者的旋律交互相应。
  三、《玫瑰三愿》的伴奏形式
  《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黄自作曲,龙七作词。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使女性得不到尊重,长期受到压迫,被人轻视,更不要提什么社会地位。这首歌曲就描述了一位柔弱却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希望别人能来关爱她的故事。歌曲用玫瑰花来形容这位女子,有赞美也有她的渴望。
  此曲为E大调,8/6拍,速度为行板。作者采用的是钢琴伴奏加上小提琴协奏的形式作为这首曲子的伴奏形式,开头钢琴与小提琴齐奏四小节的引子,每小节都是以弱起的形式,简短的四小节前奏却变换了三次节奏,由8/6拍变到了8/9拍又到8/6拍。钢琴伴奏部分是音程与和弦结合来完成,弹奏时要在力度上作出不同的对比,并在连线处连贯弹出,在休止符处注意换气。然后歌唱者在前奏结束时弱起进入,此时的小提琴与旋律不同,单音三度进行,钢琴伴奏与歌唱者的旋律虽相同,但是节奏却是与歌唱者交替出现,每一小节都有一个长长的连音线把乐句连接起来,所以弹奏时需要有换气的地方。在第一个“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后,紧接着相同的歌词又来一遍,但是情绪又和第一句不太一样,要做出p-mp的处理,更加体现出作者对于凋零的玫瑰花的怜惜。这两句的旋律以及强弱没有太大的起伏,看似平静却是为后面的高潮来做准备。
  作为一名钢琴伴奏,通过弹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看起来虽没有那些创作歌曲或者歌剧曲谱复杂,但是如果想要弹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却是有些难度。这三首艺术歌曲都是黄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至今在各大音乐会上也是必唱的曲目,而这位伟大的作曲家——黄自,也将永远被后人记住!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黄自主要作品分析[J].音乐研究,1958(5):8-32.
  [2]张怡.浅析黄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J].中国音乐,20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