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莫扎特》:音乐剧推广新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自2018年亮相中国以来,引起音乐剧演出市场的巨大轰动,被誉为“整个音乐剧界的一次真正革命!”在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的背后,其成功的推广模式和运营思路值得探讨和思考。本文通过对其推广过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国内音乐剧营销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摇滚莫扎特;粉丝;运营;推广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年初,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迎来了它的年末大局——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下文简称“法扎”)。作为一部小语种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就已有了不俗的口碑:豆瓣评分高达9.4,B站官攝视频播放达数百万次。开演前,门票已售出70%以上。随着24场演出的进行,该剧人气愈加高涨,平均上座率达80%,总票房超过1945万元,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2019年,《摇滚莫扎特》再次来到中国,开启历时3个月的9城巡演,其火爆程度再次令人惊叹。以北京场为例,2月22日—3月10日,法扎连续17天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平均上座率超过90%。除了票房成绩喜人,粉丝们的热情也贯穿了整部剧的演出,尤其当经典唱段的前奏响起、人气演员登场的时候,剧场中更是掌声雷动、尖叫连连。等到演出结束、演员谢幕返场时,前排观众会不约而同地涌向舞台,送上礼物,与演员近距离交流和接触。
2018年以来,我国音乐剧演出市场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以北京市为例,据演出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的音乐剧演出有着不俗的成绩:音乐剧共上演775场,同比增长16.9%,观众数量增长了26.7%,达到42.9万人次。
虽然整个音乐剧演出市场情势较为乐观,但《摇滚莫扎特》异常火爆的反响仍然让许多业内人士瞠目结舌。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其年轻化、娱乐化的内容生产形式和运营思路。
一、前期准备:粉丝基础
法语摇滚音乐剧《摇滚莫扎特》讲述了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莫扎特短暂但不凡的一生。莫扎特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20岁时,自由不羁的莫扎特执意不再为教皇工作,前往巴黎另谋生路。绚丽多彩的灯光、雍容华丽的服饰与妆容、摇滚与古典并存的音乐、复杂多变的舞台布景打造了一幕又一幕梦一般的画面,给予了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与听觉享受。
2009年9月,《摇滚莫扎特》在法国一经首演便引起巨大轰动,全场爆满,座无虚席。首演的大获成功给予主办方很大信心,开启了之后的各地巡演。国内巡演结束后,法扎又陆续在日本、乌克兰、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展开国际巡演,均获得巨大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音乐剧在推广模式上与百老汇音乐剧有所不同。百老汇音乐剧率先进行音乐剧的上演,再将剧中唱段与音乐收录进唱片出版发行,而法国音乐剧则是将音乐唱片率先发行。这样虽然会使观众在观剧时少了些新鲜感与惊艳的体验,但能在音乐剧上映之前聚拢人气,吸引粉丝。在《摇滚莫扎特》首演前,主办方提前发行了剧中歌曲。单曲《纹我》曾连续5周在法国SNEP单曲排行榜居首位,音乐剧专辑在法国音乐专辑榜上榜20周,居2008年全法销量榜榜首。巧妙融合古典与摇滚风格的歌曲使得法扎在公演之前就积累了很高的人气与市场期待值,该剧的粉丝属性也更加鲜明。
对于中国的法扎粉丝而言,这部法语音乐剧是通过网络进入大众视野的。最初,法扎演出的精彩唱段与花絮内容在B站大量出现,其中关于剧情、演员、CP等粉丝向的内容吸引了部分网友的关注且热度不减。通过B站“入坑”的法扎爱好者们,利用微博、豆瓣、QQ等垂直社交工具,自发聚集起来,初步形成了粉丝群体,在网上交流探讨法扎相关的任何话题。随着线上群体逐渐渗透发展成线下群体,法扎爱好者们也完成了“法扎粉丝”这一身份认同,开展以法扎为核心内容的各种活动。
中国九维文化公司是《摇滚莫扎特》的引进方。董事长张力刚曾表示,公司考虑引进这部小语种音乐剧的直接原因就是法扎在B站上庞大的粉丝集群。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粉丝观众群体与传统的观众培养模式大不相同。与以往音乐剧观众相比,粉丝观众的忠诚度更高,和剧目、演员之间的情感纽带更紧密,粉丝属性、互动方式也不尽相同,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话题热度、社会关注度、市场敏感度也大大增加。
庞大粉丝基础使《摇滚莫扎特》在引进中国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关注度、票房号召力和市场潜力,这是法扎得以成功引进并进行9城巡演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引进过程:扩大影响,适应市场
经过详尽的市场调研与实地观摩,引进方决定将这部音乐剧引进中国。
粉丝群体与传统观众不同,粉丝观众有着明确的演员认可和偏好。两位主演“小米”米开朗基罗·勒孔特和“老航班”弗洛朗·莫特无论是戏中的艺术魅力还是戏外的人格魅力,都不断地加深其人气热度与粉丝黏性,同时也吸引着更多法扎爱好者,实力“圈粉”。鉴于该剧目的中国粉丝对原有班底极强的认同感和追捧度,故在与法方交涉时,中国引进方尽了最大努力,争取到了B站视频中的原班人马,这对于法扎在中国的大获成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开发市场、扩大影响力、巩固粉丝群体并拓展潜在观众。2017年8月,饰演莫扎特的“小米”和饰演萨列里的“老航班”在北京举行了双人演唱会。9月,“小米”和饰演剧中莫扎特父亲利奥波特的洛朗·班共同参与了上海法语音乐剧集锦演唱会。12月30日,在《摇滚莫扎特》演员见面会上,八位主演共同演唱剧中的经典歌曲《纹我》,现场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场面一度失控。采访中,法扎的演员们多次表示被中国粉丝的热情所震惊和感动。
在引进过程中,引进方对中国音乐剧市场偏好以及现有粉丝群体进行了综合考量,对法扎的制作团队提出了内容上的改动要求,例如法扎制作方将上半场的舞蹈内容缩减了10分钟,以避免中国的年轻观众们觉得剧情零散拖沓。每到一个城市,演员在对白中会加入当地特色的词句,趣味性十足的方言演绎让当地观众倍感亲切。
三、演出现场:增强互动与情感共鸣
从观众与整个舞台演出的关系来看,法扎的表演舞台是包含观众席的。每场演出演员们都会与观众即兴互动,与观众握手,亲吻观众手背,引得场下尖叫连连。这样体验感与参与感极强的沉浸式的观剧体验与以往观看音乐剧的方式相差甚远,观众不仅可以享受舞台上精彩绝伦的演出,而且随时对演员的下场互动抱有充分期待与兴奋。在舞台上,制作精良的法扎有着绝对的感染力与冲击力,在台下,又能带动观众完全沉浸其中,这是法扎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法扎最主要的观众群体是年轻人。根据引进方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观看法扎的25岁以下的观众占比超过50%。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年轻人正成为音乐剧市场的消费主力,他们对符合其审美的剧目、演员有着较强的消费意愿和行为。剧中莫扎特所传递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充分引起现场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灵魂契合。
舞台上的莫扎特天性自由且浪漫多情,才华横溢又桀骜不驯。他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尽情挥洒自我,绽放音乐才华。随着亲人离去,贫病交加,在天堂光芒的照耀下,莫扎特结束了他短暂却闪耀的一生。在舞台上,莫扎特跨越227年,演绎着他一生冲破牢笼、向往自由,为了梦想奋不顾身,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这琐碎疲惫的生活中,法扎给予了观众超脱现实生活的解放。面对人生的困苦、生活的磨难,与其痛苦与踌躇,不如像莫扎特所唱的那样:“人生苦短,而且别无选择,如果不免一死,那就纵情生活。”
作者简介:孙佳茵(1993—),女,汉族,河北秦皇岛,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琵琶演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541.htm